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践策略
2019-04-24田长娥
田长娥
摘 要:自党的十九大将全面依法治国写入党章以来,法治建设与道德培养就成为中小学教育的重点。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与法律意识,在正确的价值观指导下,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而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一种隐性的东西,不具有外显性,常常被老师所忽略。因此,浅论一下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教育。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新课标将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标,这是一项长期且非常重要的任务。无论教材如何更新、与时俱进,其核心内容都是围绕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落实。通过課堂教育与课后实践,逐渐强化学生的相关道德与法治意识,使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健康发展。
一、以现实生活事件为先导,触发学生情感
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件往往具有很强的触动性,它能够引发人们一系列的情感反映,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人性思考,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例,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日渐强盛,各项政策的落实快速而有效。很多现实生活中鲜活的例子可以让学生产生浓厚的民族认同感,不断增强民族精神。2018年是汶川地震发生10周年,汶川地震是一个自然灾害引发的民族灾难,数以万计的祖国同胞在此次地震中丧失生命,家庭破碎,亲人永隔。多少年轻的生命就定格在这一时刻,无法继续前进。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就在这大灾大难之时,全国同胞伸出援助之手,国家领导人第一时间奔赴灾区,解放军队伍冒着余震的危险抓紧一切时间抢救幸存者。这些资料在网上并不难找,大量令人触动的图片、影视资料都可以引入课堂,毫无保留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众志成城的抗灾精神,感人至深的同胞之爱,令人动容的关怀与鼓励,这些都强有力地震撼着学生的精神与心灵,引导着学生思考何为民族精神,何为爱国主义。
给学生观看地震带来灾难之后,也会给学生看到经过10年重建,汶川地区人们现在欣欣向荣的生活景象。前后的对比更能深刻反映出祖国和人民面对艰难,不畏险阻,万众一心的精神。相信同学们经过此次课堂之后,再面对其他畏难之时,也会伸出援手,小到为贫困地区捐钱捐物,大到为不平之事伸张正义。逐渐让学生学会尊重生命,增加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二、引导学生,以情感体验情感
道德与法治课堂是以教材传递情感,搭建学生与外界世界的精神交流,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体现的是引导、传输的作用。引导学生在真实情感中不断受到熏陶、感染,最终使情感得到深化与升华。
在《家,温馨的港湾》一课中,学生感受到父母给予的爱是天下中最无私,最不求回报的。山羊跪乳,乌鸦反哺,如何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每个学生需要着重思考的,一生反复追求并不断探索答案的课题。我首先向学生提问:什么时候你能感受到父母对你的爱?学生会举出鲜明的例子:“我发烧的时候,妈妈整夜照顾我”“爸爸妈妈给我庆祝生日,送我生日礼物的时候”“我写作业,妈妈把削好的苹果递给我的时候”。在学生能够感受父母之爱的时候,我将继续引导学生:那你们如何来回报父母呢?学生会回答“我也给妈妈削苹果”“我学会自己铺床,不让妈妈受累”“我要努力学习,不让爸爸妈妈操心”“我以后赚钱给爸爸妈妈买好吃的”。学生会把抽象的爱化为具体的实际行动,来回报父母,这是值得赞扬的。但是我也会引导学生:孝顺父母不是一个举动,一个行为,而是长时间浸染的,它是一系列行为的总和。我们不会因为一个举动而说一个人是好人,但我们会根据这个人常年的举动归纳出,这是一个孝顺的孩子。所以,爱家、爱父母是要坚持一辈子的事情。
三、强化生活体验,将情感内化于心
看图片,讲课文,都是间接的经验,而生活体验是直接经验,它能让学生将所接触到的情感内化于心,留下深刻的印记,并影响着学生以后的思想与行为。
在七年级上册《友谊伴我同行》教学时,我会设置一些需要学生相互帮助才能完成的游戏。给学生发两根长长的筷子,让学生吃眼前盘子里的东西。学生无法自己通过筷子吃到食物。那么,想吃到东西,就必须相互帮助,懂得分享。
这时候,教师可以恰当地问学生:你拿到筷子的时候有什么想法?当同学把东西分享给你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
遇到困难时,有人帮助;烦恼时,有同学相伴;挫折时,有朋友可以倾诉。友谊就像春风般能够吹化人心,温暖人心,并给予彷徨人以希望和力量,给生活以积极的态度。这些都是可以深扎于孩子们内心的真情实意。因此,身为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动向,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不断挖掘出学生内心的情感因素,不断丰富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内容,使课堂更具有强劲的生命力。
综上所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与实现是影响学生成长的关键因素,如何顺利地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落实这一目标,需要老师共同的努力。让学生通过课堂所学,体会到道德与法治在约束自身行为的同时,也能够维护自身的权益,能够使课堂目标顺利达成。道德与法治课堂因情感态度价值观而更加鲜活,更加具有恒久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敖庆娜.道德与法治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达成的实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
[2]李明远.道德与法治课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策略探寻[J].中小学德育,2014(3):59-60.
[3]倪佩菊.道德与法治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3.
[4]马楠楠.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J].现代教育,2012(9):53-54.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