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出院后母乳喂养的影响

2019-04-17刘巧红池丽霞唐景芝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营养性经口胎龄

刘巧红 池丽霞 唐景芝

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广东深圳 518000

早产儿在出院之后应以母乳喂养作为首要喂养方法,这是临床医师的建议。出院后早产儿应首选母乳进行喂养,但与足月儿比较,早产儿由于胎龄小,吸吮持续时间短,吸吮脉冲较少,吸吮速率较慢,导致吸吮能力相对较弱,再加上舌运动不成熟,导致吞咽功能也较差,而有效的经口喂养有赖于良好的吸吮及吞咽功能,因此大大影响了早产儿母乳喂养情况[1-2]。目前,促进早产儿吸吮能力发育的干预措施主要包括非营养性吸吮、口腔按摩、抚触等[3]。为探究将何种干预方式应用于早产儿可取得较佳的吸吮能力,提高存活率及生存质量[4]。口腔运动干预指的是在早产儿开始经口喂养前过过渡阶段,通过口腔内外按摩刺激、非营养性吮吸结合喂养时下颌支持等方式,刺激口腔和咽部组织以及肌肉群,进而提升早产儿的顺心能力,改善奶瓶喂养的情况。特选取2017年2月~2018年5月出生后24h内入住我院NICU的早产儿82例作为研究对象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2月~2018年5月出生后24h内入住我院NICU的早产儿8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中男22例,女19例,胎龄32~36周,平均(34.78±1.06)周;观察组患者中男23例,女18例,胎龄32~36周,平均(34.12±1.03)周。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胎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5]:(1)早产适于胎龄儿;(2)出生胎龄≥29周及<32周,出生体重≥1000及<1500g;(3)Apgar评分:出生后1、5min评分均≥8分。

排除标准[6]:(1)有生后窒息、呼吸窘迫、颅内出血、感染、先天畸形、呼吸暂停等合并症者;(2)患有影响经口喂养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或遗传代谢性疾病者。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即喂养前30min,给予早产儿吸吮灭菌的无孔橡皮奶头,3次/d,每次3~5min,完全经口喂养后停止。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口腔运动干预,即喂养进程开始后,根据Fucile制订的口腔运动干预方案,应用手指(戴无菌手套)给予早产儿口腔按摩,依次为面颊、上嘴唇、下嘴唇、上牙龈、下牙龈、脸颊、口腔内侧、舌头边缘、舌中央以及把手指放在硬腭的中心,轻轻刺激上腭,引出吸吮动作,3 次 /d(9:00,12:00,15:00),每次15min,完全经口喂养后停止。

1.3 观察指标[7]

1.3.1 比较两组出院后喂养方式 喂养方式主要包括吸吮方式(亲喂、瓶喂、亲喂+瓶喂)、乳液种类(母乳、配方奶、母乳+配方奶)。

1.3.2 比较两组的吸吮能力 指标包括:(1)每分钟吸吮脉冲平均数目;(2)吸吮脉冲平均持续时间;(3)吸吮间隔平均持续时间。采用录像法研究吸吮脉冲实验室指标。用数码摄像机(索尼HDRPJ670)现场摄制早产儿完整的吸吮周期,每次5~8min。

1.3.3 体重增长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出院后喂养方式比较

观察组的全亲喂率为26.83%、纯母乳喂养率为29.27%,对照组的全亲喂养率为56.10%、纯母乳喂养率为69.29%,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出院后喂养方式比较[n(%)]

2.2 两组吸吮能力比较

观察组的每分钟吸吮脉冲平均数目为(2.94±0.11)个/min、吸吮脉冲平均持续时间为(12.04±3.16)s、对照组的每分钟吸吮脉冲平均数目为(1.43±0.18)个/min、吸吮脉冲平均持续时间为(6.73±3.03)s、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吸吮间隔平均持续时间(26.72±1.62)s、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20±1.29)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吸吮能力比较(±s)

