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梦里故土

2019-04-02谭可婕

北方文学 2019年8期
关键词:沈园报国真情

谭可婕

“山水观形胜,襄阳美会稽。”水乡绍兴,既有秀丽无双的自然风光,千年来更是人才辈出,耀如星辰。坐落于山阴的陆氏便是当地望族之一,受越中“报仇雪耻之乡、非藏污纳垢之地”的风气感染,朝野上下忠臣志士大抵出焉。南宋陆游便是其中之一。他虽半生沉沦,阨塞当途;才屡无报,志常空负,却始终不忘兴复南宋,平复旧都。“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一句幼时的誓言,一个复兴的念想,他惦记了一生。

在他八十六年的生涯中,约有三十年沉浮宦海。在这三十年里,他频繁起落,每一段任职时间长不过八年,短只有一二年。往往是刚熟悉民情、有一二作为时受奸人构陷或自觉失意而去。他当过十几个地方的地方官,即使官职不大且任期很短却尽心尽责,踏实为百姓做事。南宋从来不缺官员,来来往往中一批批人走马观花似换了又换,留在百姓心里的只有一个惊鸿剪影,但放翁“丰年留客足鸡豚”“衣冠简朴古风存”的与民同乐之诗,流传至今。放翁更有一顆“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心。无论是在西征前线或者是夜郎江畔,总希望“请书一尺檄,为国平胡羌”,“后身作羽林,为国死封疆”。

春雨初霁,秋凉初发,鸿雁归群,霜天初晓,自然界的风物变换无不牵动着诗人的忧思。“秋色关河外,秋声天地间,壮士感此时,朝镜凋朱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在他的世界里,风声雨声是金戈铁马,清笳嘹呖是画角战鼓,灯影映河是平安烽火。春秋流转,年岁空逝,而国犹未复,志犹未报,他怎能不忧心如焚、叹息肠热?“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报主知何时,誓死空激愤,天高白日远,有泪无处滴”。直到“七十衰翁卧故山”、“不为君王戎玉关”。半生的等待与从不放弃的努力仍只是空抛错付,朝堂之上依然“公卿有党排宗泽”。他也曾愤怒过,“阴平穷寇非难御,如此江山坐付人”,他也曾绝望过,“放臣不复望修门”。“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扬赋》”,但他自己也写到“老矣犹思万里行”,“兰碎作香尘,竹裂成直纹”。如同东林党人杨涟曾言,“只此痴愚念头,虽死不改。”他说自己“十年学剑勇成癖”,深厚的地域文化和家族风气深深地影响了他,官途上屡遭蹉跌、半生沉沦的经历成就了他,一次次的打击反而使他的报国之心愈发坚定,在水深波浪阔中得到了新的发展。岁月的酒窖将若水酿醇,揭盖细品之时唇齿留香;命运的磨斧将钢砺化柔,却不改其坚。他感叹“试思量往事,虚无似梦。苦海无边,爱河无底,流浪看成百漏船。何人解,问无常火里,铁打身坚。”三十年“悲欢万状”“合散如烟”的历练,他始终初心不改,真正做到了不负流年,“铁打身坚”。

“忆从潘冢涉南沮,笳鼓声酣醉膽粗。投笔书生古来有,从军乐事世间无。”三十年里,在蜀地的八年是其政治生涯高峰,也是他诗作词作的高峰,其中在南郑征西前线的八个月,更是让他终生不忘。后期诗作中怀念这段真刀真枪以身许国的激情岁月的非常多,虽是醉中梦回,却也激动不已。这些诗方有些幼安的味道。“书飞羽檄下列城,夜脱貂裘抚降将”,“怒虎吼山争雪刀,惊鸿出塞避雕弓”,诗作饶丰,足以想象陆游当时的激动之情。收地拓土更近一步之时,主和派坐不住了,又把他调回了成都。一个渴望报国的战士三步一回头离开前线,一腔幽怨之情无处可诉,只得沉甸甸落在了词中。

樽前花底寻春处,堪叹心情全减。一身萍寄,酒徒云散,佳人天远。那更今年,瘴烟蛮雨,夜郎江畔。漫倚楼横笛,临窗看镜,时挥涕、惊流转。   花落月明庭院。悄无言、魂消肠断。凭肩携手,当时曾效,画梁栖燕。见说新来,网萦尘暗,舞衫歌扇。料也羞憔悴,慵行芳径,怕啼莺见。

