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RI对肛周瘘管诊断及分类的价值

2019-03-26王文轩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瘘管信号强度括约肌

王文轩,张 铎

(北华大学附属医院 医学影像中心,吉林 吉林132000)

肛周瘘管最常见的病因是克罗恩病、结核、盆腔感染、盆腔恶性肿瘤和放射治疗引起的肛门腺炎症等。特发性瘘管很少见,通常是由慢性肛门括约肌内感染引起的。本研究通过MRI观察和分类肛周瘘管,结合手术结果评估MRI进行术前诊断的可能性及准确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5年到2017年,我们纳入了48例存在直肠肛周瘘管的患者,年龄20-63岁,平均44.45±2.9岁,其中男女均为24例。

1.2 方法

对患者依次进行X光检查、CT造影和盆腔MRI。X光检查在X射线透视机上进行,同时对肛周瘘口注射对比剂观察。在上述检查后,进行盆腔CT(GE、16排、美国)的扫描。CT扫描之后进行MRI盆腔检查(西门子、1.5T、德国),使用常规盆腔检查的序列包含T1 3-plane视图(轴向、冠状和矢状位),T2轴向和矢状位以及压脂序列(轴向和矢状位),不使用对比剂。根据所获得的数据,对所有的图像进行比较。

2 结果

2.1 瘘管类型检出情况

瘘管、脓肿以及所有炎症反应,在T2序列上均呈高信号强度(见图1,2)。48例病例检出情况见表1。在18.75%(9例)的患者中发现了脓肿。

X射线检查发现18例;CT 造影发现24例;MRI发现40例,对于括约肌型肛瘘,MRI诊断检出率更高,而对于直肠阴道瘘,CT和X光的检查效果则比较好。

2.2 瘘管病因检出情况

引发瘘管的最常见原因是克罗恩病,占41.67%(20例),溃疡22.91%(11例),直肠癌16.7%(8例),产后8.3%(4例),不明原因6.25%(3例),宫颈癌2.08%(1例),炎症性皮样囊肿(1例)2.08%。

图1 括约肌上型在臀区上有脓肿聚集(T2W,sagital) 图2 括约肌间瘘管的形状为马蹄形,左后方(T2 Fs和T2W tra)

表1 肛周瘘管分类检出情况对比

3 讨论

X线检查法不能对瘘管进行分类,CT可以通过造影剂在直肠中灌入或通过瘘管开口注入的方式鉴别出瘘道的存在,然而,对于复杂和具有众多分支的病例进行更详细的分析和观察做不到[1]。本文结果显示X线检查发现18例;CT 造影发现24例;MRI发现40例,X线发现率为37.5%,CT造影发现率为50%,MRI显示发现率为83.3%,MRI的检出率远远大于前两种检查方式。研究结果还显示对于括约肌型肛瘘,MRI诊断检出率更高,但对于直肠阴道瘘CT和X光的检查效果则比较好,因此可以结合临床选择更适合的扫描方式以提高检出率。磁共振成像更清晰,更能显示括约肌间的脓肿,MRI帮助外科医生大大减少手术后复发的几率[2]。

MRI可以清晰的观察到除了骨盆外的其他解剖结构,包括直肠、肛周区域、内、外肛门括约肌、提肛肌、坐骨直肠窝和肛门区域。对于不同的观察目的,不同的层面图像可以提供更准确的图像依据。如在对直肠周围瘘管的诊断中,用冠状面可以详细观察瘘管与括约肌的关系[3]。用轴向图像可以详细观察主瘘管的通道、相关的分支管道和脓肿之间的关系。在矢状位平面上的图像则适合于观察直肠阴道瘘管和前骶部区域的情况。

在没有MRI诊断的情况下,手术探查可能会由于存在肌肉纤维化和水肿的情况而变得困难,而磁共振成像可以识别出隐藏在括约肌间的空间。瘘管、脓肿以及所有炎症反应,在T2WI序列上均呈高信号强度,因此容易同信号强度低的肌肉鉴别。在T1WI序列中,瘘管(尤其是分支瘘管,较小的瘘管)以及脓肿难以与中等信号强度的括约肌肌肉和肛提肌相鉴别。因此,建议使用抑制脂肪的序列扫描并联合应用钆造影剂,在瘘管的开口处可以看到钆聚集,从而在T1WI序列上瘘管系统呈现为高信号,更易于观察。或者通过一种更节省成本的方法,利用T2WI序列扫描注入了生理溶液的瘘管系统,其呈现为高信号[4]。通过MRI可以准确的对肛周瘘管及脓肿进行诊断,并对经括约肌内瘘、括约肌间型、直肠阴道瘘、括约肌上型、括约肌外型进行准确分类,能够为外科手术干预提供一个准确的诊断,减少术后复发的次数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猜你喜欢

瘘管信号强度括约肌
先天性耳前瘘管的诊治进展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不同扫描信号强度对视盘RNFL厚度分析的影响
高频超声评估女性肛门括约肌完整性的临床研究
电子自旋共振波谱法检测60Co-γ射线辐照中药材
耳前瘘管:聪明洞还是烦恼洞
“耳仓”是福还是祸
为什么要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
为什么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发生便秘?
排便的奥秘
长期留置肾造瘘管患者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