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据挖掘下高校体育社团对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研究

2019-04-16油桂英王成国

少年体育训练 2019年3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体质社团

油桂英,王成国

(1.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山东 菏泽 274000;2. 菏泽市牡丹区第二十二中学,山东 菏泽 274000)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成为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重大战略,也是党和国家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方针。高校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关键环节,其教育结果直接影响大学生进入社会后的终身锻炼和健康保持。因此,健康教育是当前高校体育教育的热门话题,国家相关部门明令要求高校全面实施健身计划,严格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组织高校学生广泛参与全民健身运动,培养体育运动爱好,提升身体素质,掌握运动技能,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然而,近几年来,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下滑趋势依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尤其是身体素质指标,还在逐年下降。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着重培养高校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和锻炼习惯势在必行,刻不容缓。有研究证明,高校体育社团作为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对弥补体育课教学不足,掌握体育知识,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能力和习惯,发展学生体育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是培养医护工作人员的专科院校,学生在其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多是关乎人的生命的高强度、高负荷工作,这必将对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提出较高要求。因此,本文以菏泽医学专科学校为依托,就高校体育社团对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实际效应进行展开研究,以期为促进大学生终身体育观找到有效途径,为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找到方法,为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1 研究对象

以菏泽医学专科学校2017级学生为例,分别对体育社团学生和普通学生参加锻炼的情况进行研究。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通过各种途径大量收集、汇编、阅读有关资料和文献,获得与本研究相关的信息,为本文提供思路和参考。

1.2.2 问卷调查法问卷正式调查于2017年5月进行,对菏泽医学专科学校2017级学生发放问卷400份,其中社团学生发放200份,普通学生随机发放200份,回收率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376份。其问卷形式主要是采用学生在入校后回顾性的方式得出,以便真正了解高校学生锻炼的真实发展水平及实际参与率。

1.2.3 实验法研究选取2017级菏泽医学专科学校不参加任何体育社团的普通学生60名与该校比较成熟的篮球社和武术社各30名学生的体测成绩为主要实验对象,其中篮球社30名和武术社30名同学均是每周训练在3次或以上的社团成员,且每次训练时间都有所保证。

1.2.4 测量法由于菏泽医学专科学校每年在大一新生入校后的9月份都会全部进行体质测试工作,所以前测数据直接从该校体育教研室体测数据库里提取相关同学的成绩。1年后,即2018年6月对所选实验对象同学再单独进行相同指标的后测。

1.2.5 数理统计法对所获得的数据运用统计软件SPSS 19.0和Excel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高校社团学生与普通学生体育锻炼动机调查显示

调查显示,社团学生活动的目的以兴趣爱好为主,占79%。普通学生活动的动因则以增强体质为主要目的,所占比例为65%。其比例分配存在的显著差异性。究其原因可能由于社团学生喜欢较为轻松的训练环境,且有他们感兴趣的项目,可以自由选择加入自己喜欢的社团,自主参与性较高,主观能动性较强,闲暇时间能够自主坚持锻炼,积极性较强,因此,在兴趣的驱使下,乐意参加一些社团活动。而普通学生以兴趣为动因参加锻炼的仅占27%,大多都仅仅只是为了增强体质。究其根源可能由于体育课和体质测试成绩均纳入其体育成绩考核的一部分,因此,一部分学生为了提高自己的考试通过率,被迫参加一些学校和体育教师指定的体育锻炼,以增强他们的体质,其运动显然带有较强的被迫性,锻炼积极性不高,主观能动性不强。

