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复结合头针、放血对老年脑卒中后言语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

2019-04-26程秀宇吕岩峰张虹王昌辉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9年8期
关键词:头针失语症功能障碍

程秀宇 吕岩峰 张虹 王昌辉

(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吉林 长春 130031)

言语功能障碍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不但影响患者的日常交流,还不利于其他功能如肢体障碍的康复,更易引起患者产生情绪障碍〔1〕。祖国医学认为脑卒中后言语功能障碍属于“中风舌本病”、“不语”、“喑”、“舌謇”等范畴,历代医家对该病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也提出了不同治疗方案〔2,3〕。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老年脑卒中后言语功能障碍患者80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康复组和综合组,每组40例。纳入标准:①脑卒中诊断标准参考《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脑梗死、脑出血的诊断标准〔4〕。符合汉语失语症检查(ABC法)对患者进行失语评定的评定标准〔5〕;②经头部 CT和(或)MRI诊断为脑出血或脑梗死,意识清晰,无明显的视听障碍,无严重并发症,病情稳定;③小学以上文化程度;④年龄60~80岁;⑤能够集中注意力达 30 min。排除标准:①不符合纳入标准者;②有严重并发症,治疗期间,患者不能够配合医生者;③伴严重精神障碍者;④自愿放弃治疗者。综合组男29例,女11例,平均年龄(67.8±5.8)岁,平均病程(46.3±4.7)个月,脑出血23例,脑梗死17例;康复组男27例,女13例,平均年龄(66.9±5.4)岁,平均病程(44.9±6.9)个月,脑出血24例,脑梗死16例,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康复组接受单纯康复治疗:着重训练与发音相关的肌肉、下颚骨练习、呼吸练习、唇部练习、舌头训练、口型模仿、发音等,刺激舌根部、甲状软骨周围肌肉和训练舌的伸缩,让患者产生呕吐现象,进而达到口腔及咽部肌肉锻炼的效果。每日坚持训练1 h,共4 w。综合组给予康复治疗的同时,还给予头针和放血治疗:头针治疗采用头部针刺言语功能区,1次/d,4 w为1个疗程;放血疗法以舌下穴位金津、玉液点刺放血为主,放血量5~10 ml/次,每隔2 d放血1次,4 w为1个疗程。治疗4 w后进行相关指标评价。

1.3评价指标及方法 (1)采用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标准(BDAE)〔6〕。在治疗前、后进行BDAE分级比较,级别越高失语症越严重。(2)采用汉语失语症检查(ABC)〔5〕。在治疗前、后进行语言能力(阅读、理解、复述、交流)及评分比较,评分越高语言能力越强。(3)安全性比较:比较两组出现的不良现象,如针刺局部疼痛,头针部位出血、皮下血肿、放血量过多,严重者可出现晕针、晕厥现象。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χ2、Mann WhitneyU、t检验。

2 结 果

2.1两组治疗前后BDAE分级比较 两组治疗前BDAE分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998); 治疗4 w后,两组BDAE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综合组BDAE级别明显好于康复组,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语言能力比较 两组治疗前语言能力各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4 w后,两组语言能力各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综合组显著高于康复组(P<0.01)。见表2。

与治疗前比较:1)P<0.05

2.3两组治疗前后ABC评分比较 治疗前综合组ABC评分〔(277.7±57.5)分〕与康复组〔(281.5±60.7)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4 w后,综合组〔(637.9±60.8)分〕和康复组〔(610.7±57.8)分〕ABC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综合组显著高于康复组(P<0.05)。

2.4两组安全性比较 综合组治疗过程中出现针刺疼痛6例次、头针出血3例次,放血量超过10 ml者2例次,未见其他不良现象。因治疗前均与患者沟通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现象,患者均表示认可和理解,故均未放弃治疗。

3 讨 论

言语功能障碍多因额叶、顶叶病变引起,也有病变部位发生在运动联合区(包括额顶联合区、补充运动区、Broca区、前运动区及基底节尾状核环路)〔7〕。随着医学的发展,言语失用症与脑岛前部病变的相关性被发现,相关研究认为言语失用症患者如在额下回后部有病变或低灌注,对言语流利性影响最大〔8〕。将头电针定位于大脑左侧优势半球Broca区(额下回后部),是基于言语失用与额下回后部低灌注或结构性损伤相关,无论伴与不伴岛叶损伤〔8,9〕。中医古代医家将脑卒中特点归纳为“风痱、偏枯、风痹、风懿”四大类。其中“风懿”中提及的症状与现代医学脑卒中后言语障碍相符。虽然,中西医学对脑卒中后言语障碍命名不同,但不可否认的是该病症普遍存在〔2〕。中医学将失语症称为“风懿”、“舌喑”、“语涩”、“瘖痱”、“不能言”、“中风失音”等。用现代医学来阐释,中医学者认为“风懿”类似感觉性失语,“语涩”类似运动性失语,“舌喑”类似构音障碍〔2,9〕。

头针即头针疗法,又被称为“头穴透刺疗法”,主要基于传统中医理论和现代西医大脑皮层功能定位头皮投影理论综合发展而来。通过针刺病灶在头皮的投影区,反射性地增加皮质血流量,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从而增加脑部的血液供应,提高脑组织的氧分压,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10〕。头针辅以电针刺激可满足有效刺激量,改善大脑局部血液循环,提高神经系统自我修复和代偿能力,促进血脑屏障损伤的修复〔11〕。

放血疗法早在《黄帝内经》中就被提及,现代中医医家将金津、玉液二穴归属于经外奇穴,而早在《黄帝内经》中该二穴被归属于足少阴肾经,在足少阴肾经经脉循行路线上,“循喉咙,挟舌本”之言〔12〕。针刺金津、玉液二穴时,需要躲开舌动脉,并不可过度深度,不要刺伤舌动脉。金津、玉液放血能够对脑卒中后言语功能障碍有较好的治疗效果〔13〕,其作用机制主要是改善咽喉、舌及脑部血液循环,增加血流量及氧的供应,从而促进脑组织的功能恢复。

目前,康复医学是脑卒中患者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对言语功能障碍患者亦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康复医学主要针对病人实际情况,使治疗个体化,主要训练舌、唇、腭的运动〔14〕。教会患者对着镜子练习以便纠正错误的口型〔15〕;鼓励患者多朗读并注意纠正不准确的发音,改善表达的流畅度〔16〕。通过早期训练、坚持不懈,配合良好的语言环境,约89%的患者的构音障碍可得到改善,提高患者的交流能力〔17〕。本文针对老年脑卒中后言语功能障碍患者采取康复和头针、放血进行治疗,能够明显改善BDAE分级,对患者阅读、理解、复述和交流能力有很大提高,汉语ABC评分也有很大改善,较单纯康复治疗效果更佳。

猜你喜欢

头针失语症功能障碍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失语症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失语症常用评价方法及其信效度概况
探讨头针联合体针对失眠患者的作用
现当代文学不承认古体诗词与文化失语症之关系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头针结合多功能神经康复诊疗系统治疗小儿脑瘫语言障碍42例
头针配合逍遥散加减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