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批判性思维在中国基础教育培养中的问题与对策
2019-04-02段晓丹
段晓丹
摘要:批判性思维是培养创新人才所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我国基础教育正进入深化改革时期,对于知识与技能的崇拜逐步转向对“核心素养”的关注。而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批判性思维。近十年来,关于批判性思维的研究和教学实践逐步丰富,取得了不少成果。本文立足于基础教育,分析批判性思维在我国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提高中小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出几点对策,并基于批判性思维视角针对教学设计案例进行了简单分析。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基础教育;问题;对策
近十年来,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逐步开展,素质教育和核心素养被视作为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核心。而作为核心素养之一的批判性思维逐渐在中国传播开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当前国内基础教育界批判性思维研究涉及学科多,以语文学科为主,兼有英语、数学、历史、物理、化学等多个学科。覆盖面广,研究对象以中学生为主,对小学生关注较少,研究的主题大多是如何在具体的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其内容主要是思维方式训练、课堂教学模式和自主学习等方面。尽管批判性思维在基础教育培养中取得较大的成效,仍有一些问题不容忽视。
一、批判性思维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制度方面
现阶段,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逐步深化,批判性思维在理论层次方面已经被纳入基础教育培养目标之中。然而,正如杜威所说:“在理论上,没有人怀疑学校中培养学生优良思维习惯的重要性。但是事实上,这个看法在实践上不如在理论上那么为人所承认。”[1]在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下,应试教育仍占据主流地位,并且有强化发展的趋势。高考像是基础教育中具有最终决定权的指挥棒,一层一层的将升学压力传递下去,高考—中考—小升初考试,这种体制现状使得教育部门和学校在制定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时追求诸如“素质教育”、“核心素养”此类的价值理念,在具体实施时却更加追求考试成绩、升学率之类的实际效果。然而,“人的各种核心素养的相互转化过程很难高效完成,批判性思维的教学模式和成果只能在长期的探索中去积淀与完善。”[2]因此,批判性思维在基础教育中的现状犹如空中楼阁,并没有落到实处。
(二)教师方面
从目前的教育现状来看,教师在批判性思维培养方面也存在较大问题。大部分教师在教学理念上还是注重学生对确定性知识的获得,教师在课堂中占据主导地位,从而导致学生信赖标准答案和教科书中的内容而很少对此产生质疑。在教学设计和实施方面,为保证教学进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基本不能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探究和思考的机会,课堂中的一些话题讨论、小组探究活动也基本流于形式。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观点的碰撞和思维的对话,也就无法培养批判性思维。此外,要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学生,教师自身必须具备批判性思维,但是从目前来看,大部分教师自身缺乏批判性思维和意识,这也与中国的教育人才培养体制有很大的关系。
(三)学生方面
在现行的基础教育体制和教育方式下培养出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只会被动接受的学生,缺乏问题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大部分学生们通过十二年的基础教育学习,最终学习到的是简单的机械式的“考试能力”,直到大学阶段或步入社会后才发现自己缺乏批判性思维这种必不可少的思维能力与意识,而这也是现行基础教育体制的一种遗憾。
除掉教育体制和教育方式的影响,学生自身也存在很多问题,如:思维定式,缺乏讨论与探究问题的主动性,存在思维培养过程中的惰性。一些学校专门开设了关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实践课,教师也在批判性思维的指导下进行了教学设计,把课堂还给学生,设计问题和环节让学生们讨论、交流和探究,但是大部分学生出于思维定式和惰性并不配合,缺乏思考的主动性和探究的兴趣,讨论和探究的过程往往流于形式,还有一些学生则为了提升学业成绩,觉得整个质疑、假设、分析、对比和求证的过程并无用处,更注重追求结果性的答案。
二、提高中小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对策
面对批判性思维培养在教育制度、教师与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以下试从三个方面就提高中小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出对策:
(一)重视母语教学,倡导批判性阅读与写作
从目前中国的教育现状来讲,在母语学科即语文学科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而文本阅读和写作本身就是语文学科的基础。在阅读过程中,应当提倡文本意识,基于文本的逻辑、结构和事实,对文本进行质疑、分析、对比、论证,最终形成对本文的独特见解、萌发独立思考的意识。在写作方面,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理性和反思性的思维,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多思考、多讨论、多质疑,在写作内容方面回归本真,加强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发现自我真实的声音,拒绝空谈,从而使学生将批判性思维能力运用到实际写作中,写出真正经得起推敲、有自己观点和想法的文章。
(二)培养中小学生基本的逻辑推理能力
逻辑推理能力是批判性思维基础,想要完成从质疑到解释、分析、推论、自我校準的过程,必须具备基本的逻辑推理能力。而在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下,中小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是比较欠缺的。在笔者看来,数学、物理等基础理科学科的学习是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最直接的途径,然而在现行的体制下,数学和物理等理科学科也成为题海战场,学生们会做题却不具备基本的逻辑推理能力。因此,要将改变这种习题训练的方式,将逻辑推理能力作为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基础要求,在教学中增加相关内容。开设逻辑推理课程,专门训练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尽量引导学生突破定势的约束,推陈出新,不落俗套”[3]。只有通过对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真正具备了这种能力,批判性思维的提高才能水到渠成。
(三)加强教师队伍的批判性思维教学能力
在中小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培养方面,教师的角色至关重要。首先,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认识到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将课堂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积极探究;其次,在教学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应该基于批判性思维进行问题设计,提出具有思考性的问题,改变以往的“教师教—学生听”的单项输出教学模式,与学生基于问题进行思维对话,展开双向互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最后,教师也要加强自身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学会用批判性思维辩证地看待问题,积极参加批判性思维的教研会,进行教学反思,从而为学生做出榜样,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起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只有教师先行,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看问题,才能彰显示范带头作用,给中小学生做出榜样,从而激发他们的批判性思维意识。”[4]
参考文献:
[1](美)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162.
[2]吴妍.我国批判性思维课堂转化的问题与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2018 (05):69.
[3]褚辉.论中小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与开发[M].辽宁教育研究,2005 (06):39.
[4]王筱婧.中小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意义及途径[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7 (05):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