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和就业创业融合研究

2019-04-22李昌华黄玲

广西教育·B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创新创业教育

李昌华 黄玲

【摘 要】本文以玉林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为例,分析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和就业创业融合中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不适应、教学内容与汽修技术不适应、就业创业教育基地与教学需求不适应等问题,提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和就业创业融合的措施:结合就业创业教育,重构课程设置;创新就业创业教学模块,提高学生综合素养;运用项目教学法,实现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全面提升;创设校企合作平台,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素养;搭建就业创业网络平台,强化就业创业服務。

【关键词】中职 汽车运用与维修 专业建设 就业创业融合  创新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2B-0042-04

伴随当前教育改革的推进,中职学校的教学理念逐渐发生转变,在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过程中,不仅要将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确定为重点,而且还要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以满足现代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中职学校应该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按照“健康的体魄、科学的头脑、专业的兴趣、扎实的岗位技能、专注的态度、工匠的精神”等教学要求,进行专业培训内容的构建,并最终实现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的融合。

现阶段,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和就业创业的融合,可以结合学校的教学特点,以及人才培养的基本需求,将课程的专业划分作为重点,通过课程内容的技术设定,构建专业化、合理化以及标准化的内容,实现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模式的稳定创新。学生在这种状况下,可以增强职业技能的适应能力,而且也可以激发对专业内容的学习兴趣。对于基础极其薄弱的中职学生而言,专业建设和就业创业的融合,可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充分展现就业创业平台构建的价值性,实现中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满足现代教育体系改革及发展的需求。

一、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和就业创业融合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不适应。在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玉林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虽然转变了以往陈旧落后的人才培养模式,但是仍然存在着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不适应的问题,即缺失就业创业教学,这一问题严重影响汽车运用与维修人才培养的质量。因为在专业课程设计中,课程内容的多样化、综合化,将无法实现教育目标的一致性,从而影响学生的职业化发展。因此,结合就业创业的教学内容培养专业人才,解决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不适应的问题,在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改革中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学内容和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不适应。在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玉林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还存在着教学内容与汽修技术不适应的问题,这影响了学生岗位能力的提升。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材中,虽然适当融入了一些全新的内容,但是由于课程教学存在着教学方法相对单一、教学内容相对陈旧的问题,影响了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课程的设计缺少专业性,学生在学习中不能自主选择知识,导致学生的优势难以发挥,影响就业创业教学的效果。

(三)就业创业教育基地与教学需求不适应。就业创业教育基地主要是指校内外的实训条件。在现阶段专业人才培养中,玉林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一直存在着校内实训条件不足的问题,一些专业设备数量、种类不足,设备更新跟不上,影响了学生实训的有效性。而且,在一些校外实训中,学生只能从事单一的工作,无法引导学生进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内容的学习,降低了就业创业教学的质量。因此,必须在教学改革中构建校内外实训平台,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保障人才培养优秀的职业性。

二、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和就业创业融合的实践

(一)结合就业创业教育,重构课程设置。课程是承载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要素,是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与职业之间的桥梁。学校的一切教学活动均以课程方式来实现,因此课程体系是否科学,对教师专业发展、学生职业素养、专业建设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玉林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结合玉林市汽车维修等企业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和本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重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科学的课程体系,将职业岗位能力与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训项目有机结合,从而形成突出工作过程、基于汽车维修岗位胜任力培养的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实现汽车运用与检修专业课程内容与汽车维修工作过程的深度融合,有效解决过去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课程内容和汽车维修工作岗位衔接不紧密问题。

