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游戏对小学生体育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

2019-04-16季谢云

少年体育训练 2019年3期
关键词:实验班学习态度班级

季谢云

(东营市胜利实验小学,山东 东营 257000)

1 研究背景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和趣味性,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不足、积极性不够,影响体育教学的质量和育人功能的实现。当前,积极推行“快乐体育”,旨在改变体育教学理念和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运动中,体验体育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和意识。小学生作为学校体育的起始阶段和体育素养培养的启蒙阶段,如何上好其学校体育“第一课”至关重要。体育游戏作为一种将体育教学与游戏相结合的方式,其具有趣味性、娱乐性、普及性、知识性、竞争性等特点。采用体育游戏作为小学体育教学的方式,符合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也易被学生所接受。将体育游戏渗透小学体育教学中,能推动当前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发展。因此,有必要明确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价值定位,促进小学体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以体育游戏对小学生体育学习效果的影响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及互联网搜索与“小学体育教学”“体育游戏”相关研究文献,归纳总结当前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及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为本研究开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借鉴。

2.2.2 问卷调查法采用王雪艳编制的《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调查问卷》《小学生体育学习态度调查问卷》。《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调查问卷》共有22道题目,包括体育学习积极性兴趣、运动参与程度、自主学习程度、体育学习消极兴趣4个维度。《小学生体育学习态度调查问卷》共有12道题目,分为自我学习态度和协作学习态度2个维度。经过编者对问卷的信度、效度进行检验修订,问卷的信度、效度较高,达到了开展科学研究的需要。问卷的发放与回收符合研究需要。

2.2.3 实验法实验对象:选取某小学二年级1班和2班作为实验对象。1班为实验班,共有学生42人(男生23人、女生19人);2班为对照班,共有学生44人(男生23人、女生21人)。实验设计:安排2个班级的学生进行1个学期的体育教学,由同一体育教师进行,时间为2018年2月—2018年6月。正式教学前,对2个班级的学生采取《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调查问卷》《小学生体育学习态度调查问卷》进行测试。教学实验过程为实验班采取以体育游戏教学为主要手段的教学方法,对照班采取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实验后再次对2组被试的体育学习兴趣和体育学习态度进行问卷调查。选取2个班级学生上学期期末体育考试成绩及教学实验结束后本学期的体育考试成绩作为对学生体育学习效果的评价指标。

2.2.4 数理统计法利用SPSS对实验前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主要统计平均数、标准差、差异显著性指标等。显著性a定为0.05。

3 结果与分析

3.1 体育游戏教学对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影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学习兴趣对其主动开展体育活动、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具有重要的作用。体育学习兴趣可以分为参与程度、积极兴趣、消极兴趣和自主学习4个维度。其中,参与程度表示学生对课堂教学以及课外体育活动的参与意愿;积极兴趣表示对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消极兴趣表示对体育活动及教学的排斥程度,本研究对消极兴趣采取反向计分,即得分越高,表示消极兴趣程度越低;自主学习表示学生自主开展体育学习的意愿。

对实验前后2个班级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进行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实验前,2组学生在体育学习兴趣的4个维度及总分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2个班级的学生在教学实验前的体育学习兴趣具有同质性。经过1个学期的教学实验后,再次对2组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进行测试。结果发现,实验班的参与程度、积极兴趣、消极兴趣和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班,即P<0.05,说明采取体育游戏教学的班级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相比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学的班级学生更高。进一步对对照班和实验班在实验前后体育学习兴趣测试各项目及总分情况变化值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发现,实验班学生的参与程度、积极兴趣、消极兴趣和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班,说明体育游戏教学相比传统教学能对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发挥更加显著的提高作用。

3.2 体育游戏教学对小学生体育学习态度的影响

小学生体育学习态度作为小学参与体育学习的动力因素和情感因素,反映了学生对体育教学的价值认同,其对小学生的体育学习行为起到调节和支配的作用。体育学习中,小学生体育学习态度可以分为自我学习态度和协作学习态度,其中自我学习态度表示学生作为一个单独个体的学习态度,协作学习态度表示学生愿意参与到班集体体育学习的情感态度倾向。

对实验前后2个班级小学生体育学习态度进行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对照班和实验班的学生在实验前自我学习态度、协作学习态度和总分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实验后,对照班和实验班学生在自我学习态度和协作学习态度2个维度及总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在实验前后体育学习态度的变化值进行统计发现,实验班学生自我学习态度、协作学习态度及总分的变化值与对照班相比均存在差异性显著且都大于对照班的变化值。结果表明,体育游戏教学相比传统小学体育教学,能更加显著地培养小学生体育学习态度。

表1 实验前后2组被试体育学习兴趣统计

表2 实验前后2组被试体育学习态度统计

3.3 体育游戏教学对小学生体育效果的影响

对体育游戏教学对小学生体育成绩的影响进行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实验前,2个班级的学生体育成绩不存在显著差异;实验后,2组被试的体育成绩存在显著差异且实验班体育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班,说明体育游戏教学能显著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

表3 实验前后2组被试体育学习成绩测试值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 论

4.1.1 体育游戏教学能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相比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体育游戏能显著提高小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参与程度、积极兴趣和自主学习,能降低小学生对体育学习的消极兴趣。

4.1.2 体育游戏教学能显著改善小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相比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体育游戏能在培养学生自我学习态度和协作学习态度方面发挥更加显著的作用。

4.1.3 体育游戏教学能显著提高小学生的体育学习效果。对学生的体育考试成绩进行对比发现,体育游戏教学相比传统体育教学更能显著提高小学生的体育成绩。

4.2 建 议

4.2.1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结合体育教学大纲及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体育游戏教学,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学习态度,更好地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增强身体素质。

4.2.2 创新开发体育游戏。体育游戏教学可以借鉴现有的游戏模式,或根据学生的适应和接受能力及学生需求创编体育游戏,同时给学生自我发展和创新的空间,组织学生自己创编游戏。

4.2.3 科学安排游戏。(1)在体育游戏的安排时机方面,体育游戏具有趣味性、竞争性、娱乐性等特点,适合在技能学习的中后期使用。当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技能之后,利用体育游戏进一步练习和加强。(2)科学合理安排游戏的运动负荷。根据小学生的现有体育运动水平和体质健康状况,科学安排合适的运动负荷。(3)保障安全。在体育游戏前,对学生强调游戏的安全性和纪律性;在游戏过程中,对游戏的开展进行监控,保障游戏的安全。

猜你喜欢

实验班学习态度班级
基于语料库的词块教学对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提升有效性研究
班级“无课日”
高职院校专接本学生学习态度及教育对策探析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与天才班的人谈恋爱
高校大类招生模式按实验班/基地班招生
超常发挥的“幸运儿”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你的学习态度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