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秦派二胡作品《黄土情》演奏技法分析

2019-03-26陈笑如

丝绸之路 2019年4期
关键词:运弓滑音乐段

陈笑如

(兰州大学艺术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一、秦派二胡演奏技法的独特性

(一)运弓的形态特点

在演奏秦派二胡作品时,根据乐曲情绪的不断变化,对于运弓的速度和力度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应做到强而不噪、弱而不虚。

在演奏粗犷豪放的音乐风格作品时,需加快运弓速度以及加大弓毛的擦弦力度,保持音色音质的厚度与饱满,在运弓保持刚柔并济的同时亦具有舒展流畅的状态。例如《黄土情》“引子”段落、《秦风》“快板”乐段。在表现婉转深情、富有歌唱性的乐段时,运弓需随着音乐情绪的起伏,在保持均衡稳定的同时,更要显示出略带棱角的弓速变化,展现沉稳中有激情、婉转中见雅致的风格韵味。例如《蓝花花叙事曲》“蓝花花好”乐段、《迷胡调》“慢板”乐段。

秦派二胡作品中,强势大力度和短促有力的重弓非常善于表现激昂高亢,铿锵激越的情绪。例如《蓝花花叙事曲》“出逃”段落、《秦腔主题随想曲》“引子”部分,这是演奏秦派二胡风格作品中必不可少的运弓方法之一,具有粗犷、昂扬的音乐气质。

(二)指法的灵活多变

1.一指的扩伸

这一演奏技法多用于“4,b7”这两个特性音当中。是在虎口固定的情况下,省去不必要的换把,通过食指滑揉与压揉相结合的方式来使音与音之间圆滑,以便加深旋律的感染力,更能凸显浓郁的秦味。如秦派二胡作品《陕北抒怀》:

2.异音同指

这种指法是用三指或一指按在主音上,而后随着节奏以及旋律走向下行抹奏至下方三度或者二度的特性音上,须注意的是,指关节要较为灵活,下行移动时必须保持节奏的平稳以及发音的准确,同时要婉转灵动。《秦腔主题随想曲》中,这一技法被大量运用。

3.各类润腔手法

(1)揉弦

揉弦在秦派二胡风格乐曲中的使用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处理秦派二胡风格的乐曲时,根据乐曲的情绪与色彩的变化,主要在特性音上采用多变的揉弦手法来展示乐曲的韵味。最常用的有滑揉和压揉,多围绕“4”“b7”以及“3”“6”这两组特性音和骨干音,来突显乐曲的风格。

(2)搂弦

这一左手的演奏技法是源自陕西戏曲中的秦腔板胡,在乐曲中起到了重要的装饰润色作用。搂弦时对弦所施加的压力要恰到好处,才能保证既有音色美又不失风格韵味。其中三度搂弦最为常用,三度搂弦是用三个手指完成的,一般常用二、三、四指并拢演奏。这种搂弦速度更快,四指压到位后迅速离开。可连续循环,反复搂。这种手法要求力度要大,才能保证音高的准确,其中压揉的成分多些。在《曲江随想》中,这一技法充分展现出来。

(3)上滑音

秦派二胡风格中的上滑音,主要是指超过小三度的大上滑音,此滑音演奏时通常用同指,能够体现出粗中有细的风格特点。如《曲江随想》:

(4)下滑音

这种滑音指的也是超过小三度的大下滑音,但演奏方法类似于垫指滑音。是将四个手指同时按在弦上,在滑动的过程中手指快速的逐个离弦,最终均落音在食指上。这一手法更加突出了秦派二胡风格的韵味。如《秦风》:

(5)回转滑音

秦派二胡风格中的回转滑音不同于普通意义上的回转滑音,指的是连续下行的回转滑音,这一特殊的滑音在秦派风格乐曲中非常多见。以《迷胡调》为例:

演奏时由“1”下滑至“b7”,再上滑到“ 7”,最后下滑至“6”。这种滑音演奏时要注意左手的放松,由小臂带动手腕上下滑动,滑动过程中音与音之间不要超过小二度。只有掌握好时值和韵味,才能达到委婉动听的特殊音乐效果。

二、《黄土情》演奏技法分析

作品《黄土情》由张新怀先生与金伟老师创作于1988 年,乐曲采用了陕西民间音乐素材,是一首以抒情为主并带有叙事性质的秦派二胡作品。这片黄土地上承载了太多悲欢离合、缠绵凄怆、感人肺腑的动人故事,作者力求以全新的旋律音调、多变的创作技法与浓厚的故土情意来揭示人民对这片古老土地的乡情,以及对未来生活的希冀,展现黄土高坡上生活的点滴与心迹。

