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班级管理探究

2019-04-25郑纯达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學生班级管理核心素养

郑纯达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校逐步建立起个性发展、自主发展为主题的核心素养体系。核心素养兼具稳定性与开放性、发展性,是一个伴随终生可持续发展、与时俱进的动态优化过程,是个体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生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传统的班级管理方式已无法满足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因此需要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来进行班级管理。

[关键词]學生;核心素养;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09-0082-02

2014 年 3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在意见中明确了新课程改革的主要指导方向应以核心素养为本。传统的班级管理中,主要是班主任管理,这种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需要以及核心素养的内涵。因此,需要建立一个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班级管理体系,对管理模式以及管理方法进行更新。通过创新班级活动以及优化班级管理细节,让学生建立主人翁意识,从而提高个人的核心素养。

一、班级管理概述

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班级管理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社会活动,这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实施的是“应试教育”,分数和排名是学校及教师工作业绩的衡量指标。当前我国学校班级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班主任对班级管理方式偏重于专断,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民主管理的程度低。要解决我国学校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新机制,只有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二、利用班级管理的作用来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

1.培养人文底蕴的重要性

班级管理最基础的职能就是养育职能,其决定着班级治理手段的应用、班级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以及班级组织的设计与运作。养育职能就是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进而锻炼出学生合群的性格、健康的身心、丰富的知识技能以及高尚的品德,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全面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以及必备品格都与人文底蕴有联系,其核心就是弘扬和提升人文精神。当学生具有人文底蕴之后,就会追求崇高的价值思想,并且拥有科学的思维方式,促使其不断塑造自己完美、健全的人格,崇尚优良的道德品质。当学生具备这些品质以及精神之后,其核心素养就会获得大幅度的提升。因此,人文底蕴的不断积淀就是班级管理养育职能的重要作用。养育职能的实现是提升学生人文精神的过程,也是学生审美兴趣、人文情怀以及人文积淀形成的过程。

2.培养学生人文底蕴的路径

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将先进的文化思想传递给学生。人文精神的弘扬基础就是文化知识的熏陶以及学习。这些人文知识可以为学生提供思维的启迪,展示出人生的哲理和高尚的情操,不断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学会治学的方法以及态度,从而在运用、理解、学习人文技能和知识的过程中形成价值取向、情感态度以及基本能力。

教师需要积极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让学生能够在活动中将学习到的人文知识转化为精神品质,并且将其融入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中。班主任要能够对学生进行激励,充分发挥出学生的潜力,并且让学生能够学会追求真善美、提升内在素养,运用人类的智慧成果,成为有着较高精神追求、深厚文化基础的人。

三、通过班级管理组织结构的创新,提高学生自主管理水平

1.提高学生自主管理水平

人拥有的一个根本属性就是自主性。学生的自主发展主要是可以学会管理自己的生活以及学习,发现和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从而充分发掘自身的潜力。这样学生就可以面对比较复杂的生活学习环境,对自己的人生有较好的规划,进而成为一个有生活品质、有人生方向的人。根据人的成长规律,初中阶段的学生大概为15岁左右的青少年,这时候学生的脑机制已经趋于成熟,从生物学上看其神经调节能力基本与成人无异。此年龄阶段的自我控制等自主管理需要的心理机能也比较完善。这些生理因素都表明,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拥有自主管理能力。因此,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设置一些真实情境,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水平。这样学生的身体成熟会逐渐转变为心理成熟,进而从生物人蜕变为社会人。

2.创新班级管理组织结构

构建班级组织的主要目的就是使班级内的所有学生都能够获得全面、充分的发展。现代班级管理过程中,应该将权力意识淡化,并且不断强化学生的协调意识以及服务意识。美国艾克副教授的《民主性组织》中有个观点为圆形组织理论,能够为班级管理组织架构的创新提供借鉴点和突破口。一个团结、宽松、愉快、民主、科学的班级管理架构应该是圆形的。这种圆形的班级管理能够打破上下级的界限,班级管理者能够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沟通,融入学生中,而不是站在外边或者上边发号施令。圆形的班级管理中没有严森的金字塔体系,进行班级职务分配的时候应该是同一平面的、流动的、灵活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有担任某一职务的机会、权利以及义务。长期的实践证明,这种圆形的班级管理组织架构有利于学生的成长。要想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就需要将真正的管理权交到学生手中,这样使得学生具有较强的责任心,从而创造一个可以全面发展的空间。班主任在这种圆形的组织架构中可以起到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具备评估自我、认识自我的能力;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潜质以及个性来提升规划人生、确定人生方向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让学生能够具有较强的行动力,可以为了达到目标持续奋斗,从而提高自主管理水平。

