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诱发因素分析及预防

2019-04-08蒋为华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跌倒老年预防

蒋为华

【摘 要】目的:通过对中老年骨折病例进行整理和分析,总结老年骨折的诱发因素以及常见原因,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进行详细分析,为中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防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選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共计50例,对引起骨折的原因、年龄特点以及职业分布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病年龄以及性别方面具有显著的差异,不同的职业背景的骨折发生率具有明显差异,不同性别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年龄段具有明显差异,跌倒是造成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最常见原因。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防应该根据性别以及职业的不同,进行个体化的预防措施。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预防的关键是防止老年人跌倒。

【关键词】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跌倒;预防

【中图分类号】 R365【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2-3783(2019)03-03-246-01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不断改善,老龄化的社会问题日益严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老年人口已经占据总人口的30%左右,老年疾病的发病率也逐步提高。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类型,随着老年人年龄的不断增长,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在不断增加,由于年龄较大,钙质流失日益严重,加上跌倒的风险较高,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病率呈现出显著增加的趋势,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已经成为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疾病,因此,预防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是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发病年龄以及致病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为提高中老年人生活质量,减少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率提供理论依据。现将本次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患者年龄均在60岁以上,患者年龄分布在60-92岁之间,男性患者为30例,女性患者为20例,其中,诊断为椎体骨折的患者有12例,诊断为股骨颈骨折21例患者,诊断为股骨转子间骨折10例患者;7例患者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

1.2 方法 通过收集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病历材料,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好发年龄,性别分布特点,以及致病因素进行分析。

1.2.1 诊断方法 主要通过对骨折部位进行X线检查,通过抽血化验电解质情况,了解是否存在骨质疏松以及骨质疏松程度。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专业统计学软件对研究病例的年龄、性别、致病因素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通过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例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可以看出,不同性别的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高发年龄以及骨折的部位具有明显的差异。在80岁之前,桡骨远端骨折多见于女性,女性的发病数量明显高于男性。在四种骨折的发病数量当中,女性始终多于男性,在80岁之前,女性明显高于男性,由此可见,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率与性别具有紧密的联系。但在80岁以后,虽然大多数骨折仍然以女性患者居多,但差异明显缩小,性别差异不明显。

不同种类的致伤因素的分布存在差异,但在发病数量上,跌倒损伤是所有类型骨折当中,数量最多的最常见致病因素。因此,预防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应该积极预防老年人的跌倒损伤。椎体骨折的主要致伤因素是跌倒损伤,坠落伤和碰伤也是致病数量较多的因素。股骨颈骨折的首要致伤因素是跌倒损伤,碰伤也是比较常见的致伤因素。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首要致伤因素是跌倒损伤,其次为碰伤,其余致伤因素相对较少,以跌倒损伤最为多见。桡骨远端骨折的常见致病因素为跌倒损伤,其次为碰伤,其他原因相对较少。从以上数据可以总结出跌倒损伤和碰上两种最主要的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致伤因素,因此,预防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应该从避免老年人跌倒开始,不同种类的骨折常见的致伤因素有所不同,除跌倒损伤以外,坠落伤为椎体骨折最常见的致伤因素;碰伤是股骨颈骨折的最常见致伤因素;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最常见致伤因素为碰伤;桡骨远端骨折的最常见致伤因素同样为碰伤,由此可知,碰伤是除跌倒损伤外的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第二大致伤因素。

3 讨论

骨质疏松是影响骨折的关键因素,其中钙缺乏是引发骨质疏松的关键因素,此外维生素不足也可能引发骨折。正常情况下人体处于弱碱性,因周围环境以及维生素不足的影响出促使人体体液处于酸性,为了保障体内酸碱平衡,人体一般可能自动综合体内碱性物质,钙质是含碱性物质最多的物质,所以,钙流失是引发骨质疏松的关键原因,临床治疗中采取维生素D以及补钙的方式来预防骨质疏松,降低骨质疏松骨折的发生率,同时提醒患者尽可能食用高纤维、高维生素、高蛋白类食物,避免食用刺激性、高盐、高钠类食物。

通过本次病例分析可以得出结论,50岁至80岁之间,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数量在性别方面,具有显著差异。不同类型骨折的致伤因素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最常见的致伤因素是跌倒损伤,其次是碰伤。因此,在预防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方面,首先应注意防止老年人出现跌倒损伤以及碰伤,要根据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选择预防老年骨质疏松的具体方案。老年女性的骨折发生率在80岁之前明显高于男性,在进行日常保健的过程中,应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加以预防,定期检测血钙指标,日常生活中应特别注意避免碰伤和跌倒。

参考文献

[1]阮彩莲,陈富强,刘志勇,高凡雅,高畅,房甜,刘娇妤. 长期有氧运动对女性骨质疏松患者雌激素和骨质成分的影响[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6(02).

[2]马艺璇,郭琪,侯安安,瞿天琦,何佳. 运动防治老年人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5(11).

[3]杨路昕,郭郡浩,蔡辉. 运动干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不同运动方式、强度及频率对骨密度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38).

猜你喜欢

跌倒老年预防
力量平衡操对预防社区老年人跌倒的效果评价
社区老年人跌倒认知和行为调查与分析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文拉法辛联合米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效果及安全性
喉罩全麻在老年下腹部短小手术中的应用
人工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分析
新形势下预防校园暴力的策略研究
多因素评估及干预在预防社区老年人跌倒中的效果评价
社区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防跌倒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