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与感悟
2019-04-01高慧红
高慧红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关键词:数学课堂;圆的认识;同课异构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4-097-1
一、在动手操作中体验知识的生长
1.在“打目标”游戏的演示中,学生已经感知到了无数个点的轨迹所形成的图形是圆。为了进一步认识圆,老师引导学生尝试画圆。
康燕琼老师的“尝试画圆”环节:
(1)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画圆的工具。(生说:用有圆形的物体来描;工具尺上可以画圆……)
(2)小组合作,选择工具钉子、绳子、橡皮筋和笔尝试画圆。
2.上课前,学生对上课内容已经进行了预习。因此,老师建议换一种画圆方法试试,一起探究圆的特征。
夏蔚老师的“探究画圆”环节:
探究学习要求:先选择工具,再尝试画一个圆。
(1)小细绳 (2)小木条
以上两位老师在学生认识圆的特征这个环节,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让学生利用钉子、绳子和笔等工具尝试画圆,这对学生来说是有一定困难的,但是有部分学生可以通过生活经验,或者联系之前对圆概念的感知,知道了固定点、固定长来画圆,学生在成功和失败中不断尝试、反思、再尝试,逐渐体验到了圆的产生过程。
二、在讨论交流中感悟知识的生成
1.在康燕琼老师的课堂上,学生经历了画圆,师生交流学会画圆的方法。
康燕琼老师的“师生交流”环节:
师:说说你们是怎么利用工具画圆的?
生:钉子定住绳子的一端,绳子的另一端系上笔,一人定住钉子,另一人拿笔沿着钉子旋转一周。
师:为什么有人画得圆一些,有人画得不圆呢?
生:因为拉着绳子的力有大有小,绳子有松有紧。
师:为什么老师比同学们要画得圆一些呢?你认为画圆有什么小窍门?
生:绳子要拉直,钉子要固定住,不能移动。
师:你们为什么不用橡皮筋画圆呢?
生:橡皮筋会拉长拉短,不能固定长。
经历了画圆的过程,学生逐渐感悟到了“固定点、固定长”是构成圆的要素。
当学生有了画圆的经验,老师问到有什么方法可以推荐给体育老师在操场上画圆时,各小组同学讨论热烈,纷纷向老师介绍自己的方法。通过交流,学生再一次体验到了“固定点、固定长”是构成圆的要素。
2.在夏蔚老师的课堂上,学生经历了画圆,交流后发现“定点与定长”是圆的本质特征。
师出示两幅图:你认为哪幅图是定点在起作用,哪幅图是定长在起作用?
学生在交流中感悟到:定点确定圆的位置,定长确定圆的大小。
师:“定点与定长”的作用,其实在古代就有人用4个字概括。
“一中同长”。
学生不太理解。
视频介绍:数学课堂上数学老师的画圆方法和体育课上体育老师的画圆方法。
师:比一比,你认为“一中同长”的“一中”和“同长”分别在哪儿呢?
通过讨论交流,学生真正理解了“一中同长”的实质意义,再次感悟到“定点与定长”乃是圆的本质特征。
三、在巩固应用中体验知识的本质
学生在动手操作,讨论交流中认识了圆,知道了圆的本质特征。为了能让学生加深对圆的概念的理解,老师设计了一些相关的练习。
1.在康燕琼老师的课堂上,老师设计了辨析练习。
(1)判断下列圆中的半径是否正确?(只有第4题是对的)
通过交流,学生明白了:圆上所有的点到圆心都有相等的长度,这个长度就叫做圆的半径。在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
(2)在圆中画半径,用字母表示圆心和半径,并量出半径的长度。
学生通过画与测量,发现:圆的大小与半径的长短有关,半径可以决定圆的大小。
(3)通过比较理解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师:圆心在纸上,圆就画在了纸上;圆心在黑板上,圆就畫在了黑板上。圆心和圆有什么关系?
发现: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2.在夏蔚老师的课堂上,练习的设计则相对开放一些。
(1)解决问题:7位选手,先参加50米短跑,再参加套圈比赛,想一想,两种比赛,选手们分别怎样站位比较公平合理?
学生思考后交流,发现50米短跑比赛,只要起点一致即可;而套圈比赛,需要选手们的站位满足“一中同长”。
(2)异想天开:怎样使方形车轮也能平稳行驶呢?
学生讨论,交流:将马路改造成波形马路。
课件演示:汽车确实能平稳行驶。
通过猜想与验证,学生再次体验到了“一中同长”的实质意义。
(3)如果马路的一侧波形,一侧平坦,该会是哪一种车也能平稳行驶呢?
演示结果:汽车也能平稳行驶。
多么生动有趣的异想天开啊!如此想象、猜测与验证,这样的问题思考与解决真正让孩子们体验到了圆的本质特征。
四、在拓展延伸中感悟知识的作用
在学生真正理解了圆心、半径和圆之间的关系后,老师在此基础之上进行了适当地拓展与延伸。
1.康燕琼老师:
拓展游戏:小组合作,在一张大圆片纸上找出圆心,根据游戏规则继续玩“打目标”的游戏,体验成功的快乐。
2.夏蔚老师:
课后思考:马路上的井盖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呢?
这样的拓展,既是对本节课知识的再次感悟,又是对下节课知识的预设铺垫。
“体验”与“感悟”,在这两节同课异构的课堂上被体现得淋漓尽致。“让学生经历探索获得体验,从而感悟数学思想与方法”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