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生态翻译学角度审视电影《霸王别姬》字幕翻译

2019-03-30李珊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9年3期
关键词:霸王别姬生态翻译学字幕翻译

内容摘要:生态翻译学为影视字幕翻译的研究提供了一个颇具启迪作用的视角。本文在生态翻译学理论的指导下,从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对《霸王别姬》的字幕翻译进行研究,分析其在三个维度中实现的适应选择和转换。译者贾佩琳不但实现了语言形式和表达形式的巧妙转换,而且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以及交际目的。《霸王别姬》的字幕翻译为研究电影字幕提供了一个真实同时具有代表意义的案例素材。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 《霸王别姬》 三维转换 字幕翻译

一.引言

《霸王别姬》这部电影描述了中国文化积淀沉厚的京剧艺术以及京剧艺人的生活,细腻地展现了对传统文化、人的生存状态以及人性的思考与领悟。影片在国内外能获得丰厚的赞誉和票房成绩,凭借的不仅仅是高水平的剧本、导演、演员、摄影及声响效果等,其英文字幕翻译也功不可没。而负责《霸王别姬》字幕翻译的则是著名的澳大利亚汉学家及翻译家Linda Jaivin(贾佩琳)。

二.字幕翻译概述

随着时代的发展,字幕翻译在翻译界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许多学者都将研究目标锁定在字幕翻译上。迄今为止“字幕翻译”的定义林林总总,各有各的说法,但是却包含三点相同之处:翻译的对象是大众媒体上的图片或者文本;翻译的目的是实现语际或者语内之间的转换;翻译的结果使观众能够看懂电影的故事情节。

那么,字幕翻译的主要特点便是受限性。译者贾佩琳接受采访时曾说:“我之前看到过Basil Hatim与Ian Mason写的Politeness in Screen Translating这篇文章,其中谈到4个限制,分别是从口语到书面语的转换,字幕翻译的长度、行数与停留时间的限制,语言的压缩,以及与画面的协调。”(转引自金海娜,2013:65)

三.生态翻译学

自20世纪下半叶开始,人们摒弃了自然学科与社会学科毫无关系的概念,开启了一个多学科结合的研究新局面。“生态翻译学”便是“生态学”和“翻译学”两个学科结合的产物。胡庚申以达尔文《物种起源》核心,“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为起点,以“适应”与“选择”基础概念,融合华夏文化中的“中庸之道”、“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对译者与翻译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从而构建了生态翻译学基础理论的雏形。值得一提的是,生态翻译学的翻译适应选择论是以译者为中心的。“当我们从译者行为的视角考察翻译活动的时候,便会很容易发现,翻译过程中存在大量的适应、选择的现象,译者又总会在翻译过程中进行大量的适应、选择的操作。”(胡庚申,2004:40)

生态翻译学的基础内容包括翻译过程、翻译原则和翻译方法。翻译方法即译者的“三维”(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转换策略和译评标准。其中,“三维”的翻译方法是生态翻译学的重点。胡庚申(2004:133)指出,从实践角度来看,语言、文化、交际一直是翻译界普遍认同的要点,是翻译过程中通常需要重点转换的视角。这三方面有着内在的、符合逻辑的关联,也体现着翻译转换的基本内容。

四.电影《霸王别姬》字幕翻译的三维转换

(一)语言维层面的适应选择转换

语言维的转换指的是“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对语言形式的适应性转换。”(胡庚申,2008:2)英语属于印欧语系的拼音文字,汉语属于汉藏语系的表意文字,两者在词汇、句法结构、修辞结构、表达方式上会有很多不同之处。

[例一]:此乃天亡我楚,非战之罪。

Heavens will, not a lack of material skill has doomed my kingdom of Chu.

