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薄弱中小学校教师教研能力的策略
2019-04-22黄天赞
黄天赞
【摘 要】本文论述提升薄弱中小学教师教研能力的策略,学校应尝试“U-S-S”模式,建立考评激励机制培育教研的环境;教师要转变观念正确定位中小学教研价值,乐于自我教研,并通过参加教研共同体、承担微课题、撰写教育日志三途径成长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研型教师。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 教研能力 “U-S-S”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2B-0017-02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我国的教育已正式迈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新时代。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的“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发展教师的核心素养与能力,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前提。王光明先生认为包含教教研能力在内的学习创新能力是教师核心素养之一,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推力、内潜力。它能促使教师不断革新,促使教师成为“智慧的教育家”,助力教师做好“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毫无疑问,教师的教研能力是新时代教师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学校管理—— 培育学校教研沃土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基石,教师强则学校强。学校要创造有利条件,营造浓郁的教研氛围,引领教师积极投身教育教研,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研型教师。
(一)尝试“U-S-S”模式,为教师教研提供专业支持
近年来,为了推进学校变革,一些发达地区的中小学引进了“U-G-S”模式(“U”是指大学,“G”是指政府,“S”是指中小学)。在推进薄弱中小学校教师教研发展方面,可借鉴此模式,建立“U-S-S”模式(“U”是指大学或基础教育教研机构,第一个“S”指教研优质学校,第二个“S”指教研薄弱学校)。在这种模式中,大学或基础教育教研机构为中小学提供专业理论指导,优质学校起重要联结作用。因为优质学校的教育资源较丰富,教师教研意识较敏锐、教研能力较强,能将前者指导的理念、想法校本化地实施,成为薄弱学校的示范者、帮扶者。薄弱学校在前两者的帮助下,在教育专业理论、实践操作层面上可获得相应的提高,整体提升学校的教研能力。
这样的联合体是一种多维共赢的关系。一方面,优质学校可从大学或教研机构获得新的理论、理念,不断再审视并提升自己。同时,它充分发挥示范作用,不断输出自己的教育文化,使薄弱学校从中直接受益。这不仅能提高教师教研意识及能力,而且能逐步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另一方面,大学或教育教研工作者也能从中小学校的实践中检验理论知识的有效性,调整和修正理论假设。
(二)建立考评激励机制,为教师教研创造条件
学校教研的良性发展不能仅靠几名优秀教师的自觉投入,学校应当建立必要的制度,通过考评激励机制,多渠道、多方式地鼓励广大教师普遍参与教研,形成良好氛围。如制定学校微型课题管理制度,规范校级课题研究各项流程;制定教研考评制度,将教研工作与个人年度工作考核、职务晋升及优秀教研组评选挂钩;制定奖励制度,将教研纳入学校绩效分配方案中,保护教师教研积极性;制定名师工作室制度,提供资金及培训机会,发挥骨干力量的引领作用;等等。
学校只有建立促进教师积极教研的评价机制,才能激发教师“教中研,研中教 ”的热情,充分调动教师教研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最终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
二、观念管理—— 转变教师教研观念
(一)教师要正确定位教研价值
中小学一线教师的教研活动是把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碰到的问题、产生的困惑当作研究对象,通过学习相关理论,设计方案开展研究实践,以期寻找科学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效能。普通中小學教师的教研,作为群众性的教育教研,它的主要价值,不在于发现能反映普遍规律的教育理论,而在于它能以更巧妙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在于丰富教育智慧,提高自我专业水平。
(二)教师要乐于自我教研
古人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其实,同一学校里绝大多数的教师,其基本教研能力原本相差不远,若干年后,教研能力高低却有明显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这部分教师有着把工作做得更好的强烈的内在动机,勤于思考、乐于学习、勇于实践。此外,教师的个性、兴趣不同,学习能力也有个体差异性,每个人都应寻找适合自己的课题方向。只有这样才能乐在其中,走自我实现的教研之路。
三、路径管理—— 提升教师教研能力
