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个国产优良紫花苜蓿品种在甘肃河西地区引种栽培研究

2019-03-29张少平耿小丽李德明武慧娟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干草苜蓿品种

张少平,耿小丽,李德明,张 榕,刘 乾,武慧娟

(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兰州730010)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种植面积最大的多年生豆科牧草。由于紫花苜蓿具有适应性强、产草量高、营养丰富、生物固氮功能好等众多优点,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种植,在我国紫花苜蓿也是人工种植面积最大的饲草作物[1]。近年来,随着国家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草食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紫花苜蓿在草产业中表现出不可比拟的发展优势,苜蓿商品草需求量逐年大幅度提高,促使种植面积、草种用量大幅提升。大量国外品种不仅对中国本土种子市场造成了很大冲击,更影响到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品种的推广与应用[2]。甘肃省河西地区是全国苜蓿产业化生产最发达的区域之一,本地区95%以上的苜蓿品种为国外引进品种,近年来国外引进品种多、乱、杂现象凸显,加之种质退化严重,严重制约了该地区苜蓿的产业化种植和规模化发展[3],更制约了国内优秀苜蓿品种在本地区的推广应用。为此,引进、评价国产优质苜蓿品种在河西地区的适应性,成为国产品种在本地区推广的前提条件。虽然不少学者对河西地区苜蓿的发展前景、经济效益、丰产栽培技术等方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4-9],但对于国产苜蓿品种的引进比较试验报道较少。为此,2014年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引进9个国产优质紫花苜蓿品种,进行引种观察和比较试验,旨在为选择适合河西地区大面积推广的紫花苜蓿新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及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4—2017年在甘肃省高台县国家草品种区域试验站进行。试验地地理位置为东经99°58′,北纬39°13′,海拔 1398m,年均气温 8.3℃,年降水量 111.0mm,年日照时数2 457.8 h,无霜期163 d,该地区属河西灌溉区生态类型,试验地土壤肥力中等,前茬玉米,播种前施磷肥750 kg/hm2,尿素225 kg/hm2。参试紫花苜蓿种子净度80%以上,发芽率80%以上,参试品种见表1。

表1 参试紫花苜蓿品种信息

1.2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四次重复,小区面积15 m2(3 m×5 m),播种方式为条播,行距30 cm,每个小区播种10行,播深3 cm左右,播种量2.3 g/m2,试验均在灌溉条件下进行。各参试品种于2014年8月3日播种。

1.3 观测项目及方法

生育期的观测:包括出苗期、返青期、分枝期、现蕾期、初花期的观测。

高度的测定:测产前在每个小区中随机选取10株,测量高度,求平均值。

鲜草产量的测定:测产于初花期进行,刈割留茬高度为5~6 cm,按实际面积计算产量。

干草产量测定:每次刈割测产后,取约1 kg的样品,剪成3~4 cm长的小段,然后放入60~80℃的烘箱内烘至恒重。

茎叶比测定:每次刈割时,从各参试品种小区中随机称取1 kg样品,将茎叶分开,装入网状袋中通风晾干,然后在60~80℃的烘箱内烘至恒重。茎叶比=总茎质量/总叶质量。

营养成分测定:2017年取第1茬草样,测定各品种的粗蛋白(CP)、粗纤维(CF)、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等主要营养指标。

1.4 数据处理

用Excel和SPSS17.0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与越冬力

各参试品种于2014年8月3日播种。由表2可知,播后6~8 d内各参试品种相继出苗,14 d左右进入分枝期。2015年3月30日—4月1日返青,5月下旬进入现蕾期,6月初进入初花期,10月下旬进入枯黄期,生育期天数为203~207 d,各品种生育期无明显差异。参试品种当年越冬率在92%~98%之间,在当地秋播条件下当年均能安全越冬(越冬率>85%)。

表2 2014-2015年紫花苜蓿物候期观测

2.2 株高

本试验对2015—2017年9茬草刈割前的高度做了测定(初花期),结果见表3。从年内株高的变化趋势看,2015年株高最高的为甘农3号,平均97.4 cm,最低的为甘农5号,平均76.4 cm,甘农3号、中苜1号、中苜5号株高均极显著高于甘农5号(P<0.01),显著高于草原3号(P<0.05),与其他品种间无显著差异(P >0.05);2016年株高平均最高的为甘农7号,平均102.3 cm,最低的为草原3号,平均81.2 cm,两者间差异极显著(P<0.01),新牧1号株高显著高于草原3号(P<0.05);2017年株高各品种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

从3年株高变化趋势看,平均株高2016年高于2015年,但由于2017年高台平均气温明显低于往年,苜蓿高度比前两年偏低。表3所示的3年株高为2015—2017年9茬草的平均株高,3年平均株高甘农3号最高,为94.3 cm,草原3号最低,为82.5 cm,中苜1号、甘农3号3年平均株高显著高于草原3号(P<0.05),其他各品种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表3 9个苜蓿品种的株高cm

