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翼状胬肉术中应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棉垫的临床研究

2019-04-10林文静孙斌纪芳姜善好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9期
关键词:翼状胬肉眼表

林文静 孙斌 纪芳 姜善好

翼状胬肉与干眼均是眼科常见的眼表疾病。目前认为翼状胬肉是受外界剌激而引起的一种结膜的慢性炎症性病变,多见于户外劳动者,以渔民、农民发病最多。翼状胬肉发病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紫外线在翼状胬肉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已得到众多学者的认同,可能与紫外线引起p53蛋白的异常表达、炎性细胞因子、病毒感染细胞凋亡、转化生长因子-β、神经生长因子(NGF)以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有关[1]。干燥、风沙及粉尘等对其发病也有影响[2]。也有学者认为人乳头瘤病毒(HPV)可能与翼状胬肉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3]。干眼指多种原因造成的泪液质和量异常或动力学异常导致的泪膜稳定性下降,伴有眼部不适等症状,导致眼表组织病变为特征的多种疾病的总称,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眼表疾病[4]。2013 年,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角膜病学组发表了《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3 年)》。符合下列 4 项中的任意一项即可确诊为干眼症患者。患者眼部有视物疲劳感、不适感、异物感、干燥感、烧灼感及视力波动等主观症状之一且无表面麻醉(SIT)≤5 mm/5 min;有主观症状之一且BUT≤5 s;有主观症状之一、5 mm/5 min<SIT≤10 mm/5 min 且角结膜荧光素染色结果呈阳性;有主观症状之一、5 s<BUT≤10 s且角结膜荧光素染色结果呈阳性[5]。干眼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至今不清楚,可能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环境、生活方式、自身免疫情况等相关[6]。翼状胬肉患者多数合并眼部干涩、异物感、烧灼感等干眼症状。有研究发现翼状胬肉患者泪液分泌量明显减少。此外泪液渗透压也显著下降[7]。目前两种疾病的相关性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可[8-9],已有研究证实干眼症能引发结膜和角膜上皮细胞分泌IL-1、IL-6、IL-8、TNF-á、TSLP等致炎细胞因子[10-11]。而它们在翼状胬肉中表达明显增强。有学者研究发现翼状胬肉术后患者泪膜功能普遍下降,与翼状胬肉的术式没有差异[12-13]。有研究表明,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应用于翼状胬肉术后可促进创面角膜上皮细胞增生和组织再生修复,角膜表面得以快速恢复,有效防止纤维组织、结膜上皮等侵入角膜,也减少了创面感染机会[14]。本研究旨在通过翼状胬肉术中采取干预措施以更快修复眼表损伤,改善眼表功能重建,减轻术后干眼症状[15],提高患者满意度。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0月-2018年8月我院眼科收治的双眼翼状胬肉患者60例(120眼)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46~72岁,平均为(50.3±5.5)岁;病程为2~10年,平均为(7.5±2.3)年;纳入标准:胬肉头部延伸至角膜缘内2~4 mm,双眼差距≤1 mm。排除标准:排除糖尿病、角膜溃疡、免疫性疾病等可能引起干眼疾病的患者,排除术中并发症,术后并发症,失访患者。将60例(120只眼)双眼翼状胬肉患者随机纳入对照组及试验组。对照组(60只眼)中,胬肉长度(3.2±0.7)mm,平均病程(7.6±2.4)年;试验组(60只眼)中,胬肉长度(3.1±0.8)mm,病程(7.3±2.1)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翼状胬肉切除术+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手术由同一术者一次完成,先做右眼后做左眼。对照组术中常规处理,常规清洁结膜囊,消毒眼睑及附近皮肤,爱尔卡因做表面麻醉,翼状胬肉颈部和体部结膜下注射2%利多卡因1~2 mL,用有齿镊子夹持胬肉头部,尖刀片沿胬肉头部约0.5 mm作角膜浅层剖开,分离至角膜缘,将胬肉体部两侧结膜剪开,分离体部的球结膜,并与巩膜钝性分离,然后剪除胬肉头颈部与体部,于颞上方球结膜作相应大小的结膜瓣,结膜植片平铺于巩膜暴露区,10-0的尼龙线间断缝合于浅层巩膜。试验组术中在不影响手术操作的情况下使用贝复舒棉垫覆盖非手术野角膜及球结膜。围手术期用药:术前两天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水、普拉洛芬眼水交替点眼4次/d,术毕贝复舒眼用凝胶、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包眼,术后应用普拉洛芬眼水4次/d、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水4次/d,贝复舒眼用凝胶睡前,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睡前,激素滴眼液每周减量,术后1个月停用,用药期间监测眼压,若出现激素性眼压升高及时停药(不纳入试验),试验组、对照组用药均一致。

