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公共参与核心素养培育途径

2019-03-27李曦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公共参与培育途径高中生

李曦

[摘   要]公共参与主要是指公民切实保障自身权利,承担社会责任,践行公益精神,促进公共福祉最大化,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需要历经“知识学习、课堂模拟、实践尝试”培育三部曲,即了解并学习公共事务,解决认知问题,激起参与热情;参与课堂模拟,解决本领问题,提升参与能力;经历实践尝试,解决行动问题,培育公共参与素养,在公共生活实践中树立公共精神。

[关键词]高中生;公共参与;核心素养;培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01-0061-03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深情寄语年轻一代:“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习总书记对青年的殷切期待和迫切要求,使我们更多地关注和思索新时代青年的公共参与素养,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有担当、有情怀的合格公民。因此,培育青年的公共参与素养将是当前思想政治教师的重要课题。

一、正确理解公共参与

理论是行动的先知。公共参与不是自愿发生的,而是在特定的情境下才有可能发生。只有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公共参与、为什么要公共参与、怎样公共参与”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对公共参与的认知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激情。帮助学生解除了疑惑,才能从根本上帮助学生解决公共参与的难题。有人指出,公共参与是“公民通过有序社会公共参与的途径,保障自身权利,维护公共利益,解决公共事务发展的知识、能力和态度意识”。其中,公共参与知识是前提,公共参与能力则是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锻炼而来的,所以公共参与能力是公共参与知识内化于心的体现,而公共参与意识则是在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的升华,同时也能够为进一步的公共参与素养的培育做有效的引领。

作为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公共参与具体指的是公民能够主动自觉地去关心社会公共话题,积极参与国家政策方针的制定,承担公民的社会责任,维护公共利益,遵守社会公德,践行公共精神。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在生活上可以具体表现为四项内容:一是拥有当家做主的责任心,二是了解公共参与的途径和方式,三是积累参与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以及民主监督的实践经验,四是通过沟通交流、对话协商、调查探究等方式提高公共参与的能力。

二、课堂模拟公共参与

学生可以通过亲身参与模拟情景来提升自己的公共参与素养,如通过模拟人大、模拟政协、模拟政府等活动来获取知识和技能。

(一)模拟人大问国计

可以通过模拟人大代表的选举,模拟人大议案的撰写、提交、审议、表决等活动,让学生了解人大的职权和人大代表的权力,人大的组成、性质及地位,人大代表的性质、产生及义务等。让学生能够在情景模拟中体会到人大制度的魅力,领悟到人大制度的深刻内涵,从而培育学生关心国家社稷、心系国家安危的爱国情怀,促使学生不断将自己的所学所感转换为实践能力,增强公共参与素养。

模拟人大的工作流程主要有三步:第一步,模拟人大代表的选举,包括候选人的登记、演讲、竞选。第二步,模拟人大议案。把全班分为几个小组,讨论社会热点问题并选定议题,接着进行调查研究。撰写议案需要包括原因、问题分析以及解决路径等几个部分。第三步,模拟议案的审议环节。每项议案需得到15人以上赞同才能在班级进行陈述,陈述时间为10分钟,答辩时间为5分钟;各项议案陈述完毕后,匿名投票表决,票数超过一半该议案方可通过。学生通过参与到议案的撰写、审议、表决等过程,能够体验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魅力,进而增强了逻辑思维能力、语言沟通表达能力以及调查研究探索的能力。

(二)模拟政协思民生

政协委员的三大职能包括政治协商、民主协商和参政议政,而我们模拟政协活动的内容主要是模拟其参政议政的职能,具体指的是人民群众对生活最关心的问题,开展基础调查研究,进行沟通探讨,然后再通过提交议案等形式向国家相关部门提出建议。

模拟政协提案活动往往有五个步骤:一是确定选题,二是调查研究,三是撰写提案,四是阐述提案,五是提问答辩。通过这些环节可以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是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研究、撰写、演说、辩论”的实践经历,也是学生主动培养社会公德,培育公共参与素养的过程。

譬如,在2018年3月全国政协会议上,广东实验中学的学生,通过访谈、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走访了政府有关部门、家政中介公司等,回收了2513份有效问卷。经过近十次的修改后,他们终于完成了提案和调查报告,从确立行业主管部门,健全管理制度,强化管理;政府牵头组织建立家政人員培训机构,增强从业人员服务技能;鼓励消费者积极查看家政服务人员相关资料,积极维护自身权益等方面提出建议。他们所撰写的《关于规范家政服务人员准入和企业管理的提案》“诚意十足,内容完整”。通过社会调研和问题分析,学生针对家政行业的现状提出了非常不错的建议,比如为了解决多头管理的问题,提案提出由一个部门来牵头管理家政公司,监督他们依法依规营运、持证上岗等等。

之前西安高新第一中学学生所撰写的《关于建设城市慢行系统促进绿色出行的提案》作为致公党提案提交到全国政协,得到了全国的关注。中学生提案得到“两会”认可,其意义不只是在于提案本身的价值,更表明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中学生公共素养的不断提升,切实保障人民可以享有更多的民主权利。

(三)模拟政府寻良策

政府是公民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与公民的联系最为密切的国家行政机关,它所传达的政策或者制定的决策时刻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政府的决策环节包括三个方面: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民主决策、科学决策都离不开公民的公共参与,因此模拟政府决策既有利于学生了解政府的决策机制以及参与到政府决策的途径,又能使学生了解政府的立场,支持政府的决策,共建服务型政府。

