APP下载

插入历史人物故事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019-05-04常大江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历史课堂学习兴趣

常大江

[摘   要]在历史课堂上通过插入历史人物故事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一是切题引入历史故事,用巧妙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适时提出疑问,用质疑的手段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不时穿插故事,以持久学生的学习兴趣;四是直击教学内容,让故事的内涵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五是设计课外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故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历史课堂;历史人物故事;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10-0074-0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强调:“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那么,在历史课堂上怎样通过插入历史人物故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切题引入历史故事,用巧妙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任何一门学科而言,课堂导入都相当关键。导入得巧,导入得妙,就能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历史学科也是一样,导入巧妙了,导入内容有血有肉了,被学生认为不是条条框框就是史实梗概的历史教材就有了趣味性。例如学习《繁盛一时的隋朝》时,在导入中插入隋炀帝看琼花的故事,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情绪,渲染课堂的气氛,打造有血有肉、有声有色的历史课堂。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通过趣味性强、吸引力大的故事导入,课堂一开始就能扣人心弦、妙趣横生,那么颠覆“历史是副科”“历史特枯燥”等不合理的看法就有了基础。如果教师能够在接下来的环节中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就能为教学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适时提出疑问,用质疑的手段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历史课堂中,结合教学内容提出疑问,通过设疑、解疑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索求解的好奇心,那么,即使内容再枯燥,问题再难,学生也会乐此不倦。例如学习《伐无道,诛暴秦》一课时,笔者首先让学生思考反映秦末农民战争的成语故事,学生一下子就讲述了“约法三章”“破釜沉舟”等故事。接下来,笔者声情并茂地讲述了“揭竿而起”的故事,然后质疑:“如果当时不下雨,秦末农民战争会爆发吗?”结果,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议论。为了让学生借助这一问题学透教学内容,笔者进一步启发学生:从故事的背后,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看能不能用历史事实来陈述你的观点。这样,学生解疑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他们立即研读教材,有些学生还开始查阅资料,过了五六分钟,又听到了他们互相讨论地声音。看到时机已经成熟,笔者请学生发表个人见解。从学生的陈述中,可以看出学生已经完全掌握了这一课的内容。所以说,只有学生为某一问题乐此不倦地解疑、释惑时,才能调动他们不可低估的思维力量。在课堂中,以故事来巧妙设疑,能瞬间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三、不时穿插故事,以持久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课堂中的兴趣一般难以持久,除非教师能采取一定的办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按照教学内容的需要,教师多搜集一些相关的历史故事,穿插在课堂教学的不同环节之中,往往能起到持久学生兴趣的作用。例如在讲授《春秋五霸》时,笔者穿插了“老马识途”“退避三舍”“卧薪尝胆”等历史故事,以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持续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尤其在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上,笔者适时引用故事,就能引導学生在“山重水复疑无路”中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再如学习《戊戌变法》一课时,笔者穿插了康有为摆脱慈禧太后追捕的故事,故事惊险刺激,让步入学习困境的学生一下子兴趣大增,从而轻松愉悦地突破了课堂教学的难点。

四、直击教学内容,让故事的内涵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适时插入一些情节内涵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历史故事,既能让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又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当然,讲故事时应注重故事的真实性、生动性,要通过教学目标的达成来彰显历史故事的价值,所选故事也要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这样才能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当然,借讲故事揭示故事内涵、达成学习目标的方式很多,如把自身的爱憎情感融入故事的讲述之中。例如教师在讲日军侵占我东北三省,致使当时东北三千万同胞流离失所的史实时,就可表现出对日本法西斯的极大愤慨:“为了达到侵占我大好山河的目的,日本人灭绝人性,他们用活人做实验研制细菌弹,在零下几十度的寒冷天气里往人身上浇水……”这样融入情感的讲述容易感染学生,从而达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教学目标。

教师可用优秀的历史人物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有位教师这样介绍杨靖宇:“在东北的茫茫雪地,杨靖宇带领抗日联军同敌人周旋,冷了不能生火取暖,饿了以树皮、野果、棉花充饥。‘高官不能移其志,金钱不能动其心。日军抓住杨靖宇后想了解这位传奇人物,便剖开了他的腹部,当他们从他的腹中看到没有消化的树皮、棉花时,都惊呆了。他们向这位令人敬佩的将军行了军礼,并给予厚葬。”如此教育学生,学生的情绪容易调动,学习历史的兴趣也会随之增强。

教师也可用即兴渲染的借景抒怀,对学生进行德育。有位教师在讲《最可爱的人》时,即兴背诵了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名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以此表达对志愿军的无比热爱之情。

教师还可抒评历史事件,点明其历史意义。如戊戌变法,借谭嗣同等人慷慨就义的历史事件,点出其历史意义:中国近代史中伟大人物以生命为代价探索国家命运的过程,就是中国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尽管这一过程中的步伐显得急促而悲壮,但是,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步伐却一刻也未停止;它最大的意义就在于让中国人民不断觉醒。

五、设计课外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故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教师还可以围绕“故事”给学生布置一些特殊的“作业”,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例如通过举办历史故事会、编演历史故事剧、开展历史故事知识竞赛、编辑历史故事小报、制作历史故事教具、参观历史故事遗址等活动,再现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活动的场景,使学生对祖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和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事件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从而增强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历史的良好习惯。例如,学习完《戊戌变法》一课后,笔者让学生编演《戊戌变法》历史剧,让他们分别扮演这一历史故事中历史人物,真切感受那场惊心动魄的历史变革。这样,他们的活动潜能就能被挖掘,表演能力、审美能力也能得到相应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这类活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点燃他们对历史探索的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另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后带领学生参观历史文化古迹,聆听历史人物故事,利用当地历史文化资源,让学生了解当地名垂青史的人物。

[   参   考   文   献   ]

王英伟.浅谈历史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学苑教育,2009(7):59.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历史课堂学习兴趣
强化科目特色,创新教学设计
浅析中职历史课堂中情境教学的运用
初中历史情感教学探析
引多维思考创灵动历史课堂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重点的思考与再认识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营造小学英语课堂气氛的教学策略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