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导数学反思提升思维品质

2019-04-27叶苏萱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错误笔者思维

叶苏萱

摘  要: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是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数学反思是提升数学思维品质的有效路径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有效策略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反思,以促进他们数学思维的高效化。基于此背景,文章对优化课堂对话,培养反思习惯;把准有效时机,培养反思能力;借助有效评价,提升反思效度的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数学反思;思维品质

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能够极为充分地展现学习和思考之间存在的紧密联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把握学情,及时引领学生展开有效反思,这也是提升学习质量的重要标志和有效举措。现在,一部分教师也相对重视学生的反思情况,但由于没有准确把握合理恰当的反思点,致使反思流于形式,难以真正提升学习质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化的数学反思,才能有效地提升他们的思维品质。

一、优化课堂对话,培养反思习惯

课堂对话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要素,课堂对话主要包括师生对话与生生对话。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优化课堂对话,以此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

1. 优化师生对话,培养反思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对师生对话进行优化,通过有效的师生对话促进学生数学反思习惯的形成。

例如,很多学生对“这箱水果有多重”的回答总是“这箱水果有25重”。这说明他们没有正确建立单位的概念。教学中,一位学生又出现了类似的回答,于是笔者故意向他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今年多大了?”“8岁。”“如果让你把问题回答完整,你应该怎么说?”“我今年8岁。”“不对,你应该说今年8大了。”他并没听出笔者的故意为之,立刻纠正:“不行,应该说我今年8岁。”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并未直接评价,而是继续提问:“从你家到学校,距离有多远?”“我家距离学校大约2000米。”“不对,你应该说,你家距离学校大约2远。”“那么你的身高有多高?”“我的身高为130厘米。”“不对,此时你该回答,身高是130高。”“这么回答是不对的……”这样看起来,小家伙有些着急了,于是笔者将作业本交给他,他看到以后,立刻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至此,这位学生再也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实际上,此类错误比较普遍,笔者在处理这一问题时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时校正实际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帮助学生不知不觉地完成了学习反思。

2. 优化小组讨论,培养反思习惯

建构主义的相关观点认为:每一个个体都会立足于自身的经验架构对事物的理解,所以认识具有相对的片面性以及局限性。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生生对话的主要形式是小组讨论,因此,教师要善于促进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小组讨论形式的优化,以此培养他们的数学反思习惯。

例如,很多小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会满足于做题的过程,并不会过多地关注自己的解题方法,更不会对优劣做出评价,所以比较普遍的现象就是解题过程单一、思路狭隘、解题方式相对陈旧,甚至还存在逻辑混乱、主次不分等不足,这也是思维缺乏灵活性、批判性以及创新性的集中体现。因此,教师要善于在他们解决数学问题之后,引导他们在小组内对自己的方法进行讨论和交流,这样他们就能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利用生生之间的认知差异,促进每个层次的学生展开自主反思,使他们就此获得创造性认知以及良好的沟通。学生们既能够看到各自的理解,又能够立足于不同的思考视角;既有助于丰富思考方法,又真正实现了对思考过程的有效反思,有助于增强迁移能力。

二、把准有效时机,培养反思能力

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教师要善于把准他们数学思考的有效时机,以此培养他们的数学反思能力。

1. 在“出错时”引导数学反思

数学和思维之间往往是密不可分的,学生在思考以及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都会受制于个体的知识经验、情感态度以及能力等,所以思考错误在所难免。这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能够恰当灵活地运用,并就此引导学生反思,必然能够为通向成功搭建桥梁。

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笔者出示:27.9÷1.3=?结果很多学生都算错了,得出“商为2.1,余数为6”的结论。针对这一错误资源,笔者没有立刻组织学生改正,而是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反思:怎样才能确定你所计算的答案是正确的?在这一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设计了各种验证方式,有的学生认为应当看余数的大小,它必须要小于除数。也有学生认为,可以将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倍之后进行预估算……教师对错误资源充分有效的利用,启迪了学生智慧,激活了思维的火花,收获了显著的教学实效。

