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展学:还原数学学习的生命活力

2019-04-27梁彩容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展学生命活力数学学习

梁彩容

摘  要:“展学”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将自己学习后的收获、疑问等通过人体器官展示出来。“展学”具有自主性、参与性和生成性。作为教师,要夯实学生的展学基础,创新学生的展学方式,优化学生的展学过程,让“展学”成为学生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

关键词:展学;数学学习;生命活力

早在1997年,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就站在生命高度,用动态生成观点在《教育研究》上发文呼吁,“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时至今日,这一声音仍然是时代教育的最强音。如果我们将学生“学力发展”隐喻为“树的成长”的话,那么,学生学习过程就约略可分为这样五个阶段,即导学阶段(催种萌芽)、自学阶段(培根固本)、互学阶段(枝繁叶茂)、展学阶段(百花齐放)和评学阶段(果实满园)。其中,“展学”不仅能把握到学生个体生命生长样态,而且能把握到学生群体生命生长态势。“展学”不仅能彰显学生主体性,而且能表征学生“主体间性”。

一、何为“展学”?

对于“展学”,我们不能做形上理解,即认为“展学”就是简单地展示。“展学”更应当理解为“自学、互学的延展”“自学、互学的检验”。从词源学上看,“展学”之“展”,“从尸,展布四体之意”,引申为“陈列”义项。“学”,“觉悟也,从教”(《说文解字)。将“展学”合用,就表示学习者将自己学习后收获、疑问通过语言、动作展示出来。

1. 展学的自主性

传统数学课堂,学生也进行展示。但展示多半是一种师本型、控制型展示,学生没有展示的自主性、积极性、能动性 [1]。与被动展示不同,展学充分尊重学生学习自主性,最大限度地释放学生学习潜质,解放学生身体,让学生敞亮自我。

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人教版三下),笔者设置“超市式”学习情境,借助例题,让学生自学“小数的读写法”“小数的意义”。其中对“小数的意义”,学生展开深度交流,渐渐达成共识。即“一位小数就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将对象平均分成10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有了深度交流,学生主动展学,素材丰富多彩,汇报精彩纷呈。

生1:0.1米,就表示将1米平均分成10份,表示这样的一份。

生2:0.5元,就表示将1元平均分成10份,表示这样的5份。

……

展学,让教师看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力,让学生感受到自我解放和舒展的本质力量。学生不再是“要我展学”,而是“我要展学”“我能展学”“我善展学”。对于学生来说,展学应该是“我的展学我做主”!

2. 展学的参与性

传统课堂展示,往往沦落为少数优等生“表演”,这样的展示,容易造成更多学生无助体验。“展学”与展示不同,“展学”首先是基于学生“自主学”,是在教师导学,学生自学、互学基础上的,契合学生学习状态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展示。传统展示,更多展示的是教师所希望的,而展学更多展示的是学生所学的;传统展示是一种点缀和装饰,而展学则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

在《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当学生纷纷展示出一位小数意义时,一位学生却展示了“将一元平均分成100份,表示这样的85份,就是0.85元”。应该说,这是学生基于自身思考和探究实践而生发的展学,这样的展学是超出教师教学预设的。在这一个学生展学启示下,其他学生又一次形成互学热潮,生成了“三位小数”“四位小数”的意义,从而有学生竟自主概括出小数的一般意义。

3. 展学的生成性

传统展示,基本上都围绕着教师教学预设,有的甚至成为教师的“托儿”。展示内容单薄、展示方式单一、展示状态紧张、展示效果甚微。而展学则是学生渴望外化的心理需求,是积极、主动、生成性的。有时,即使“关公门前耍大刀”,即使“班门弄斧”,学生也要积极展学。展学已成为学生学习方式。

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时,当学生拓展延伸出“小数的意义”后,有学生就写出了“0.1”“0.01”和“0.001”,等等。而这不就是小数的计数单位吗?于是,笔者抓住这一动态生成资源,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学生积极展学。

生1:我认为,相邻两个小数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生2:我认为,整数计数单位“个”和小数计数单位“十分之一”之间的进率也是10.

生3:我认为,整数和小数是统一的,它们之间的进率都是10。

……

基于生成性展学,学生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展现。学生乐于展学、享受展学,充分感受展学带来的成功、快乐。“一人一世界”,每位学生都能“各显神通”,每一個小组团队都能“强强联手”。

二、“展学”何为?