表2 两组吸吮能力比较(±s)

组别 n 每分钟吸吮脉冲平均数目(个/min) 吸吮脉冲平均持续时间(s) 吸吮间隔平均持续时间(s)对照组 41 2.94±0.11 12.04±3.16 26.72±1.62观察组 41 1.43±0.18 6.73±3.03 15.20±1.29 t 45.834 7.766 35.620 P 0.000 0.000 0.000

2.3 两组体重增长比较

两组干预前体重差异不明显,干预后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体重增长比较(±s,g)

表3 两组体重增长比较(±s,g)

组别 n 干预前平均体重 干预后平均体重观察组 41 1836.09±166.36 2285.32±112.32对照组 41 1835.05±165.21 1925.32±120.02 t 0.028 14.023 P 0.977 0.000

3 讨论

与健康足月儿相比,NICU早产儿由于吸吮、吞咽等功能发育不完善,导致经口喂养困难,往往需要鼻饲喂养,导致喂养延迟,不能够很好地满足其早期营养需求,对其体格发育造成不良影响,故尽快过渡到完全经口喂养,保证营养充足均衡就显得尤为重要[8-9]。目前,临床对早产儿吸吮能力的干预措施主要包括非营养性吸吮、口腔按摩等[10]。口腔运动能降低口腔肌肉的敏感性,增加肌肉的强度和活动范围,促进反射行为,增强吸吮的次数,改善吸吮行为,实现营养性吸吮的目标。本文为探究何种干预方法的喂养效果更佳,特做此研究分析。

本研究表明,经干预后,观察组的全亲喂率、纯母乳喂养率以及每分钟吸吮脉冲平均数目、吸吮脉冲平均持续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吸吮间隔平均持续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体重差异不明显,干预后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对于经口喂养的困难早产儿来说,应该在健康的状态下进行口腔运动干预,有助于提高婴儿的瞬息能力,使其得到更多的母乳喂养,也会对目前母乳产量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吸吮脉冲是早产儿吸吮能力的常用评估工具,本研究中经口腔按摩+非营养性吸吮后,早产儿吸吮间隔平均持续时间明显缩短,每分钟吸吮脉冲平均数目、吸吮脉冲平均持续时间明显提高,这与国内研究相一致[11-12]。非营养性吸吮通过定时吸吮灭菌的无孔橡皮奶头,增加早产儿的持续力,使其动用更多的神经肌肉,同时能够刺激早产儿味觉、感觉以及迷走神经等,使其建立节律的吸吮、吞咽,促进其尽快过渡到完全经口喂养[13]。口腔按摩通过主动刺激早产儿面颊、上下嘴唇、上下牙龈、脸颊、口腔内侧、舌头、硬腭等与吸吮、吞咽相关组织,来加强吸吮所需的肌肉力量,改善咽部、咀嚼肌、舌部等肌肉的收缩性、定向反射能力,增加吸吮压力[14]。口腔按摩通过手指在舌、腭上的移位,来启动早产儿吸吮、吞咽反射刺激,明显增加非营养性吸吮和吸吮动作,同时增强其唾液分泌,对其吞咽行为能力的训练有极大的帮助[15]。

综上所述,对于早产儿来说,应用口腔运动干预的喂养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每分钟吸吮脉冲平均数目、吸吮脉冲平均持续时间,提高纯母乳喂养率,显著减轻家庭、社会医疗负担。

猜你喜欢

营养性经口胎龄
经口内镜联合颈外超声穿刺注水定位成功取出颈深部异物1例
课题达成型品管圈在促进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应用
UE视频喉镜与纤维支气管镜用于经口清醒气管插管的效果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早期综合干预对小于胎龄儿生长发育、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等影响观察
儿童保健门诊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影响因素研究
不同胎龄新生儿心电图特点与临床意义的对比分析
You Must Have A Healthy Diet
78例小于胎龄儿的临床特点分析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