这里原词是取自《史记》里的《项羽本纪》,是一句戏词。因为这是电影字幕,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以字幕的长度也同样有限制,这一句的翻译呈现出来时用了“will”和“skill”,是尾韵的修辞,这也是笔者觉得最难得的一点。贾佩琳在这里充分适应了语言维里面的差异,将语言中的深层内涵转换了出来,不仅如此,还很有韵味,不拗口,将其语言特色也转换了出来,表现出了一丝丝中国古诗词的韵味。

[例二]“成全”一词的翻译。

“成全”一词第一回出现是关师傅为弟子们讲“霸王别姬”的故事,说老天不“成全”霸王,这里“成全”的翻译是“fate wasnt on his side”。第二回是关师傅讲“人得自个儿成全自个儿”,译文为“Each person is responsible for his or her own fate”。第三回是关师傅生气教训蝶衣,对蝶衣说:“当初是你师哥把你成全出来了的”,这里的“成全”被翻译为“make you what you are today”。最后一次出现是小四说的:“要想成角儿,就得自个儿成全自个儿。”,这里译者结合了上下文,把“角儿”一词也翻译了出来,故译为“Master said that only you can make yourself a great actor”。这些说明了译者在不同的场合或语境中对一个同样的词作出了不同的选择,并有意识地进行了适应转换。

(二)文化维层面的适应选择转换

在翻译的过程中,当遇到中国文化独有的词汇以及独特的表达方式时,又因字幕翻译上述的受限性,没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解释这些文化词,故需要译者对其内涵进行选择性的翻译,达到适应性的转换。

[例三]:马后,马后……没扮上呢!段老板,急急风催半天了,您再紧把手!

Therell be a slight delay! Mister Duan, the orchestras been warming up for ages. Please hurry!

这句话是戏班班主说的,里面有两个词,一个是“马后”,一个是“急急风”。这两个都是戏剧自己的行话,“马后”是稍后上台的意思。而“急急风”则是京剧锣鼓演奏的一种方式,可用作来开场前催促京剧演员上场。这里直译两个词的话肯定会使目的语读者迷惑。故贾佩琳将其翻译为“a slight delay(稍微延迟)”和“orchestra(管弦乐队)”,这样会方便观众理解,同样也不会打破字幕的受限性。由此可见,这属于一种文化维方面的适应选择转换。

《霸王别姬》这部电影里面会出现很多类似上述的梨园行话,这些行话的翻译都可以归为文化维方面的适应选择转换。比如“掭了”、“西皮二黄”、“梨园”、“文武昆乱不挡,六场通透”等,在这里就不加赘述。

(三)交际维层面的适应选择转换

交际维的转换指的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交际意图的适应性转换。要求译者除语言信息的转换和文化内涵的传递之外,把选择转换的侧重点放在交际的层面上,关注原文中的交际意图是否在译文中得以体现。”(胡庚申,2008:3)

[例四]:没学过呀?那就别洒狗血了。

Just the way youre overplaying your part.

“洒狗血”的意思是讲演员表演时不讲分寸,乱卖,造作,以致于作派失去了本真实在。这里是蝶衣讽刺菊仙的,因为当时菊仙在和小楼订亲,这就导致蝶衣嫉妒,出言让菊仙下不来台。贾佩琳将“洒狗血”翻译成“overplaying your part”,是考虑到了语言的交际目的的。蝶衣表面上是说菊仙在京剧演员面前班门弄斧,其实是暗指菊仙没有资格插足他和他师兄几十年的感情,不自量力。

五.结语

依据生态翻译学的基本观点和译者行为理论,本文在实例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以下结论:在字幕翻译过程中,译者要充分考虑源语、译语、观众、字幕的受限性、文化差异等因素,在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方面进行适应选择和转换,使得目的语观众能够跨越表达方式、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等差异,较好地理解电影台词的涵义。

参考文献

[1]胡庚申,从术语看译论——翻译适应选择论概观[J],上海翻译,2008,(2):2-3。

[2]胡庚申,翻译适应选择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133。

[3]胡庚申,译论研究的一种尝试:翻译适应选择论的实证调查[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4):40-44。

[4]金海娜,从《霸王别姬》到《一代宗师》——电影译者Linda Jaivin访谈录[J],中國翻译,2013,(04):65-67。

(作者介绍:李珊,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猜你喜欢

霸王别姬生态翻译学字幕翻译
电影《霸王别姬》中的道具家具研究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景点翻译
生态翻译学视阈下汉语网络流行语英译的三维转换
从《破产姐妹》看美剧字幕翻译者的限制与选择
生态翻译学研究简述
霸王别姬:在流变中书写性别
聚焦《霸王别姬》的电影形态与格局艺术
生态翻译学角度下的中日影视作品片名翻译分析
接受美学视角下Mulan的翻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