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中政治探究式教学有效性的优化策略探析
2019-04-01任延浩
任延浩
【内容摘要】结合新课改要求分析,探究式教学符合素质教育发展模式,加强该教育模式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应用是改善教学现状、提高教学目的的重要保证,利于增进学生思维水平、创新能力和上进精神。本文结合高中政治课程特点对探究式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具体优化策略,旨在为教学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关键词】高中政治 探究式教学 优化策略
新时期,国内教育事业发展已经得到了社会大众的关注,各地区正逐步推行新课改教学模式。这一现状问题表明传统教学方法存在一定弊端,无法维持学生进行全面化、系统化的学习和发展。其中高中政治教育活动中,受传统探究式教学方式影响,其课堂质量较差,加强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落实对改善教学质量具有重大意义,可达到激发学生自主创新、拓展学生思维、增进其探索能力的效果,是满足新时期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的必要举措。高中政治课堂的探究式教学具有较为突出的实际意义。
一、借助现代化设施进行教学——提高课堂趣味性
高中政治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培养理性精神,充分了解马哲等基本观点,坚定理想信念,从获得学生认可角度出发,必须保证课堂趣味性要求。政治课堂导入具有较高重要性,是符合时代发展需求、激发学生兴趣的必要措施,课堂前期教师做出适当的引导,可让学生快速融入课堂环境,自主去学习相关的政治知识内容。现代化教学理念包括多种形式,如视频、动画、声音等,一方面起到了增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功效、另一方面可为学生提供选择性学习方法,将高中政治课堂抽象、枯燥的知识点转化为形象生动的教学内容。
如某教师在开展关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教学活动时,为了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主动的进行相关政治问题的思考,教师可以在教学开始时,通过多媒体播放某地区不按时支付劳动报酬相关案件的视频,这样就会让学生在不公平待遇方面产生共鸣和愤慨的心情,让学生能够不自觉的进入到情景中,产生了探究新知的兴趣,增强了探究未知的激情,这时教师再进行如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相关内容的讲解,学生就会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并进行有效的探讨,这样可以收到良好的授课效果,对学生政治知识的学习大有裨益。
高中政治教师借助现代化教学理念去进行探究式教学行为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更易吸引学习专注力,是提高教学课堂生动效果的必要举措,相比于传统探究式教学而言,学生方面更易理解,对政治内容的学习更具主动性。
二、灵活运用穿插式教学方法——增进课堂互动性
公众参与是政治核心素养培养的四大要素之一,主要是指公民主动参与社会公共事务,践行公共精神的能力。从高中政治课探究性教学方法出发,必须提高学生对政治课堂的关注,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通过课堂掌握一些公共参与的基本技能。高中政治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教学内容理解难度高、内容抽象枯燥,导致学生对部分内容感到乏味,无法进行有效的知识记忆和整理。教师采取有效方法来提高学生和教师的互动频率,及时增添学生感兴趣话题具有较高重要性。该环节中教师需要保证思想政治内容是主题,尽量维持全员参与的局面,及时听取学生的建议和反馈,提高互动课堂的有效性。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角色扮演的活动,现阶段,央视的“新闻调查”、“今日说法”、焦点访谈等节目受到大家的普遍青睐,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将这些节目引入到角色扮演活动中来,机动灵活的开展授课活动,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可以围绕教材上的某个知识点,采取新闻调查或者今日说法的模式,给学生分配不同的角色进行扮演,让学生充分发挥其表演或者解说的天赋。在“征税和纳税”的相关内容讲解完毕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分别完成采访以及调查活动等,然后再开展师生间的探讨。通过此种方式,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将学习和生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促进学生全方面的提升。
穿插式教学可大幅增进课堂互动效果,并且充分释放学生的求知和认知欲,与此同时,思政老师还应该给予学生行为和情感需求足够的重视,尊重学生的自主人格,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的差异,有针对性的设置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使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显著提升。
三、建立有效评价机制——提高学生积极性
从提高探究性教学有效性的目的出发,教师结合学生各个阶段的表现进行有效评价,方可大幅提高后续学习的积极性。总结评价在高中思政教学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能够对教学质量进行综合检查和评定。对于各个学生在课堂上的种种表现,教师应该在评价中增加鼓励性和激励性的话语,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帮助其解决问题。使学生能够对思政课有更为全面的认知。教师还应该为学生留足对所学内容进行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独立进行思政问题解决的能力,这也是响应核心素养“理性精神”要求的重要表现。
例如在课堂上进行相关问题的提问时,若是学生不能完全准确的回答相关内同,也不要对学生进行全盘否定,因为教师的全盘否定会严重的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仅用“好”或者“很棒”等相对单调的词语来评价学生,这样学生会感觉到教师的评价不够充分,进而会感觉老师是在进行敷衍。教师的评价应有针对性和全面性。当学生进行个人观点的阐述时,教师不应直接进行否定,若是观点中有相对合理的部分,可以用有创意来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样受到肯定的学生会激发出学习的动力。
教师应以更为包容的心态去对待学生,这样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情绪,同时教师也应对学生表现出更高的信任度,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的增加整治教學的吸引力和说服力。老师应该根据学生在课堂上不同的学习状况以及具体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这样可以有效的提升思政课堂教学质量。
四、构建体验探究式教学——发展主观能动性
传统探究式政治教学中只追求理论知识的传授,过分的强调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开展为了探究而探究的活动,是一种低效的教学模式。站在新时代的角度上看,传统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不合理的,也是不科学的,其没有考虑到学生情感体验,只是在一味的要求学生,这样会应该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了能够有效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应该对高中政治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和优化,也就是进行体验探索教学,实现政治教学的“知信行”的统一。
如《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教学中,教师可设置“回顾历史-趣味实践-政治经济-时事政治”四大部分,借助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四大模块进行情景设置,一方面吸引学生兴趣、另一方面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学习,由学生结合教学内容、情景设置或时事政治等进行点评分析,学生自主讨论、表达个人意见后,教师进行点评分析,可快速调动学生对知识利用的有效性,提高学生探究和论证的能力,达到探究式教学的根部目的。再如,某教师在进行《认识价值规律》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开展体验式探索教学活动,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对生活用品或者其他商品的价格变化进行长时间的统计,一般应在一年以上,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对价格变动有更深的体会,然后在课堂上将学生的统计结果进行说明,再通过师生的共同探讨,找出价格变化的规律。
政治课堂应该紧紧围绕教学主题,通过多媒体演示或者学生的情景模拟,使学生能够对政治知识有深入和真实的了解,并通过实际的应用,并将能使政治知识深深的扎根于学生的心中。
现阶段,大部分地区的政治教学质量较低,普遍是因为采用传统探究式教学方式引起的。所以,应该以新课改为准绳,对高中政治教学进行改进和优化,积极推行探索式教学,培养学生主动思考、探究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在获取到政治知识的同时,又能取得全方面、个性化的发展。这是新课改的重要实现方式,同时也表征教学模式和教学质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朱月红.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探究式教学实践与探讨[J].新课程导学,2018(17):98.
[2]周云燕.高中政治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16):53.
[3]许丽文.解读问题引领式教学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6):80.
[4]马立国.新课改下优化高中政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J].学周刊,2017(15):37-38.
(作者單位:广东汕头市金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