上片递进之意将沉郁之情写尽,可以从中看到少陵的影子,“一身萍寄,酒徒云散,佳人天远”是第一层,讲自己半生漂泊,朋友难逢,爱人远在天边。“那更今年,瘴烟蛮雨,夜郎江畔”为第二层,八个字从慢出之,备述宦途艰辛和迁谪之意,第三层“临窗看镜”已非朱颜,惊岁月蹉跎而心愿未成,故‘时挥涕将感情推上高潮,气厚而情深,中间潜气内转,读完方觉感情迂回深致,无处不苦厚,无处不沉郁。

小令虽不易沉结郁气,却也以少胜多,心事尽吐: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家中老人最爱吟诵这一首,一气贯注,跌宕起伏,风姿摇曳。四句话,一句一层,一句一情。匹马戍梁州,一戍字,豪气尽显。下一句,一大顿挫,直至貂裘,平平稍缓。无奈之气,叹息之调,自然而出。下片写胡兵猖獗,而双鬓无青,无力报国,只馀泪流,“空”“光”对应“未”,极妙之语;“此生难料”,看似突兀之话,平地拔起,却早有伏线。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八字写尽壮志难酬,年岁蹉跎之意。正如“空留馀恨满江南”,而此处则是意尽天山,空望极想矣。至此一气呵成,而不由使人拍案叹息者三矣。

从以上诗句中可以看出,陆游写诗通常是顺情而发,真意自然流露。这一点曾为后世论者所诟病。但我认为,正是他的“真”成就了同时代同流派人所不能到达的高度。他“从江西诗派入而非从一出”,“平易近人,人情味重”,有感即发,无法掩饰;心太真太纯,遇事即吐,遇人即诉。故于人事沧桑有同感者,偶一览放翁诗词,必将摇曳心旌不能自拔,览文流泪深为其所感,哀其一生壮志难酬、遗恨未了,更为其铁打身坚、与板荡中不改报国之心为民之志所深深折服。几百年来,他一首《示儿》家喻户晓:“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已成了民族精神的缩影;“山盟虽在,锦书难托”等情深意重之句,也常为后人所引用,借以表达幽眇之绪。陈延焯说,“读先生词,不当观其奔放横逸之处,当观其一片流离颠沛之思,哀而不伤,深得风人之旨,后之处乱世者,其有以法矣。”正是如此,他在助后人倾诉幽情吐露爱国之心时不输任何南宋名家,他的“真”也获得了永恒的魅力。

在他一生浓烈似酒的真情中,唐婉无疑是重要的一笔。放翁的真性情,不仅表现在真情报国、真情倾诉;他对于爱情,也忠于内心,真情相待。他游沈园时,写下《钗头凤》等名作,使这个始终忧心国事的庙堂英雄走入了生活,而不似文信国、史可法,只留下刚毅背影,似乎远居庙堂,不易亲近。而放翁之所以能合家园身世之思与儿女情长为一体,说到底还是他的“真”。在他眼中,时光永远停留在南郑那激情澎湃的岁月,唐婉也始终是风华绝代的美人。沈园的花匆匆开了又谢,他两鬓渐白,可似乎总有回到从前的那一天。“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之后的日子,他每天都在怀想,每天都在记惦。

“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这是他暮年重回沈园所作的诗。一半的花应该记得他当年的样子,只是斯人已逝,幽梦无凭;重访旧踪,只馀叹息。“也信”二字,足见沉重。正是见美人当年芳华绝代,似不信其容貌亦有衰驰之时;当今黄土幽梦,终而“也信”,正是人之难以承受之处。他自己也说“人间无药驻流光,风雨又催凉。相逢更话清都旧,叹尘劫、生死茫茫。”从春天到秋天的流转,已走完了人的一世,时过境迁,阴阳两隔。他写家中女子思念远去征夫,“嫁来不省出门前,魂梦因何识酒泉?粉绵磨镜不忍照,女子盛时无十年。”而他从入蜀到出蜀,也只不过八年。

在南边任职时,他曾泊舟汨罗,凭吊屈原。“一千五百年间事,只有滩声似旧时。”屈子的悲吟,贾生的哀泣,蜀相的羽檄,都在涛声中远逝,只馀空白汩罗漫行尘埃。从他那个繁华又凄丽的时代到今天,又过去了几百年,“但愿化作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他也许化身为沈园里另一半花朵,等待着与佳人的重逢;也许化身塞雁,飞往北方打探故土的消息。但无论化为哪一种,他总还是那个真情的陆游,“人间万事消磨尽,只有清香似旧时。”百年前的报国忠心,人事真情,清香依旧,不改昔时。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猜你喜欢

沈园报国真情
我用真情守护你
因为爱情
李迪川:矢志不渝,逐梦报国
坚守初心 治水报国
报国何时尽此心
以心换心见真情
梦栖沈园
沈园情
真情扶贫见实效
真情关爱十六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