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联系有机整合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2019-03-27江盈娜
江盈娜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45~47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分数的意义课件演示分数的产生。
师:你还想知道分数的什么?
生:分数表示什么意思。
教师板书课题:分数的意义
二、分步探究,理解分数的意义
1.感悟分数的意义。
(学生动手操作画图,教师巡视)
2.理解分数的意义。
师生交流展示:
(1)
(板书:一个物体)
(2)
(3)
(4)
师:同学们理解很深刻,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都是把一个物体或一些物体平均分成4 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可以用来表示。
教师完善板书:数学上我们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用单位“1”表示,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可以用来表示。
(齐读单位“1”)
3.完善分数的意义。
师:现在你能说说分数所表示的意义吗?
(小组讨论,师生交流)
概括小结: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就叫做分数。
4.理解分数单位。
生:有3 个。
师:这样的一份就是分数单位。
生:有7 个。
同桌之间举3 个分数说说该分数的分数单位,有几个这样的单位。
【设计意图:有针对性地选取多个学生作品,让学生在交流与思考中逐步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在比较、交流中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意义打下基础。】
三、整合思辨,拓展单位“1”
1.沟通联系,单位“1”大变身。
(1)
师:单位“1”是谁?
生:把10 个看成单位“1”。
师:涂色的可以用什么分数来表示?
(4)把2 个看作单位“1”,4个可以看作是多少?(单位“2”)
(5)把1 个看作单位“1”,(逐一出示),2 个就是(单位“2”),3个就是(单位“3”),4 个就是(单位“4”)……
(学生在练习单上表示)
生1:不管是把1 个还是2个平均分成8 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
生2:我们要分清把谁看作单位“1”,也要分清分了几份。
生3:单位“1”真是包罗万象。
【设计意图:相同的单位“1”,平均分的份数与取的份数不一样,分数也不一样;取相同的个数,单位“1”不一样,所表示的分数也不一样。】
2.联系辨别,理清具体数量与分率。
(1)分一分,填一填。
把12 颗糖,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这些糖的( )。
师:同学们,平均分成2 份,每份是( )颗?
生:6 颗。
师:你怎么会想到6 颗?
生:把12 颗糖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6 颗。
师:把你的两种想法跟你同桌分享一下。
出示:把12 颗糖,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些糖的( )。怎么想?是(4)颗,怎么想?
(2)说说分数单位的个数。
(3)教师说平均分的份数,学生回答每一份是几颗。
第四小题出示:把12 颗糖,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这些糖的( ),每份有( )颗。
师:做了这道题后你有什么话想说?
生1:把12 颗糖平均分成几份的时候,求每一份有几颗的时候我们要想数。
生2:把12 颗糖看成单位“1”去分的时候,每一份就是这些糖的几分之几。
四、游戏巩固,深化数量与分率
有10 颗糖。
师:拿出2 颗,你看到几颗?想到了什么数?
师:还剩下几颗?
生:8 颗。
师:拿出2 颗,你看到几颗?想到了什么数?
师:还剩下几颗?你想拿几颗?想到了什么数?
师:接下来想全部拿光,你想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分数与除法有着密切的联系,沟通除法平均分与分数的意义是对分数意义的拓展。在具体的数量与分率之间自由地来回穿梭,为后续学习分数相关的知识做好了铺垫,整体架构起数学知识的认知网络。】
五、整理小结,承上启下
师:你有什么收获?
师:把8 个饼平均分成4 份,每份是这些饼的(),每份是()。
把6 个饼平均平成4 份,每份是这些饼的(),每份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