2.3 茎叶比、干鲜比

由表4可知,茎叶比均值甘农7号最小,为1.74,甘农8号最大,为2.24,中苜5号、甘农8号茎叶比显著高于甘农7号(P<0.05),其他各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干鲜比均值中苜3号最高,为29.26%,甘农7号最低,为25.55%,但各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 >0.05)。

2.4 分枝数

由表4可知,各品种分枝数总体的差异性不大,分布在6.1~7.4枝/株之间,其中分枝数最多的是中苜3号,为7.4枝/株,其次为甘农3号,分枝数较少的是甘农5号和甘农7号,分别为6.1枝/株、6.3枝/株。

表4 不同紫花苜蓿品种的分枝数、茎叶比、干鲜比

2.5 干草产量

干草产量是衡量牧草生产性能的主要指标。研究不同苜蓿材料的产量特性可以确定不同苜蓿材料的生产性能,对苜蓿的引、选、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0-12]。由表5可知,3年平均干草产量中苜1号最高,为238.41 kg/100 m2,甘农 8 号最低,为 200.08 kg/100 m2,中苜1号、新牧1号3年平均干草产量显著高于甘农8号(P<0.05),其他各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

从各年份来看,2015年干草产量甘农5号最高,为242.19 kg/100 m2;中苜 5 号最低,为 204.10 kg/100 m2,各品种间干草产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2016年除了甘农8号外,其余品种干草产量均高于200 kg/100 m2,其中中苜3号最高,为247.00 kg/100 m2,甘农8号最低,为196.91 kg/100 m2,但各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2017年中苜1号、中苜5号、甘农3号的干草产量稍高于2015年,其余各品种均稍低于2016年,2017年干草产量中苜5号最高,为254.40 kg/100 m2,甘农8号最低,为 195.52 kg/100 m2,两者差异显著(P<0.05),其他各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

表5 9个苜蓿品种各年度每100平方米草地干草产量分析kg

2.6 营养成分分析

由表6可知,9个品种的粗蛋白含量在17.8%~20.6%之间,中苜5号的粗蛋白含量最高,为20.6%,甘农3号的粗蛋白含量最低,为17.8%;粗纤维含量在22.7%~30.5%之间,甘农3号最高,达30.5%,甘农5号最低,为22.7%。综合考虑,中苜1号、中苜3号、中苜5号、甘农7号、草原3号粗蛋白含量较高,纤维含量适中,在品质方面较为理想。

表6 不同苜蓿品种第1次刈割草的营养成分含量%

3 讨论与结论

通过连续3年的区域试验表明,供试的9个国产苜蓿品种均能在高台地区良好生长,各品种生育期差异不大,越冬率在92%~98%之间;3年间各苜蓿品种的株高、草产量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在灌溉区、不施追肥的较粗放管理模式下,9个品种的(除去播种当年外)全年平均干草产量达200 kg/100 m2左右,中苜1号、中苜3号、甘农3号、新牧1号、甘农5号这5个品种在株高以及干草产量方面较好,中苜1号干草产量最高,平均可达238.41 kg/100 m2,如果在正常的施肥、灌溉等管理条件下,这些品种的年产量应该会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9个苜蓿品种的粗蛋白含量在17.8%~20.6%之间,中苜5号的粗蛋白含量最高,为20.6%。综合考虑,中苜1号、中苜3号、中苜5号、甘农7号、草原3号粗蛋白含量高,纤维含量适中,在品质方面较为理想。

2017年高台地区平均气温明显低于往年,从苜蓿的株高、干草产量和生长势来看,平均气温对苜蓿的生长有很大的影响,在灌区年均降水并非干草产量的绝对限制性因素,而年均温、年均日照时数对苜蓿干草产量具有很大的影响[13-15]。气候条件对牧草发育的影响机理、对牧草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及其机理应该是今后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高台地区种植的苜蓿95%以上为国外引进品种,大多数国外品种在种植的前4年生长迅速,株高和产量均占优势;但在种植4年后国外品种的产草量明显降低,持久性、抗性明显低于国内品种[15-18]。供试的9个国产苜蓿品种除甘农8号外,从种植第2年开始干草产量均达200 kg/100 m2以上,而且粗蛋白含量、持久性、抗性、对当地环境的适应性都优于国外的大多数品种,加之种子用价大大低于国外品种,所以国产苜蓿品种在生产中是很有竞争优势的。本试验只对前4年的苜蓿生长性状部分指标进行了分析,而紫花苜蓿为多年生牧草,利用年限在7年以上,第5年、第6年干草产量达到高峰期,因此,本研究将继续对其今后几年的生长状况进行观测,为建植5~8年的苜蓿人工草地提供理论支持。

猜你喜欢

干草苜蓿品种
云上黑山羊品种介绍
紫花苜蓿干草调制要点
不同种植区陇东苜蓿营养价值的比较研究
哪些土鸡品种长得快来钱快
苜蓿的种植技术
Around the Farm
苜蓿鲜草不可作为单一饲料喂牛羊
小小数迷泽西之智解农场报复计划
狗狗的常见品种
要造就一片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