该作品的结构为散—慢—快—慢—快—散,乐曲呈现出三部曲式的特征,主调为D 徵调式。如图所示:

引子为散板,从商音开始在商音结束,明确了作品的调性。按其呼吸可分为四个乐句,分别落在商、清角、角和商音上。其中用到了“异音同指”“下行回转滑音”等演奏技法,在处理时要注意“4”音用回转滑音以及“b7”音用滑揉的手法来突出这两个特性音,旋律的节奏把握上要张弛有度,能够体现出一种畅想的感觉。

第12 小节进入了慢板部分,慢板主题由两个乐段构成。第一个乐段12~30 小节是呈示型的写法,同样从商音开始到商音结束。这一段旋律在二胡的低音区进行,在第13 小节音回转滑音后紧接着用下行回转滑音连接“4”、“3”两个音,要处理的圆润柔和。之后的第15 小节就用到了一、二、三指共同演奏的三度搂弦,按压时要避免生硬。这段旋律要用一种平缓的语气娓娓道来,仿佛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在向人们讲述这黄土地上的悲欢离合。在3 小节的连接后进入了慢板主题的第二个乐段,这一乐段营造了欲言又止的气氛,音域的提高使音乐显得哀伤。这段同样使用了回转滑音、搂弦的手法,要特别注意的是“b7”上做压揉的处理,来凸显苦音的韵味,充满对离别的不舍之情。

慢板结束后八小节的连接由扬琴伴奏完成,伴随节奏的突快给人一种新鲜明朗的感觉。由此引入了乐曲的小快板部分。小快板同样由两个乐段组成,其中第一乐段多运用连续的切分来弱化节拍重音,跨小节连线与十六分音符的长短交替丰富了节奏,并使用了模进的手法推进旋律的发展,描绘出一种欢庆活泼的热闹景象。随后是一段舒展流畅的旋律,气息宽广、音程跨度较大,在明朗的气氛中抒发感情。其中处都运用了三度搂弦的技法,要演奏出灵巧跳跃的律动,使之与长音形成对比,来表现人们载歌载舞的场景。

接下来是一个华彩乐段,该乐段主题由二胡和扬琴共同完成,运用有特征的节奏和连续快速的十六分音符写成,用模进的手法将音乐向上推进,是该作品的高潮部分。这一乐段运弓要饱满有力,使旋律充满张力,在演奏连续的三连音与抖弓时要注意把握一种激情向往、大刀阔斧的感觉。

由扬琴用轮音演奏的连接部分伴随着渐慢将音乐引向第三乐段——哭诉的慢板乐章。这一乐段用典型的苦音徵调式来表达凄苦哀伤的情绪,与开始的慢板相呼应,有回归的意味。这段的速度与第一乐段相比要更慢些,此段落的至高点,并采用压揉与异音同指的手法,从而增添了如泣如诉的悲剧效果。

最后一段快板具有紧拉慢唱的特点,有宽广抒情的部分,也有激烈热闹的部分,旋律富有歌唱性,同样采用了之前的连续切分节奏、模进等手法将音乐推向高潮,表现了秦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勇于奋斗的精神面貌。

最后一小节散板,使音乐的情绪突慢,“b7”用一个大上滑音来连接前后的搂弦,突出了陕西音乐的独特韵味。最后,在美好的憧憬与无限的遐想中结束了全曲。这首作品刚柔并济、色彩浓郁,在富有戏剧性的旋律中,乐曲显现出了高风峻骨、质朴爽朗的气息。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积累,秦派二胡体现出了鲜明的西秦地域特色,深具传统音乐特点以及本土文化意识,大量的秦派风格曲目,极大地丰富了二胡的演奏艺术。作为新一代的二胡演奏者,在不断完善自身演奏技巧的同时,更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民族艺术的精髓,展现本土、民间的风格特色,为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猜你喜欢

运弓滑音乐段
美学视角之乐段辨析
声乐演唱中的“滑音”技术探讨
民族声乐演唱中“滑音”的技术与应用
江南丝竹器乐合奏曲《三六》
二胡独奏曲《姑苏春晓》中滑音的运用研究(下)
板胡演奏垫指滑音技术探微
浅析二胡运弓技术与方法
论二胡右手运弓技术在现代二胡曲中的运用
论曲式学中复乐段的辨析问题
试论小提琴教学中运弓感觉的重要意义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