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业余举重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的重要性及方法研究

2019-04-16贺莉莉关洪林

少年体育训练 2019年3期
关键词:肌群发力姿势

贺莉莉,关洪林

(潜江市体育运动学校,湖北 潜江 433100)

竞技举重项目是一项全身性力量运动,通过协调全身肌肉在短时间内收缩产生最大爆发力,将运动员体重2倍左右重量的杠铃举过头顶。近年来,举重的力量训练已由原先的3大力量逐渐演变成4大力量,在以往腰、腿、上肢3大力量的基础上,融入了核心肌群力量的训练。

核心肌群力量训练能强化由腰、腹、髋关节、盆骨之间形成的29块肌肉群肌力,维持躯干的稳定性,协同上下肢体的工作及整合发力,进而促进运动能力的表现。本文主要对核心力量训练在业余举重训练中的重要性及训练方法展开进行讨论。

1 青少年业余举重核心力量的作用

举重项目主要分为抓举和挺举2个技术动作,表现出肢体躯干由下至上瞬间做功的特点,体现出“低、快、稳、近”的技术原则。技术是灵魂,力量是基础。在举重训练中,核心力量起到稳定脊柱、连接发力、传导力量等作用,同时核心肌群也是举重技术环节中,整合力量、产生最大爆发力的主要做功肌群。其主要作用如下。

1.1 维持躯干的稳定性

举重技术的优劣主要取决于参与运动肌肉之间的协作水平和对运动中身体重心的控制能力。运动员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更为重要的是要拥有对身体的良好驾驭能力,运动员躯干及四肢的稳定是举重技术的关键,而这种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主要取决于核心稳定力量的改善。“稳”是指运动员在进行快速发力动作时,躯干重心不产生水平变化,从而提高动作整体的稳定性。在发力阶段,强有力的核心肌群能有效确保人体和重心不产生较大变化,肢体在动作过程中保持正常且合理的位置,从而提高试举成功率。

1.2 促进肢体的协调性

核心部位的稳定并不是运动的目的,稳定是给肢体的运动创造支点,为不同部位肌肉力量建立传递的通道。核心部位作为人体运动链的枢纽,应将核心力量看作举重运动的主要动力来源,这并不是指力量主要来自核心部位,而是意在强调核心力量的衔接、传递和整合作用。

核心肌群是处于人体中间部位的肌肉群带,在业余举重训练中,除了注重大肌肉群的绝对力量发展之外,也要注重深层次肌肉群带的训练。举重技术的起铃—发力—支撑3个环节,发力是最重要的阶段,是决定试举成功与否的关键。尽管核心部位肌肉不像四肢肌肉,不是主要做功的力量来源,但核心部位肌肉的“收缩”可以产生力量,且是举重发力、合力重要的力量来源,能够为四肢肌肉的收缩建立支点,提高四肢肌肉的收缩力量,同时还可以协调不同肌肉之间的运动,加快力量的传递,使杠铃获得最大的加速度。核心力量较强就能更好地承上启下,更好地衔接、传递和整合力量。

1.3 提高伤病的抵抗性

核心力量的提高和核心部位的稳定一方面可以加强对脊柱这一薄弱环节的保护;另一方面还能通过核心部位的枢纽协调作用,为上下肢的发力建立稳定的支点,减少和缓冲末端肢体和关节的负荷,达到预防损伤的目的。

举重训练属静力练习,通过肌肉短时间收缩产生的爆发力,将较大负荷的杠铃举过头顶,在这个过程中,腰部承受着巨大的重量,脊柱结构也承受着巨大压力。长期如此训练,易造成腰部受伤或脊柱变形。在业余体校从事举重的运动员,年龄尚小,骨骼发育尚不成熟,更易发生变形或受伤,而核心力量较强,每一块肌肉形成一个个肌肉带,肌肉带形成肌肉群,在试举中共同参与用力,便能有效地减少青少年运动员产生腰部伤病和脊椎变形的风险。

许多运动员由于核心部位力量的薄弱而不能将其发达的四肢肌肉力量充分运用到运动中,其结果不仅影响了力量的整体发挥,降低了专项力量的实际应用率,甚至还会带来许多负面作用,造成错误的技术动作,而长期错误的技术动作必然导致运动损伤。

2 青少年业余举重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方法

2.1 卷 腹

起始姿势:仰卧,勾腿。

动作:通过收缩腹直肌并弯曲中背部来进行卷腹。手臂可以置于体侧、交叉在胸前或放在头旁边。(图1)

图 1 卷腹

要求:4~6组,每组15~20次。

2.2 反向屈腿卷腹

起始姿势:仰卧在地上,双手放于臀部两侧,勾起脚尖,屈腿。

动作:用下腹的力量将臀部抬离地面,下落时小腿平行于地面即可停止。(图2)

要求:4~6组,每组15~20次。

图2 反向屈腿卷腹

2.3 平板支撑

起始姿势:使用前臂和双脚支撑身体,同时保持核心处于中立位。

动作:规定时间内保持此姿势。(图3)

要求:4~6组,每组90~180s。

图3 平板支撑

2.4 平板支撑—单手伸/单腿伸

起始姿势:与平板支撑一样。

动作:在平板支撑姿势的基础上,抬起一侧手臂或腿。保持此姿势5~10 s,然后在另一侧重复动作。(图4)

要求:4~6组,难度与时间成正比。

图4 平板支撑—单手伸/单腿伸

2.5 “V”字对抗支撑

起始姿势:绷紧腹部,背部挺直,屈膝抬腿,勾脚尖,双手与膝盖用力对抗。

动作:同时抬起躯干和腿,形成V形。到达动作顶部时,双手应触及双膝。然后,静力保持。(图5)

要求:4~6组,难度与时间成正比。

图5 “V”字对抗支撑

2.6 小燕飞

起始姿势:俯卧位,双腿伸直。

动作:双肩向后夹紧,膝盖离地,双臂用力向脚的方向伸,将双腿抬离地面2~4英寸(5~10 cm),保持此姿势。然后,将双腿降至起始姿势,根据需要重复此动作。(图6)

要求:4~6组,难度与时间成正比。

图6 小燕飞

3 结 语

核心力量训练与举重的传统力量训练是互补关系,核心力量的加强能有效衔接和传递绝对力量,预防因技术动作变形而产生的伤病。在青少年业余举重训练中应更加重视核心力量训练,为青少年运动员打好基础,提升举重技战术能力,使其在举重事业上能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肌群发力姿势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外宣媒体该如何精准发力
疯狂编辑部之拍照姿势大赏
倒挂在树上,我的主要姿势
体操运动员正、背链肌群功能失衡的认知问题及改进举措
发力“摘帽后的续航”
人大发力 让“执行难”不再难
第五章 跑“各种姿势的起跑”课时1教案
运动解剖学动作分析理论剖析武术套路中的跳跃动作
五招简单练习 增强核心肌群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