根据对学生实习就业的调查,结合企业反馈的建议,重新设置课程。将“实用”作为重点,通过分析课程内容以及创新教学内容,突出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同时努力做到:第一,强调能力为主,实现课程的科学调整,提高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在课程调整的过程中,明确课程项目构建的特殊性,转变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突出人才培养的技能性。例如,将《汽车发动机构造》和《汽车修理》融合为《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教材,通过课程的合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而且,在课程调整中,将学生的能力培养作为重点,通过课程的科学设置,增加课程实践时间,为学生职业技能的鉴定提供参考。课程项目整合中,在培养学生能力时强调课程设施的专业性,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的展现提供保障。第二,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强调模块化的教学体系。通过对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教学状况的分析,在课程教学内容更新的过程中,结合课程的特点,每学期进行课程内容的更新,按照汽车电控模块的设计特点,增加及改造内容,实现课程的有效更新。第三,将资格证书的考试内容与教学内容进行融合,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综合运用,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二)创新就业创业教学模块,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了强调就业创业教学改革的价值性,玉林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在教学中将学生作为主体,积极开展“一体化”课堂教学模式,逐渐提高教学的质量。教师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针对教学内容进行课程教学模块的创新。第一,在课程中确定较强的理论以及实践技能,由专业教师进行教学。第二,明确课程模块内容,结合课程的特点、章节内容以及课时划分等开展汽车运用与电气维护课程教学。第三,专业教师对不同模块进行讨论及分析。第四,在教学模块设计中,由不同教师分组安排课程内容,并通过复习理论以及考试,整合考核方案,保证课程教学的完善性以及专业性,为学生素质能力的提升提供参考。第四,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创设一体化的教学形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理论素养。同时,玉林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师也通过专业课程提升自我。例如,在第三学期新开设汽车营销课程,第四学期新开设汽车故障诊断及排除、汽车修理工实训等课程。这三门课程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的知识面更加宽广,多角度了解行业,帮助学生在校学习更接近岗位实际,在初实习就业阶段中更加容易适应岗位,拓宽了就业选择范围。为了让学生把机电知识运用到汽车维修中,把本来在第一学期的电子电工基础课程合并到汽车电气设备课程中一起授课。汽车美容课程也提前到第二学期开设,因为对学生来说,这门课程的技能学习难度不大,他们很容易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能大大增强专业学习的信心和兴趣。钣金课程原来开设在第三学期,和第四学期的涂装工艺与设备分开授课,在知识点上会有脱节现象。因为钣金喷漆这两个项目在实际工作岗位中往往是关联的,新课程设置把这两门课程放在同一个学期开设,有助于学生归纳对比学习知识内容。而实习调查事实表明,目前正有越来越多的学生走上钣金喷漆岗位,而且获得企业的好评。

(三)运用项目教学法,实现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全面提升。玉林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通过项目教学法的内容整合以及教学创新,激发学生的活动参与兴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明确教学内容的实用性、项目内容的精练性。主要做到:第一,项目的制定。学生通过课本获取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实施项目教学法可以突破这种限制。项目教学目标制定中,教师结合项目调研后的相关数据和情况,指导学生选定学习项目,学生在掌握知识原理之后,分析复杂的知识原理,通过明确项目,学生可以掌握自己所学习的内容。第二,确定项目计划。教师指导学生结合自主理解的状况,确定项目计划。然后收集材料,掌握理论知识,明确项目步骤,提高学习效率。第三,实施项目计划。在项目计划实施中,学生明确记录不同步骤,当教师在观察中发现不正确的步骤时,及时进行指导,让学生结合课程内容融合理论与实践,提高学生的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明确检查与评估环节。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将学生作为主体,通过项目检查以及评估环节的构建,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实现项目教学的最终目的。

(四)创设校企合作平台,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素养。具体如下:

1.校内实训企业化—— 校中厂的产教融合。部分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存在着教学实践与理论相互脱节的问题,影响中职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培养的基本需求。玉林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积极创设校企合作平台,加强校企合作。一方面,企业可以利用学校的场地创办维修厂,提高汽车维修的人力资源储备能力,解决企业员工培训以及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学校利用企业提供的设备、资金,积极创设实习实训室,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学生通过实训参与,可以充分掌握企业中的相关文化,了解企业运行中的规章制度,逐渐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专业能力以及问题解决的能力,实现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

玉林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借助重点科研项目,借鉴与玉林市俊翔汽车贸易有限公司、玉林市晟驰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玉林市汽车纵横天下汽车美容与装饰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的合作经验,经过周密而又紧张的筹备,建立了汽车维修养护中心,并于 2018 年 3 月正式投入使用。这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和就业创业融合探究的实践新成效。汽车维修养护中心坚持“实训环境职业化,组织管理企业化”的原则,作为校内实训基地,为学生直接创造了企业的车间环境,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练习的机会。汽车维修养护中心的组织管理按照企业岗位严格要求,可以说,学生的实训就是真正的工作。一方面,学生能够在真正的汽修厂参与汽车维修的实践,能够接触和维修不同型号的车辆,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教师(师傅)指导学生分析、思考,利用已有的理论知识和既有技能,解决维修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另一方面,专业课的教学强化理论实践一体化,积极采用项目教学法按项目进行强化训练,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同时,提高其合作意识、沟通能力、服务意识等。

“校中厂”进一步推动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融合,实现就业创业教育的最终目的。

2.工学结合,校企双赢。校企合作的生命线是实现“双赢”,只有坚持开展高质量的深度合作,才能真正实现合作的可持续性和校企双赢。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部坚持高端引领,与更多优质企业开展“学生顶岗实习与就业”“教师能力提升”“企业员工培训”“产、教、学、研”等深度合作,在合作中实现专业建设与就业创业平台融合的目标。

为了拓展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玉林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部主动出击,积极寻找更多、更优质的合作企业。由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部的专业教师成立工作小组,对玉林市及周边县城汽车企业进行走访调查,向企业推广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坦诚合作双赢愿景。随着第一年的“跟岗实习”的效果展现,许多企业主动要求加入合作,目前,合作企业达到了 42 家。