2.2 高校社团学生与普通学生锻炼情况

分析得出,绝大多数社团学生参与锻炼是由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能引领学生产生“我要学”的欲望,从而带动其自觉参与体育锻炼。而普通学生锻炼态度则与之相差甚远。鉴于此现象,本课题针对这2类学生的锻炼情况做了初步调查,此调查共涉及周锻炼频率和次锻炼时间2个方面。从表1统计数据来看,社团学生不仅在锻炼频率上高于普通学生,且在锻炼时间上也明显长于普通学生,且2项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这显然也验证了兴趣是人们活动强有力的动机,有了锻炼的兴趣,体育社团学生较普通学生便更乐意在自己喜欢的项目上花更多的时间去活动,从而愉悦自己的身心、增强自己的体质。因此,为了激发不同兴趣的同学都能参与运动,高校团委应大力支持开展多个体育社团。

表1 社团学生与普通学生锻炼情况

2.3 实验前后体育社团学生与普通学生体质健康基本情况

为进一步了解高校体育社团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实际效应,本文对体育社团学生与普通学生在入校时的各项目指标与1年后指标进行综合比对。其中,体育项目评分以最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为评价标准。数据统计指标:身体形态指标由BMI指数反映,其他项目为分数(表2)。结果发现,在入校时,体育社团学生与普通学生评分数据经差异检验,各项目指标组间同期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实验前体育社团学生与普通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基本一致,无大的差距。而经过1年的实验后,体育社团学生与普通学生的BMI指数无论是在组内或者组间进行多方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这说明经过1年的训练,社团学生与普通学生的身体形态变化都不明显。

除800 m/1000 m跑外,肺活量也是评价身体机能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比对分析,经过1年的实验后,体育社团大学生的肺活量、50 m跑、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引体向上/仰卧起坐、800 m/1000 m跑组内比较都有极显著差异性(P<0.01);而普通学生经过1年后,肺活量组内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但也有所提高;而其他项目,如50m跑、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引体向上/仰卧起坐、800 m/1000 m跑组内比较也都有极显著差异性(P<0.01)。

另外,1年后体育社团学生与普通学生体质测试组间比较,体育社团大学生各项体测成绩均要高于普通学生,除坐位体前屈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他项目分数组间比较均具有极显著差异性(P<0.01)。另外,一年后,高校体育社团学生和普通学生总平均成绩较入学时均有所提高,且有极显著差异性(P<0.01)。这说明目前高校体育教学和高校体育社团都能增强大学生的体质健康,且高校体育社团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有益补充,在增进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方面效果也极其显著,着实应该大力推广。

表2 实验前后体育社团学生与普通学生各指标得分比较 ±s

表2 实验前后体育社团学生与普通学生各指标得分比较 ±s

注:▲表示组内前后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表示组内前后比较存在极显著差异性(P<0.01);*表示组间同期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表示组间同期比较存在极显著差异性(P<0.01)。

变量 时间 实验组 对照组(体育社团学生) (普通学生)B M I 前 21.72±3.41 21.42±3.42后20.95±3.17 20.93±3.06肺活量 前 64.38±11.57 64.28±12.24后75.47±9.03▲▲** 64.37±12.2750 m 前 66.17±12.34 66.55±12.80后72.75±7.69▲▲** 67.35±12.31▲▲立定跳远 前 65.62±8.65 66.08±8.54后78.60±9.17▲▲** 68.42±7.65▲▲坐位体前屈 前 76.52±13.01 77.65±7.84后80.77±9.99▲▲* 77.78±7.78▲▲引体向上/仰卧起坐前47.55±23.09 47.82±22.88后 55.75±17.59▲▲** 48.72±22.54▲▲800 m/1000 m 前 60.47±14.07 60.62±13.31后 67.13±10.74▲▲** 61.50±12.93▲▲总平均分 前 63.45±16.78 63.83±16.35后 71.74±13.90▲▲** 64.69±16.02▲▲

