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类理论视域下的英语演讲教学研讨
2019-04-13徐层珍
徐层珍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深圳 518172)
一、引言
演讲是一种运用恰当的语言将信息和观点传递给特定的公众群体的交流方式。一般而言,演讲能力强的学生既能通过传递新信息影响听众,又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具备潜在的领导素质,因而更受就业市场的青睐。就外语专业人才而言,应具备在未来的职场上运用规范的语篇结构、正式且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向公众进行说明、介绍、告知或劝说的演讲能力。国内有识之士已敏锐洞察到了英语演讲对于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的价值,将英语演讲纳入英语课程体系。而“外研社杯”“21世纪杯”等众多的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的开展,更是引起了广大师生对英语演讲能力培养的极大关注。而有关专家评委通过对近几年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的观察和点评,肯定选手们优点的同时指出他们普遍存在的不足:语类意识薄弱、交际目的不明确、思辨缺席、内容空洞等。如何改善这一现状呢?笔者拟借鉴语类理论指导教学寻找答案。
目前,国内外已有很多学者将语类理论应用于英语写作和阅读教学实践,取得显著成效。但是,关注语类教学法在英语口语和演讲的研究却不多见。语类理论应用于英语演讲教学是一个有待研究和探索的新领域。由此,笔者尝试运用语类结构潜势理论GSP(Generic Structure Potential)指导英语演讲教学,培养学生在英语演讲中运用语类结构知识和语类分析的方法建构语篇的意识,提高其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二、语类与语类结构潜势理论
语类的概念源于韩礼德(Halliday)、哈桑(Hasan)等系统功能语言学者对语境、语域的研究,以马丁为主体的悉尼学派(Sydney School)发展了这一概念。韩礼德把语类看作是一种语篇组织方式。哈桑把语类视为由“语境构型”(contex⁃tual configuration)决定的“意义构型”(semantic configuration)。马丁则认为语类是特定文化中成员所从事的有阶段、有目标的、有目的的活动。我国系统功能语言学者张德禄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把语类界定为一种文化现象,是一个文化社团成员所共有的常规,在语言上体现为一种共有的语义结构特征,在社会交际方面体现为一定的社会活动和事件类型,在语境方面体现为交际双方用来解决问题的方案。相比较而言,张德禄关于语类的定义更具系统性,也更全面。
韩礼德和哈桑基于对语篇的分析提出了语类结构潜势理论。语类结构在此指语篇的意义结构,非词汇语法这样的形式结构,而“语类结构潜势”指同一语类中的语篇结构的潜势,如图1所示。
图1 文化、意义和情景关系
上图中的文化指的是“文化语境”,由情景语境来体现;符号潜势是人们做事、说话和存在的方式,是情景语境在语言交际中的价值总和;语类意义潜势是意义潜势的一部分,表示某一特定情景语境内所有可能的话语范围、基调和方式的值。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文化语境决定符号潜势,意义潜势是符号潜势在语言中的体现。某一情景语境内的话语范围、话语基调和话语方式的综合就构成一个语境构型,即“实现语场(Field)、语旨(Tenor)、语式(Mode)的值”,决定了语类的结构潜势,即一个“语类”。语场指在特定文化语境下发生的社会活动,即指话语范围;语旨指活动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即话语基调;语式指交流的渠道或媒介,体现为口语或书面语或两者兼而有之,即话语方式。语场、语旨和语式分别对应元功能中的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
语类结构潜势是指同一语类中的语篇所具有的相似结构图式,即某一特定语类的语篇在意义结构上所存在的可能性。语类结构潜势分析框架包括内容:(1)语类是有目的导向的社会活动;(2)语境构型由语场、语旨和语式三大变量构成,是确定语篇结构的决定性因素,可以预测语篇的结构成分以及成分出现的频率和序列;(3)任何语类都具有语类结构潜势,它是同一语类结构所有语篇产生的源泉,包括必备成分和可选成分以及重复成分,且结构遵循一定的顺序;(4)语类取决于必要成分及其出现的顺序,同一语类往往具有相同的必要成分,而可选成分的选择则产生同一语类的语篇变异象。必要成分体现了语篇中语类结构的相对稳定性,而可选成分则反应了同一语类结构中不同语篇结构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如图2所示。
图2 语类结构潜势理论框架
综上所述,语类是包含某一特定语类所有的必备成分和可选成分以及按一定顺序排列而成的结构表达式。语类结构潜势关注三方面的内容:语境构型、语类结构潜势以及语篇的变异。运用哈桑的语类结构潜势理论可以帮助学习者明确判定语篇所属的语类以及某特定语类的结构特征。
三、英语演讲语篇的语类结构潜势
从演讲目的标准来划分的话,公众演讲通常可以分为三大类型:介绍类(introductory)、劝说类(persuasive)和仪式类(ceremonial)。介绍类演讲通常是向听众客观地介绍某一事件、过程、概念或物体,提高听众对有关内容和信息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劝说类演讲则试图对听众的信念、态度、行为和价值观产生影响,通常又细分为劝说性和激励性两种类型;仪式类演讲涉及某些特殊社交场合的致辞,例如会议、典礼、颁奖、致谢以及开闭幕式等。英语演讲的语篇结构根据不同主题会略有不同,但是其语篇格式还是有规可循的,有其相对固定的语类结构和图式结构。王微通过对60 篇有代表性的英语演讲进行分析,认为多数英语演讲的语类结构潜势包括8 个组成部分:问候听众(GA:Greeting the audience)、陈述情感(DE: Demonstrating the emotion of the speak⁃er)、揭示主题(RT: Revealing the topic of the speech)、呈现问题(MF: Moving down the Fun⁃nel)、论证观点(FS:Focusing Statement)、作出结论(FB:Filling the bottle below the funnel)、结尾总结(EB: Essence in the Ending)和诚恳致谢(CG:Closing grabber),由此可以预测英语演讲语篇语类结构潜势的公式为:
其中,∧表示成分排列的顺序,()表示可选成分,{}表示成分可以合并,[]表示顺序受到限制不可调整。由此可见,英语演讲语篇中,提出问题、论证观点、作出结论构成其必要成分,而其余的则是可选成分。必要成分如向心力一样保持英语演讲语篇的稳定性和语类的典型性,而可选成分如离心力般发挥作用,在具体语篇的构建和加工过程中产生变异,体现出创新的特点,使语篇结构出现灵活多变的特征,从而更好地与观众交流,达到感召观众的目的。
四、语类结构潜势理论在英语演讲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英语演讲需要将口语、写作、阅读与听力等基本技能融为一体,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交际的综合能力为目标。英语演讲既要展现语音、词汇、语法、语篇等语言方面的能力,同时需要具备社会文化语境知识、思辨创新能力、语用交际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而语类结构潜势理论正好强调文化语境与表达目的之间的联系,能够用于分析演讲语篇的语义结构和语言特征,帮助学生掌握一些相对固定的演讲语篇模式,从而举一反三,增强其对语篇结构的分析和预测能力,更好实现演讲交流的目的和功效。本研究尝试以语类结构潜势理论为指导,探索英语演讲教学的设计和实践。
1.英语演讲教学步骤设计
语类结构潜势理论注重从宏观上分析语篇的“语步”和“步骤”,从微观上分析词汇语法及其修辞特征,让学习者迅速掌握某一语类的体裁特点和技巧。其教学方法注重仿写,强调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以及教师和同伴的支架作用。借鉴此理论的指导,英语演讲教学步骤可以设计为:教师引介-范文评析-协商演练-班级展示-自我修订,如表1所示。
表1 英语演讲教学设计流程
2.英语演讲教学的实践
依据语类结构潜势的英语演讲教学的设计流程,以劝说性的英语演讲为例,探讨语类结构潜势理论在英语演讲课程中的实践应用。
步骤一:教师引介。教师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制作微课,介绍劝说性英语演讲的的类型和技巧。劝说性演讲依据内容主要分为三大类:事实之争、价值之争、方法之争。这类演讲的交际目的主要是获得听众对观点的认同,同时说服听众采取行动。常采用的结构有问题解决型和对比型。同时从大学生英语演讲中选择有代表性的英语演讲视频,上传到网络平台和班级微信群,实现翻转教学,让学生课前观看,激发他们的兴趣。
步骤二:范文分析。上传视频:The East and the West, let’s enjoy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wo cul⁃tures?为范例,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讨论:(1)本演讲的目的是什么?--说服大家感受东西文化的融合;(2)目标听众是谁?-专家评委和大学生;(3)该演讲中哪些信息是必要的,哪些信息是可选的?--开场引题、主题论证、结尾是必要成分,称呼、心情描述、名言引用、举例等是可选成分;(4)演讲语篇信息如何组织?--提出问题、论证论点、做出结论。这些问题实际是启发学生对语境构型的三个变量(语场、语旨、语式)进行辨别。通过分析讨论,学生认识到明确交际目的、目标听众、语篇结构对成功组织一篇演讲稿至关重要。
步骤三:协商演练。利用每年举行的深圳市民英语演讲大赛的契机,选择有社会价值的主题演讲:深圳不是文化沙漠。学生分小组讨论,演讲的交际目的、目标听众、怎样开头才能吸引听众,如何陈述主题、有哪些事实或例子能论证深圳不是文化沙漠、如何结尾给人留下深刻影响?基于头脑风暴讨论后,学生获得一些共享的经验。然后,每个同学撰写演讲稿,并在组内朗读演练,并结合声音、姿态等手段演绎。组员要对内容、姿态等方面提出修改建议。这种同伴之间的交流起到支架作用,能够弥补学生的“信息差”(information-gap)、推理差(reasoning-gap)和见解差(opinion-gap)等问题,使演讲表现更加完善。
步骤四:班级展示。每个同学按照抽签次序轮流上台进行英语背诵演讲。小组交叉点评,教师点评总结。主要对语篇主题表达、语义结构、语言形式、语言流利度以及肢体语言运用提出建设性建议,指导学生修改。
步骤五:修订完善。学生根据师生的点评和语篇结构潜势,对自己的演讲稿在表达交际目的、语义结构和语言形式等方面进行修改润色。定稿后,录制成音频或视频,提交给教师。教师选出优秀的作品共享到班级微信群,供大家观摩欣赏。
五、结语
语言是个复杂的系统,教学中需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应对其复杂性。传统的教学组织方式基本上采用自下而上(bottom up)的教学方法,也就是从小的字词语言单位到句篇大的语言单位,韩礼德把这种教学方式比喻为“砌砖”(bricks and mortar)。而基于语言结构潜势理论运用的教学方法是自上而下(top down)的组织方式,从语篇整体的社会功能出发,把语篇的语场、语旨和语式三个社会因素结合在一起,注重分析语类得以实现的语篇语义形式和语篇形式得以实现的语法形式,能更全面地培养学习者的综合运用语言技能。笔者认为运用语言结构潜势理论指导英语演讲教学,能从整体视角帮助学习者建立语类意识,培养他们对语篇语类的敏感性,突破语言学习中语言知识和交际能力停滞不前、口语和写作产出性能力僵化的瓶颈,使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逻辑思辨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