首先,校企合作保证“2+1”和“三段式”培养模式,“三段式”中的校企合作主要包括二年级的跟岗实习和三年级的顶岗实习。其中,跟岗实习实行学生按两个班为一批次滚动式进入企业岗位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实习,是学生经历“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方式。通过跟岗实习,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和弥补在校学习的不足,在企业师傅的指导下真正提升技能,为以后提高就业竞争力打下基础。学校与诸多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跟岗实习的平台。到了第三年,实行顶岗实习的校企合作。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和玉林市中港汽車修理厂、玉林市粮油汽车队、玉林市东明电器公司、玉林市云和电脑公司等企业合作,把这些汽修企业作为挂钩实习基地,学校安排学生到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生产,学校派出教师不定期到企业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实习指导与管理,企业也安排生产技术人员对实习学生进行一些指导。

其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不断加强和企业的交流沟通。如与玉林市建林汽车修理厂、广州日立优喜雅汽车配件有限公司等合作,除安排学生到合作企业实习外,不定期邀请企业的技术人员来学校做报告与讲座,聘任合作企业方的技术骨干为专业兼职教师。通过企业方的人员来校做专场报告与讲课,为学生了解企业了解市场信息打开一扇窗口,同时学校也为合作企业的人员提供职业资格考证、临时紧缺劳动力的帮助等。

最后,近年来玉林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实现学校与企业互利双赢。成立了由副校长主管的“校企合作办公室”,并同时成立“校企合作办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会成员由企业技术骨干及学校专业骨干老师组成,主要是为校企合作制订实施方案,为校企合作活动制定计划,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提供建议,不断探索校企合作与产教结合的办学模式等。在原来合作企业基础上,学校深化了与南宁新谊进口汽车维修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合作,推行“订单式”人才培养,以冠名班的形式开展人才培养,如“桂景风行汽修班”“新谊汽修班”“南宁机电汽修班”等。在这些冠名班里,学校有针对性地为合作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根据不同企业的人才需求方向和要求,为企业“量身定做”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企业派出专业技术人员来校进行职业技能教学,向学生灌输企业文化知识,极大地调动学校、学生和合作企业的积极性,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用性,确保毕业生初次就业就能适应合作企业的岗位工作要求,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

(五)搭建就业创业网络平台,强化就业创业服务。玉林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购买了广东动易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的微信整合(整合微信,网站后台直接管理公众号,网站内容可直接推送至微信)和微网站(手机微网站制作,类似参考 http://www.ylsjx.cn/m/),还购买了汽车营销仿真模拟软件(汽车营销技能考核系统 V2.5),通过微网站建设,把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专业建设、创业教育、就业指导、企业招聘、学生信息、优秀案例等信息第一时间发布到网上,为用人单位有效降低招聘成本和用人风险,拓宽了选人用人渠道。通过手机就可以浏览,第一时间获得第一手信息,从而了解最新的课程调整、企业招聘、师资培训等信息,大大拓宽了信息的传播面。就业创业平台的搭建,帮助学生就业,同时也为企业推荐优质人才资源等。今后,课题组将继续充实、优化平台信息资源,发掘优势,将其打造成为一个更受欢迎的多媒体互动平台。

总之,在现阶段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将学生作为主体,通过就业创业教学方法的完善,转变学生消极被动的学习态度,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实践探究环境,满足学生能力的提升以及发展的需求。在专业建设中,中职学校通过重构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模块,构建项目教学体系,并积极创设校企合作平台,搭建就业创业网络平台,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提供支持,促进现代教育体系的稳定创新。

【参考文献】

[1]齐 岩,陈英义.高校本科层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途径——基于国际教育合作平台的实践探索[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5(4)

[2]黄明亮.协同融合: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以淮阴工学院为例[J].文教资料,2017(22)

[3]万松峰.高职机电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7(5)

[4]张惠淑.应用型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途径初探[J].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

[5]纪常鲲,纪常虹,陈艳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研究与实践[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11)

[6]韦 佳.江苏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以江苏5所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例[J].金陵科技學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

[7]孙 悦.我国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发展模式及策略研究——以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为例[J].科教导刊(下旬),2017(11)

[8]刘 岿,施 莹,王 意.职业院校将专业建设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以武汉市财贸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为例[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3)

【基金项目】广西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项目重大课题“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与就业创业平台融合的实践研究”(2015JD107)。

【作者简介】李昌华(1966— ),男,玉林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党总支书记,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中等职业教育;黄 玲(1980— ),女,玉林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师,研究方向: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学。

(责编 刘 影)

猜你喜欢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创新创业教育
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作用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的应用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课程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