教师的教研能力指的是教师参加教育教研实践活动,完成研究任务,达成目标所需的能力。主要包括教研选题能力、搜集筛选整合信息能力、实验预设及优化能力、实验组织实施能力、数据分析处理能力、提炼表述能力等。
(一)教研选题四角度
选题是教研活动的开端,教师应多从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中寻找问题、研究问题、形成课题。所谓题好一半文,选准课题,往往意味着研究成功一半。
1.从面临的教育教学困境中寻找解决方法,确立选题。由于课程不断改革、教材不断改版、教学技术手段不断更新、学生不断变换、教学教育情景不断变化,教师经常会碰到各种难题或者困惑。这些难题、困惑如果按以往经验无法解决,那么不妨将问题提炼为课题,加以研究,寻找解决困境的突破口。如现在不少中学生迷恋手机,携带手机到校,严重影响休息与学习。我校的许老师在思考解决之道时,依此申报了课题《寄宿制高中生手机沉迷对策研究》并获得市级规划立项。
2.从已获得的教育教学成功中寻找共性成因,确立选题。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不断尝试新方法、新技术、新手段,在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教师可以从中提炼宝贵经验,作为课题的生发点,以教研的方式做进一步研究、实践。如我校骆老师曾尝试指导学生利用错题集来归纳数学学习缺漏,改进学习方式,培养数学思维。经过一个学期的尝试,他所教的班级数学成绩提高显著。他以此为生发点,申报了校级微型课题《利用错题集提高高一新生数学成绩的实践》。
3.从学校建设主题寻找细流分枝,确立选题。学校一般都制定 3 或 5 年发展规划,规划中对本校管理、课程建设、教师发展、教学改革、学生培养等方面都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和策略。有些学校还依此申报了区级或市级的规划课题。教师也可从学校的发展规划或龙头课题中寻找适合自己研究的小问题,从而确立选题。如这两三年,我校积极开展学校“求真”文化建设,年轻班主任陆秋萍老师就思考如何借此东风,推进本班的班风、学风建设,并申校微型课题《“2+3+2”小组合作,建设班级良好风气》。她边思考边实践,取得不错成效,工作不到一年,所带的 1702 班就被评为南宁市中小学优秀班集体。
4.从教育发展趋势寻找引领方向,确立选题。目前,国家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学生核心素养、选课分层走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核心素养、部编新教材使用、整本书阅读、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化 2.0、校園欺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等都是当下基础教育领域值得关注的问题。教师可以结合实际,选择合适的课题进行研究。如我校夏方方老师抓住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热点,成功申报了自治区教育科学规划 B 类课题《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融入职业规划教育的实践研究》。
(二)教研实践三路径
1.参加教研共同体。学校里一般都有由名师牵头成立的课题组或工作室,这样的教研共同体是提升教师个人教研能力的快捷之径。团体有明确课题研究或教研任务,有骨干教师引领指路,有同伴互动互助,彼此促进。优秀个人成就优秀团体,优秀团体也能成就优秀个人。
2.承担微型课题研究。参与课题研究是提高教师教研意识与能力的直接途径,尤其是微型课题。微型课题是当前各市县教科所或教研室积极提倡各校大力开展的校级课题,它往往来源于教师自身教学实践问题,如教材、教法、学生等。切入角度小,可操作性强,目标也较容易达成。
3.撰写教育日志。教育日记,也可以说是教学日记,它是教师对教育教学事件的记录、回顾及反思。撰写教育日志是一种适用于所有老师的教育教研行为,它可以帮助老师养成思考的习惯,总结经验教训,透过现象看本质,探索教育规律,提高教育水平。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我建议每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这些记录和思考是创造的源泉……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写教育日记让老师终身受益。”他就是从写教育日志开始,不断探究,最终成为世界著名的教育家。
教育日志类型不一,叙述方式比较灵活自由,带有教师显著的个性特征。其核心要素是以叙事为基础,归纳成功点,分析失败点,探寻缺漏点,关注生成点。
教育是科学,教师只有走教研之路,才能焕发职业的勃勃生机;教育是艺术,教师只有走教研之路,才能摆脱日复一日的单调乏味,享受教育的乐趣与成就。
【参考文献】
[1]王光明.发展教师核心素养和能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5-21
[2]程红艳.学校变革新模式:从U-G-S到U-G-S-S[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8,32(06)
[3]胡兴宏.走教师自己的教育科研之路[J].人民教育,2008(20)
[4]苏霍姆林斯基(苏).给教师的建议[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
[5]蒋祖霞.教学日志,记录成长[J].语文建设,2007(11)
(责编 卢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