模拟形式一:探讨热点政策。可引导学生模拟政府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例如农村手机信号差4G网络用不了、医疗费虚高让农民因病致贫、房价虚高城市购房压力大、二胎放开养孩难等社会问题。探讨社会热点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主人翁精神,使他们关注社会焦点,关心社会大事,能够学会换位思考,理解政府的行为、决策、立场。

模拟形式二:寻思科学政策。通过对正反真实事例的分析,探讨政府如何科学民主决策。例如同样对待“协议离婚是否应设冷静期”,甲市能够广泛地听取民意,做好相关的基础调查工作,全面合理地考虑是否该执行这一草案;乙市为维护本市的利益,降低离婚率,大力鼓吹该草案的可行性,没有切实考虑公民的需求,从而受到社会各界的批评。只有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去思考,才能做出科学的决策。

模拟形式三:参与民主决策。模拟公民参与民主决策,可以采用模拟社会听证会、邀请专家进行咨询会探讨以及社会公示等方法。

模拟形式四:協商争议决策。模拟公民与政府决策冲突情景,可以让学生分别从政府、公民、专家三者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建立便民利民的服务型政府,提高政府与公民之间的有效沟通与交流,既能够使公民有效地表达诉求,又能够合理地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

三、实践体验公共参与

(一)调查社会真相

模拟人大选举、模拟人大的议案、模拟政协的提案等,都是建立在充分的社会调查的基础上的。要积极地调动学生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深入调查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了解社会热点事件,确定选题;开展调查;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解决方法及意义,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撰写社会调查报告,给相关的政府部门提出科学决策的依据。这样一来,既能锻炼学生的调查研究能力,又能让学生深入社会,了解当前社会的实际,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社会公德、公益精神等等。

社会调查的内容既可以是精神层面的,包括学生的核心素养、公益精神、社会公德等,也可以是生活实际层面的,包括社会或者学校的管理、卫生、环境等。

(二)探究社会现象

社会调查的背后更多是问题的反映,我们要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经过前期大量的社会数据调查,采用了一系列方法,如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等等,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学生在研究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形成积极探究、辨析思考、乐于求知的学习态度,也能够提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及养成关心社会热点事件的良好习惯。

(三)体验民主参与

在参与民主管理方面,教师可指导学生参与到自身所属的村委会或居委会的日常事务管理工作中,尝试调解居民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建议。在参与民主决策方面,教师可以利用当前发达的网络环境。例如很多省市的政府门户网站都设有征询意见栏,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言献策,做好社情民意反馈,帮助政府进行科学决策。在参与民主监督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媒体舆论、政府网站、人大代表、评议会等多种形式和方法进行监督。

(四)参与公共事务

古希腊的梭伦曾颁布了一项法令:当城堡陷于危难,任何公民不得置身事外,必须贡献自己的智慧,为国家选择一种光明的前途,这是公民不可推卸的公共责任。该法令充分说明了培养公民公共参与德行的重要性。公共参与德行是人们在公共生活中自觉自愿践行的具有公共性质的美德,是人们公共精神的展现。每个公民的公共参与都可以从自己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例如,我们可以主动为当地的公共事务出谋划策,在政府征询公民意见时,应该积极地进言献策;当我们发现违法犯罪现象出现时,要第一时间向公安部门举报;当我们发现有官员出现贪污腐败的迹象时,要向纪检部门举报……每个公民都应从身边的点滴做起,真正参与到公共事务中来。

(五)践行公益精神

公益精神是指公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参与公共事务,促进社会发展的一种志愿者意识和利他意识。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各类社会福利事业活动、志愿者活动以及公益活动,例如参加救灾、扶贫,资助科教文卫体事业,参与环保以及公共设施建设等等,都能够体现公益精神。

(六)遵守社会公德

梁启超在《论公德》中写道:“公德者何?人群之所以为群,国家之所以为国,赖此德焉以成立者也。”顾名思义,公德是一个国家和社会成立的先决条件。在当今社会,公德的含义,就是要做到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对于很多中学生来说,自觉参与到社会公共事务中,还是比较难做到的,大多数情况下,他们更多的是在自上而下的行政体制中去实现“公共参与”,而并非自发地产生公共参与的意识。培育高中生的社会公德,可引导他们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行小善,聚大德,积公德,济天下。

著名学者崔卫平说: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只有每个人牢记自己的使命,提升自己公共参与的意识,提高自己公共参与的能力,才能提高整个社会的公共参与素养,构建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过程中,我们要牢牢抓住核心素养的时代要求,担起思想政治教师的责任,引领学生成为具有大心脏、大情怀、大视野的社会人。

[   参   考   文   献   ]

[1]  冯梦阳.公共参与素养的课堂落实[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8(5):55-57.

[2]  张洪高.高校学生公共参与意识的培育[J].社会科学家,2017(12):131-135.

[3]  吴永贵,吴伯威.高中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途径的思考[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23):116+118.

[4]  陈式华.公共参与核心素养培育途径探究[J].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 2016(7):3-6.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公共参与培育途径高中生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模拟政协”:思想政治核心素养培育新路径
中国民粹主义三个动向
中职学校学生社团加强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途径
法治中国视域下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育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公共参与:科学构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的根本出路
大学生微博意见领袖公共参与的意义与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