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四联”模式,培育学生健康生活素养

2019-05-04林水火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四联模式

林水火

[摘   要]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课以“成长”“友谊”“师长情谊”“生命”“青春”“情绪情感”“集体”“法治”等为主题,基于学生的成长经验,通过对话、合作、探究、体验的方式,呈现了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所需的知识,具有文体性与生活性的统一。新时代背景下,在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构建联系教材、联系生命、联系生活、联系社会的学科活动模式(简称为“四联”模式),有助于学生健康生活素养的培育。

[关键词]道德與法治;“四联”模式;健康生活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10-0055-02

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而生命教育是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内容。要培育学生的健康生活素养,教材是重要的载体,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健康生活是中国学生六大发展核心素养之一,也是道德与法治课要培育的重要素养。健康生活素养的培育,首先要以教材为载体,联系教材,用好教材,让学生明确健康生活的基本常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平台,因此课堂教学要符合时代潮流,要接地气,开展生活化教学,为健康生活教育提供最充足的底气。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社会,和谐社会是学生健康生活的大环境。要培育学生的健康生活素养,少不了社会这个重要的环境。

一、联系教材,学会导学

教材是众多权威专家所编写的规范化成果,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最好的课程资源之一,也是实施教学的重要蓝本。要培育七年级学生的健康生活素养,就要重视教材这一重要资源。如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教材编写旨在让学生认知生命的特点,树立敬畏生命、守护生命、珍爱生命的人生态度,追求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再如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青春的时光》与第二单元《做情绪情感的主人》等,教材编写旨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特质,使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形成健康生活素养。教师要培育学生的健康生活素养,必须要用好教材中现有的资源,实现教学资源价值的最大化。

课堂活动是教、学、习三者的有机统一体,其中学生的学是主体,教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学生的习也是为了巩固与检测学的效果。教材具有普遍性特征,而每个学生都是生动而具体的个体,他们对于教材的理解离不开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带有明显的个性特征。因此,教师在全面解读和整体把握教材之后,应以“人本、生本、学本”为原则,设计课前导学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以让学生能更好地进入课堂活动中深度学习。

二、联系生命,价值渗透

生命教育是健康生活素养培养的根本问题,一个人如果连生命都不重视,健康生活就无从谈起。在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课中培育学生的健康生活素养,就要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升到精神层面的高度,然后渗透于整个学科活动,追求一种无缝隙的精神生命教育,让学生在长期的课堂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得到熏陶,从精神层面深刻感受生命的无价。如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课“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这一框题,就可以作为培育学生健康生活素养的重要教学资源。教材中“发展独立思维”“培养批判精神”“开发创造潜力”三个小目知识,都是关于生命生成的深度认知,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小创造(小作为)进行思考,进而升华到精神层面。让学生认识到健康生活的更高层面,以期获得精神上的价值观渗透与融合。

三、联系生活,行为导引

“生活即教育”,生活是教育的大课堂,学生健康生活素养的培育,离不开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离开了生活,教育就是空中楼阁,就如同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失去了本真和本源。

生活中处处与健康有关,如长时间的坐姿、不合理的饮食结构、不良的生活习惯等都会对身心健康产生影响,都可以作为健康生活素养培育的切入点。校园生活中的健康教育,要求贴近学生,如学校开展的“禁毒活动”“运动会”“防震演练”等,还有学校依据上级要求开展的各类安全教育活动。

七年级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包括心理健康(七年级下册“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青春的心弦”“做情绪的主人”等)、生理健康(七年级上册“悄悄变化的我”等)、和谐人际关系(七年级下册“在集体中成长”等)都需要立足于生活。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去感知健康生活素养,培育健康生活素养,做身心健康、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合格公民。

四、联系社会,格局拓展

人具有社会性,生命教育必须联系社会。健康生活的人应该拥有健康的身体、健康的心理、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积极进取的心态。学生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从小社会的角度来讲,就是要注重师生间、生生间的和谐关系,处理好和家人间的关系;从大社会的角度来讲,就是要遵守道德、法律等行为规范,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自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健康生活素养的培育,要有整体观、格局观、社会观,通过典型的社会范例(包括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引导学生去感悟社会生活中的健康生活素养。如教学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敬畏生命”这一框题时,可以引用以下反面事例开展生命教育:陕西米脂“4·27”恶性伤害学生案件、重庆巴南幼儿园持刀伤人案件和近期本地学校发生的安全事故。让学生从社会现实中认识到,不敬畏生命的可怕之处,从而深刻了解生命至上的道理。现实事例最具说服力,因为事实胜过雄辩。

课堂,“课”是学业之所在,“堂”是学习之所。小课堂,大社会,教师要打破小圈圈,注意格局拓展。在课堂活动当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尽量联系现实生活,联系身边的人与事,也就是将课堂知识与社会事例结合起来,将生命教育融入现实生活。

学生健康生活素养的培育受到各方面的影响,需要各方力量的共同促成。在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课中,教师只有从多变中寻找不变,探寻教育的规律,方能找到有效的培育学生健康生活素养的路径与方法,其中,“四联”模式,从假想到实践,已初见成效,应在接下来的实践中将其不断地完善,显现其更大的价值。

[   参   考   文   献   ]

[1]  陶磊.借助思想品德教学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J].新课程学习(下),2014(1):73.

[2]  王传旭.培养健康人格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J].教育研究,2003(4):86-89.

[3]  黄光雄,蔡清田.核心素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4]  叶澜.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四联模式
分析Hp阳性消化性溃疡应用含铋剂四联疗法治疗的效果、安全性
京城国企“头”牌
肝硬化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四联”与“五联”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比较
湖北赤壁:“四联”机制汇聚脱贫攻坚强大力量
高端饭店业产学研模式研究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四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