每个学生都有与生俱来地展现自我的本能。正如著名潜意识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所说,“人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这就是‘渴望伟大!”作为教师,其教学说到底就是要点燃学生展学激情,激发学生展学心理需求,让展学成为学生体验、创造的方式 [2]。通过展学,倾听学生学力拔节生长的声音。

1. 夯实展学的基础

毋庸置疑,精彩展学离不开学生深入的自学、高效的研学。在数学教学中,展学这一环节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学生整体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要夯实学生展学的基础,让学生能高效展学。不仅如此,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有意识地培育学生的展学技能,包括组织、纠偏、分工、定夺等,避免学生出现“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的现象。

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前,笔者先让学生提前一周深入超市、市场展开学习调查,充分奠定学生学习的经验基础。学生对商品定价、学生身高、室内外气温、体育课测量等内容有了深入理解和把握后,就能深入地自学、互学、研学。学生展学也就会更有积极成效。比如当笔者出示了一个小数让学生说出它的意义时,许多学生纷纷赋予该小数以具体含义,然后用具体内容诠释小数意义。

2. 创新展学的方式

展学是一门艺术,不仅指展学的内容,也指展学的方式。作为教师,要培育学生展学的技能,优化学生展学品质,提升学生展学实效。要创设展学情境,呵护展学场域,让学生能实实在在地展学。在展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捕捉他人数学思想、方法,学会接纳、批判。当他人发言,不打断、不嘲笑、不讽刺,正如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所说,“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一定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只有這样,展学才能形成“众声喧哗”的状态。教师可以用这些语言激发学生展学热情、表达欲望,如“我同意你的看法,不过我还有补充”“你是怎么想的”等。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引领学生展学,对一些“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抽象性内容,学生可采用“非语言表达”方式展学。

比如在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时,有学生配以图示,如在表示0.3的意义时,有学生画出了具象化线段图,表示0.3米(参见图1);有学生用实物,摆出0.3元(参见图2);还有学生直接用正方形图表示0.3(参见图3)。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生展学能力高低并非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教师科学指导。学生形象化展学方式,配合语言表达,让展学更形象、更具体。在学生展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创新展学方式,从而提升展学实效,让展学发挥好画龙点睛的作用,为教师“教”和学生“学”增色添彩。

3. 优化展学过程

展学过程是多种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作为教师,要精心设计、组织、优化展学过程。展学前要铺垫,展学中要调节,展学后要积极反馈、评价。只有优化展学过程,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展学综合效益。展学既不能流于形式,也不能混乱无序。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如果学生展学前没有深度自学、互学,展学就比较仓促、肤浅;而如果学生展学前深度自学、互学,展学就容易出彩。

在《小数的初步认识》展学中,学生经过深度交流、讨论,在互学中有学生认为,小数和分数有着亲缘关系(小数是不带分母的十进分数);有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有了分数,还要学习小数?小数和分数有什么区别?有学生提出这样的数学猜想,商店里的标价都是小数,小数的运用比分数广泛,可能由于小数便于计算,等等。试想,如果没有充分地自学、互学等环节,学生则能形成如此深刻的数学见解、数学思想、数学主张。对学生展学,教师要积极评价,以便激励学生课后继续深入地自学、互学。在展学过程中,学生的思想、观点、灵感、创意等相互激荡、相互启迪,形成生成性的展学精彩。

“展学”是对教师日常教学行为的改进。当下的数学课堂,总体来说还是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展学”真正将学生推想学习的前台,搭建了学生敞亮自我的舞台。学生在学习中、在展示中不再感到压抑,而是踊跃表达自我 [3]。在展学中,学生的本质力量得以解放、舒展,创新能力得以提高。通过展学,学生的数学学习真正发生。我们相信,当学生能主动展学时,数学学科对学生而言将更有魅力。

参考文献:

[1]  李步良. 板块展学自主建构[J]. 江苏教育, 2016(9):12-13.

[2]  李梅. 展学:让学力之树精彩绽放[J]. 教师,2017(20):75-75.

[3]  冒继承. 自主展示:课改的时代话语[J]. 上海教育科研,2014(3):76-77.

猜你喜欢

展学生命活力数学学习
丰富“展学”工具 助力“双减”落地
展学助力课堂生长
做合适的“展学”
如何让小学语文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
让词语教学焕发生命活力
谈谈如何让语文课堂溢满生命活力
汉语授课对维吾尔族学生数学学习影响的案例分析
数学文化价值观对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影响
在游戏中经历, 在探索中提升
高中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及转优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