四、通过社会参与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让学生参与到社会中,主要是能够让其学会正确处理社会与自我的关系,从而掌握国家公民应该遵守并且履行的行为规范以及道德准则,提高社会责任感,提高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水平,实现个人价值,促进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成为敢于担当、有理想信念的人。从个人的成长角度来说,其发展的根本目標就是为了可以实现社会化。一个人社会化的重要内容是社会责任感,而社会责任感有几个重要的部分:利他的社会实践能力、扬善抑恶的情感支持以及社会正义的价值和原则。教师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时,需要帮助学生树立起国家认同的素养以及责任意识,比如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断奋斗的行动以及信念;能够接受、理解并且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拥有文化自信,可以尊重我国的优秀文明成果;具有国家意识,能够自觉捍卫国家利益、尊严以及主权;具有法治以及规则意识,可以明辨是非;能够积极参加志愿服务以及热心公益活动。学生如果能够及时树立起利他思想、团队意识以及国家观念,那么就会影响其以后处理社会事务以及家庭事务的价值取向,从而影响其社会行为。

五、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道德情感

社会责任感不仅仅是一种被动的、外在的责任,同时还是一种可以被内化的情感,是人类美好社会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学生道德品质的提高以及自我修养,就是一个行、意、情、知的辩证统一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不仅需要将有关责任心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还需要逐渐陶冶学生的情操,能够让学生体会到不同的社会行为所具有的情感基础。比如,教师在组织学生清扫社区卫生的时候,不仅需要让其认识到责任感的重要性,同时还需要让其自己体会以及思考。当社区居民看到干净的草坪时,别人的快乐以及舒心就能够给学生带来内心的喜悦。只有观察到居民的情绪,才能够给学生的情感造成一定的冲击,使其内心有着更为真实的感受。这样能够将比较空洞的责任感理念转变为真实的意和情。

六、让学生能够关注社会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在学生的生活中引入一些社会问题。这样就可以将责任感具体到某一个社会行为上,让学生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养成对符合社会利益的事情促成、参与以及支持的正面态度,对一些破坏社会利益的事情能够持痛恨、排斥以及反抗的负面态度。如果将真正的社会生活脱离出去,那么就不能培养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责任感教育的时候,要积极让学生参与到社会中。比如,班主任可以举办“我看世界”等主题征文活动,利用班级辩论会、讨论会等形式,在课堂上引入一些热门的社会话题。这样能够让学生对这些社会问题进行思考以及深度观察,引导学生认识和关注社会上存在的一些重要话题,使其能够掌握相关的政策,从而具备较强的公民意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调查一些公共问题,并且将调查报告上交给相关的政府部门,从而改善和解决社会公共问题。教师要敢于在课堂上引入一些有争议的社会事件,并且让学生在班会课上进行辨析,从而提高学生正确辨别是非的能力。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信息时代的发展使学生能够随时接触一些社会问题,因此教师可以主动在课堂上引入热点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道德辨别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国内外教育领域已经形成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共识。德育核心素养应是努力培养学生的社会素养、公民素养、能力、身体健康、道德品格、思维以及价值观。将核心素养融入班级管理中,能够充分发挥班级管理的育人功能,不断深化学生的人文底蕴、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水平、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  参    考    文    献  ]

[1]  陆祥格. 让学生在自我管理中孕育自控力——探微基于小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班级管理策略[J]. 华夏教师, 2017(4):93-93.

[2]  朱旭. 核心素养下自主参与型班级管理模式的原则[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7(12):7-10.

[3]  陈迪. 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班级文化建设——以“妙竹班”班级文化建设为例[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7(12):2-2.

[4]  彭正宏. 学校特色班级管理建设与师生核心素养的关系探究[J]. 甘肃教育, 2016(14):24-24.

(责任编辑 斯 陌)

猜你喜欢

學生班级管理核心素养
学生作品选登
露水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