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制药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温州医科大学药学院为例

2019-04-17张婧婧李校堃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9年1期
关键词:生物制药专业教学

张婧婧,蔡 琳,李校堃,卫 涛

(温州医科大学药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

生物制药是当今医药制造业中发展最快、活力最强的领域,据统计,行业的高速发展急需一批符合行业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然而,我国生物制药专业属于新兴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依然存在着培养目标不明确、通识教育不完善、产学结合不紧密等问题。温州医科大学生物制药专业通过深入的改革和探索构建了“四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效,以期为我国高校培养高素质的生物制药专业创新型人才提供有效的启示。

一、当前我国生物制药专业人才培养普遍存在的问题

1.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传统的生物制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重理论、轻实践,这种应试教育完全偏离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因此实现创新创业融入专业教育理念的转变,结合学校的自身优势和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方向,明确将实践和创新创业能力强的专业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寻找办学特色,破除狭隘的传统教育培养理念,生物制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才会走向正确的方向[1]。

2.通识教育不完善。很多高校生物制药专业学生的通识教育不完善,缺少多元化的培育,难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部分高校的生物制药专业依托自身较强的药学或化学学科开办,拥有较强的学科基础,但是涉及到制药相关的交叉学科融入不明显。

3.产学研结合不紧密。生物制药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加强学校、政府、企业、医院的多方联动,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但是,目前我国在专业人才的培养中缺乏产业界的参与,导致产学研结合不紧密。需要今后深入探索三方合作育人的新机制,从而共同培养出生物制药行业急需的人才。

二、生物制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人才培养模式对于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关键性作用。温州医科大学药学院依托学科优势,实施校企合作,创建了由立体化的实践教学平台、多元化的师资队伍、多样化的培养方式、一体化的实践基地构成的“四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1.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按照实践育人的理念,将各类实践环节有效结合起来,围绕生物医药专业,构建了由“三层次”(基础实践层、专业实践层、综合实践层)、“三体系”(实验教学体系、实习实训教学体系、科研实践教学体系)组成的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三三制立体化实践教学平台。打破学科界限,优化和更新原有课程实验教学内容,形成整体性、系统化的实验教学新体系;构建见习、实训和实习三平台结合的实习实训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通过本科生科研导师制,开设生物制药的开放性实验,开展科研实践教学,建立三渠道的科研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学分比例占总学分的30%,实践教学全程贯穿、分层实施,从而提高学生科学实践和创新创业活动的能力[2]。

2.多样化的培养方式。多样化培养方式能够促进学生多元发展。学校药学院成立创新创业社团“创客社”,吸收对科研感兴趣的学生,建立人才储备库。学生创新创业社团运行机制如下(见附图),学员在学习期间接受“TST”特色模式的培养。并且创客社为学员开设了课题申报指导、研究生交流会等课程;举办“药你成才”创新创业论坛,其内容实现跨学科化,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形成跨学科化的整体知识体系,论坛课程主要包含“大师谈”“实战经营”“管理精研”“创业之路”四大模块。论坛讲座邀请的嘉宾为企业高管、成功创业者等,与学生面对面进行交流与互动。

3.多元化的师资队伍。教师是人才培养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因素。整合校内外资源,优化教师队伍结构,鼓励学院的专职教师到生物制药的企业兼职,使自身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同时,探索建立兼职教师的机制,联合企业聘请生物制药企业里既有较强理论基础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研发人员、管理人员到学校作为兼职教师。学院内创建两个双师型教师库: (1)创新导师库主要由学院内主持科研项目的一线教师以及与学院合作的高校、医院的科研教师组成,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科研创新实践活动。(2)创业导师库主要由学院内实施科研转化项目的教师,以及与学院合作的生物医药企业的生产主管和管理人员组成,指导学生在校进行创业等实践活动。通过校内外创新创业师资的融入,强化学生创新精神、专业实践能力和科学素质。

附图 创新创业社团运行机制

4.一体化的实践基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仅由高校无法独自形成完整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链,这就需要联合高校、政府、企业等各方力量,建立一体化的实践基地。温州医科大学依托医药学科优势联合温州市生命健康小镇、浙江格鲁斯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医药企业,建立“多方合作、共助双创、协同发展”的基地发展模式,该基地已入选为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1)多方合作,互促发展。社区、学校和企业共建生物制药产学研实践基地,在基地内组织开展创新创业培训和科研等合作,发挥自身优势,协同发展[3]。社区为企业和高校提供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和场地,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企业为学校输送创业导师,提供实习岗位,使学生获得创业演练的真实环境;学校以科研机构为依托向企业输送创新型人才,进行新技术的研发,从而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2)创新设计,搭建平台。学校的实践基地设置了教育培训区、模拟训练区、项目孵化区、综合管理区、交流会晤区、成果展示区六个区域[4]。其中,教育培训区在网上提供相关课程培训;模拟训练区含生物制药专业的经典实验、创新性实验和创新创业知识的仿真实训;项目孵化区为每个重点孵化项目提供发展场所和指导;综合管理区协调企业和高校的分工合作,制定和执行基地的管理制度。交流会晤区是主要用于学术交流、商务洽谈、参观分享等;成果展示区包含展览大厅、文化长廊等。

三、生物制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的效果

1.专业建设水平的显著提升。通过多年研究与实践,学校药学院形成了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新格局,推动了生物制药专业建设快速发展,近几年还孵化出具有标志性的国家级、省级的教学成果和产业转化相关项目: 如生物制药专业被评为浙江省“十二五”新兴特色专业;生物技术制药课程2013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2.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和专业能力明显增强,多元化的培养平台的构建,为学生参与各类学科竞赛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近三年,学生就业率达到100%;学生科研成果逐渐增多: 学生第一作者发表论文5篇,申请专利1项,挑战杯竞赛中获得2项国家级奖项,3项省级奖项,互联网竞赛中得国赛铜奖1项,整体呈现良好的态势。

四、结 语

如何提升生物制药专业人才的创新创业素质、满足行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温州医科大学确立了“创新创业融合专业”的培养观念,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协作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与实践探索,构成的“四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生物医药人才因具备过硬的实践能力和较强的创新创业素质,深受社会欢迎,现已为浙江及长江三角地区培养了几百名应用型生物医药本科人才。

猜你喜欢

生物制药专业教学
广东中农联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生物制药的研究和发展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