1.2.2 观察方法 (1)术后1个月、3个月要求患者分别填写眼表疾病指数(OSDI)调查问卷。OSDI共有12项问题,包括眼部症状、视觉功能及环境触发因素,每道题目以频率计分。主要用于干眼诊断及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OSDI评分越高表示患者干眼程度越严重。

(2)测量并记录患者双眼泪膜破裂时间(BUT):眨眼后保持睁眼状态,泪膜表面出现第1个干燥斑的时间间隔,是评价泪膜稳定性的客观检查,一般认为BUT>10 s为正常。

(3)测量并记录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方法是用1条5 mm乘以35 mm的滤纸将一端折弯5 mm,置于下眼睑内1/3结膜囊内,其余部分悬垂于皮肤的表面,5 min后测量滤纸被湿润的长度,正常值为10~15 mm每5分钟,低于10 mm每5分钟为低分泌,小于5 mm每5分钟为干眼。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术后1个月:试验组患者的OSDI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BUT较对照组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SIT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对照组及试验组OSDI、BUT、SI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OSDI、BUT和SIT结果(±s)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OSDI、BUT和SIT结果(±s)

试验组 43.8±4.64 22.7±3.43 5.43±1.3 6.32±1.9 8.49±2.1 8.37±2.2对照组 50.4±5.59 21.8±4.06 4.57±1.4 6.73±2.1 7.97±2.4 8.18±2.4 t值 -4.976 0.927 2.093 -0.793 0.893 0.320 P值 <0.001 0.358 0.041 0.431 0.375 0.750

3 讨论

翼状胬肉作为最常见的眼表疾病,致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身发病率较高,随着经济、社会飞速发展,手机、电脑等视频终端设备的使用频率及强度明显增大,加之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患者就医理念的改变,翼状胬肉手术意愿较前明显增强。现代的翼状胬肉手术采用翼状胬肉切除术+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手术方式,明显改善了眼表功能的重建,降低了本病的复发率,但是手术中的机械性的损伤及麻醉药物对上皮的损伤,术后的角结膜的炎症性反应,眼表功能的破坏,以及创面的愈合等因素可以导致泪膜的质和量下降,并严重损害眼表功能,进而加重干眼症状[16-19]。而翼状胬肉术后患者干眼症状的出现或原有症状的加重明显影响患者就医体验,并可能引发医患矛盾。

本研究通过60例(120只眼)双眼翼状胬肉患者左右眼随机纳入对照组及试验组,观察对照组和实验组在术后1个月和3个月的干眼症状的改善。观察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术后1个月和3个月的干眼症状,BUT、SIT,并填写OSDI调查问卷。通过SIT检测泪液分泌量,BUT检测泪膜稳定性,通过填写眼表疾病指数(OSDI)调查问卷来客观评价两组患者早期干眼症状的改善情况,观察指标客观、易于实现。本研究因条件所限未能更进一步行眼表微观结构检测,包括各种炎性细胞因子检测、结膜杯状细胞检测、角结膜电镜观察、以及超生生物显微镜观察等,存在一定不足之处,需后续进一步研究完善。该研究通过简单、方便的手术中干预措施(使用贝复舒眼用凝胶制作棉垫)相对于传统的氯化钠液棉垫可以补充泪液成分,更好地保护眼表结构,促进眼表面正常解剖结构的修复,促进患者术后早期眼表功能的恢复,眼表功能的恢复可增加粘液分泌,改善并促进泪膜的功能的恢复,可有效减轻术后早期干眼症状,恢复泪膜的常态[20],提高患者就医体验。

综上所述,翼状胬肉手术应重视对术后干眼的预防与治疗,术中预防性使用贝复舒眼用凝胶棉垫覆盖非手术野角膜及球结膜,可以改善眼表功能,促进眼表细胞的损伤修复,对术后早期改善干眼症状有明显疗效,且使用方便,适应性好,应进一步行大样本研究,以为临床应用推广提供进一步依据。

猜你喜欢

翼状胬肉眼表
刨根问底之翼状胬肉
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在翼状胬肉逆行撕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应用
翼状胬肉的治疗及其并发症
飞入眼睛里的“翅膀”
短时间电脑屏幕阅读对大学生视功能和眼表的影响
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
基层医院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眼表观察与干预
眼睛长胬肉要不要治
眼表热化学烧伤后重度睑球粘连的疗效观察
翼状胬肉自体干细胞移植术后口服中药治疗6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