2.4 不同体育社团对学生各指标的影响

从表3数据可知,经过1年社团活动后,篮球社团学生的体重指数(BMI)、肺活量、50 m、引体向上/仰卧起坐和武术社团学生的相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表明篮球社团和武术社团在这几个项目上影响相当;在立定跳远和坐位体前屈的成绩对比分析上,武术社团学生的成绩却明显高于篮球社团的学生,且这两项目的体测成绩具有极显著差异性(P<0.01);而在800 m/1000 m长跑的耐力素质上,篮球社团学生的成绩又明显高于武术社团的学生,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综上所述,不难发现,武术社团在提高学生下肢力量及柔韧性方面明显高于篮球社团,而在长跑的耐力素质训练上,篮球社团明显高于武术社团。因此,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方面,2个体育社团各有优势。由此可见,不同的体育社团对学生身体素质发展有不同的效果,为了满足学生的多元需求,高校团委应大力发展各类体育社团。

3 讨 论

3.1 体育锻炼是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必经途径

体质就是指人体的质量,是人体健康状况和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它是指在遗传性和获得性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在体质的发展过程中,遗传仅提供了可能性,而体育锻炼才是增强体质最有效的能动手段。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人怀疑体质健康的重要性,健康高于一切,没有一个强健的身体,一切将无从谈起。通过表2数据,我们知道经过1年的高校生活,体育社团学生和普通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较入学时均有大的提高,且社团学生成绩提高更为显著。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极有可能是因为他们在入学时,刚经过激烈的高考选拔考试,平时严重缺乏体育锻炼,体质较差。而在入学后,大学一年级全部开设体育必修课,学生锻炼得到了基本保证,所以体质健康水平在入校一年后均有所提高。显然,本研究的统计数据也充分说明了体育锻炼是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必经途径。

3.2 高校体育社团是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有效手段

高校体育社团属于体育教育的第二课堂,它是具有共同体育爱好和特长的学生自愿组成的,它能带动社团成员进行体育锻炼,促进大学生对体育知识的了解及对体育运动的热爱,是课堂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共同高校体育。通过表2、表3数据分析得出,高校体育社团对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有积极的作用,且不同体育社团在提高学生体质方面各有优势。因此,高校体育社团是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有效手段,我们要大力开设多种体育社团,以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早日实现健康中国的目标。

表3 实验后篮球和武术社团学生各指标比较

3.3 高校体育社团在当下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伴随人类的进步,知识经济的发展,以4G移动通信网络和无线局域网(WLAN)的成熟和覆盖。目前,智能手机已不仅仅是一部手机,而是一套完整的移动互联网系统。移动互联网作为一种服务工具,其无处不在的特性已经覆盖了人们的整个生活、学习、休闲等等各个区域,同样覆盖了高校,成了大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高校体育社团属于第二课堂活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碎片化的信息横行充斥着大学生的课外闲暇时间,部分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手机成瘾,致使体育社团活动吸引力骤降,制约了高校体育的发展,体育社团也面临诸多困境。因此,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高校体育社团一定要顺应时代的潮流,与时俱进,扬长避短,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加强社团的组织和管理水平,科学指导学生锻炼,以便充分发挥高校体育社团的体育教育功能。

4 结 论

4.1 经过1年的高校生活,体育社团学生和普通学生的体质较入学时都有所提高,且高校体育社团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提高更加显著。可见,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中心环节,但不是唯一环节,因此,为了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各高校要注意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的连贯性,大力发展高校体育社团,努力突破教学在师资、场地等方面的限制,有效地把体育教学延伸到高等教育的全过程。

4.2 体育锻炼是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必经途径。因此,近些年来针对大学生体质连续下滑的现象,作为高校,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终身锻炼习惯,提高体质健康水平。

4.3 高校体育社团对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有积极的作用,且不同体育社团在提高学生体质方面各有优势。因此,在社团成员的指导与培训中,高校相关社团管理人员要结合社团学生的实际情况及项目自身的特点,合理调整活动内容和运动量,以全面提高社团学生的身体素质。

4.4 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体育社团要与时俱进,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进行运动干预,以便更好地为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实现健康中国的目标。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体质社团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多彩”书法社团展示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针对产妇体质特定食补
社团少年
文学社团简介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三班制工人怎样进行体育锻炼
夏天体育锻炼“四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