上述教学案例中,结合学生的错误,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在这样的背景下,不但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宽广的思维空间,也能帮助学生深化认知,更有助于强化其反思能力。

2. 在“提炼时”引导数学反思

新课标中强调,应特别关注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然而,这一形成过程并不可能一蹴而就,作为教师,应善于引领学生提炼数学思想方法并准确把握这一契机展开反思,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能够使思想方法的提炼过程更为纯粹,也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反思能力。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笔者并未提前告知如何求得平行四边形的面積,而是设计了提问:对于一个平行四边形而言,大家认为其面积可能跟哪些条件有关联?怎样才能找到有效的计算方法呢?这一提问,立刻激起了学生激烈的探讨,学生们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展开回顾与反思。有学生认为: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极为相似,都包含四个边,而且对边相等,如果可以将其转化为长方形,计算面积时就相对简单多了。也有学生认为:可以先将平行四边形沿对角线对折,这样就能从中获得两个完全相等的三角形,因此可以借助求三角形的面积方法获解。通过问题的启发,教师充分激活了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针对这部分知识经验的反思,教师充分利用了转化的思想方法,如此必然有助于提升个体的自主学力。

上述教学案例中,笔者结合恰当的点拨提示以及启发,充分唤醒了学生的已有知识及经验,鼓励学生借助这部分知识经验展开反思、回顾及提炼,这样一来,必然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反思能力及自主学力。

三、借助有效评价,提升反思效度

新课标中特别强调教师应架构多元的评价机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评价本身就具有非常典型的反思功能,教师可充分把握学生的学习特点,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选择恰当的评价方式,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反思。

1. 在他评中提升反思效度

课堂教学时,教师可基于学生的回答展开有效評价,引导学生在实际评价的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领悟,以促进知识系统的全面和完整。例如,在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时,可出示判断题:如果大圆的直径是小圆的三倍,那么大圆的周长和面积都为小圆的三倍。有学生认为是错误的,但不了解究竟为何错,只是凭感觉。笔者紧扣这一契机,故作惊讶地提问:“看起来你的感觉很好,大家来评价一下,真的仅仅是因为感觉吗?”经历了短暂的沉寂之后,出现了一些小声音,逐渐地,这些声音变得自信。一位学生回答:周长和面积并不属于同类的量,所以才会感觉它是错误的。也有学生对此进行举例验证。鉴于此,笔者引导学生完成总结:感觉并非凭空产生,也不一定都是对的,我们需要借助反思,了解感觉产生的原因,只有触及问题的本质,才能将认知提升到理性层面。

2. 在互评中提升反思效度

当学生表达个人观点之后,教师可就此引导学生展开集体讨论,并做出相应的评价,组织学生通过倾听、补充,促进自我反思,提升个人认知。

例如,在教学“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时,笔者首先出示习题:美术组中有36人,男生是女生人数的■,求女生有多少人?学生通过交流提炼出以下解法:(1)借助方程的方式;(2)将其中的■转化为2∶3,借助比例分配的方法;(3)根据男生是女生的■,得出女生在总人数中的占比为■,可借助分数解决这一问题。上述方法各有优劣,笔者组织学生相互评价,说说自己以及他人解题方法的优劣。这种形式的交流和反思,能够使他人的评价及自我反思成功地转化为内在的智慧,能够将不同的解题视角、有用的知识等统统纳入自己的认知系统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小学生没有思考,就难以保障对数学知识的获取和高效内化。同时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这种思考并不仅仅集中体现于对新知的学习过程,还包括其他学习阶段。所以,教师应善于把握课堂教学过程中稍纵即逝的反思契机,并就此引导学生展开真正的思考,这样才能促进他们思维品质的提升。

猜你喜欢

错误笔者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在错误中成长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错误》:怎一个“美”字了得
可爱的错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