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独奏曲《姑苏春晓》中滑音的运用研究(下)
2018-10-09王明月聊城大学音乐学院山东聊城252000
王明月(聊城大学音乐学院 ,山东 聊城 252000 )
2.装饰性功能的滑音使用
对音乐进行装饰是一种“美”的艺术,就如生活中我们所佩戴的饰品,装饰性滑音就是音乐的“饰品”,它的作用是增加音乐的色彩性,使音乐更富美感。
对乐曲中的音乐的音色进行修饰是滑音装饰性功能的体现,装饰性滑音大都是在三度以内的上下滑音和回滑音,一般的乐曲的谱面上不会进行标注,而是在实际的演奏中,根据演奏者的经验和需要而定,在必要的时候一带即过,不经意间的装饰性滑音在旋律的的韵味和曲风的塑造上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谱例5
在乐曲的第四乐段中所使用的装饰性滑音,如谱例5所示,连续两个高音re到高音sol的滑动都需要使用装饰性滑音,这里滑音的使用并不是刻意的滑音,而只是用小指轻轻一带,使得快板在进行的过程中增添了流畅婉转的韵味。
3.模拟性功能的滑音使用
二胡在声音的模仿上的优势是独一无二的,用滑音对人声、鸟鸣、马嘶等音响进行模仿,使音乐更具画面感。在《姑苏春晓》中,引子的部分和乐曲最后的快板部分都使用了模仿鸟鸣的滑音。
谱例6
模仿鸟鸣的音域一般都使用外弦的高把位,这样出来的声音比较轻脆。江南音乐音调中,固有的音程关系的跳动,特定的大幅度滑音的使用,使得鸟鸣的音响效果就更为形象。在散板的引子中,如谱例6所示,八分音符倍高音do到sol与四分休止之后的高音la到sol配合,采用保留指,在前一个高音sol的三拍的颤音之后,高音sol保持不动,倍高音do由高音sol的下方位置用快速的大滑音滑到do,高音la到sol的运动中la使用颤音技法,休止符的间歇效果加上强弱的处理好像两只小鸟的对答,之后又是一个强弱对比的十六分音符的变奏式重复使音乐极具画面感。谱例中的倍高音虽然标注了(f)强力度符号,但实际演奏过程中不可用力过大,这里的强只是相对而言,力度过强的滑音会导致呆滞死板的音响,失去了音乐本身的形象性。
谱例7
鸟鸣过后的紧接着的下一句,运用上一句的素材形成一个逐渐加速的十六分音符营造出一幅群鸟争鸣的画面,之后出现了一个从倍高音do到倍倍高音do的上行大滑音,这里所使用的是颤指滑音,颤指滑音也属于大滑音的一种,边颤边滑,模仿群鸟争鸣的音响效果。在手指到达d3音后又出现一个下行的大滑音,与刚才的颤指滑音形成相呼应的效果。注意颤指滑音在演奏时要圆润通畅,左手滑动时不能死扣琴杆,颤指的幅度的大小要密而匀不能有间歇或停顿。在颤指滑音的练习过程中,往往滑音和颤指不能兼顾,可以把两个动作分开练习,待到两个动作都练熟之后再配合到一起练习,以达到流畅连贯的效果。
4.表情性功能的滑音使用
滑音的表情性功能,简而言之就是用滑音表现音乐的“喜,怒,哀,乐”,一般在表达情绪的乐曲中使用的较多,这种滑音具有特殊的表情性,把感情融入到滑音中,用带有感情的滑音感染听众。
《姑苏春晓》中表情性的滑音使用不多,但依然有所体现。如谱例5中连续两个高音re到高音sol的连接所使用的滑音既有装饰性功能,又有表情性功能,通过这种功能性小滑音的带动让人感受到江南春天里的愉悦与轻松。
通过对《姑苏春晓》中风格性、装饰性、模拟性、表情性功能的滑音进行分析,以便对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能够选择合适恰当的滑音类型,更深刻的对音乐中的“情”,与“韵”进行理解与把握,从而更好地诠释该作品。
在俗话说“美味不可多得”,滑音的使用亦是如此,我们可以使用滑音来突出作品的风格特点,提高音乐的表现力,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滥用”滑音,恰当的滑音使用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给作品进行润色和修饰,如果形而上学的滥用,就会是音乐显得累赘油腻,反而影响对音乐的表达。特别是在江南音乐这样清新干净的音乐中,滑音的运用更要反复斟酌。
结语
本文按照二胡演奏中滑音的普遍应用规律进行划分和分析,并不具有绝对性,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一种滑音技巧在实际的演奏过程中不仅只表达一种功能,有时同一滑音可能既具有风格性,有包含装饰性,或者既有表情性又有装饰性,还可能是既有模拟性又有表情性,更或者是几者兼具。如谱例1和谱例2中的滑音的使用,既有风格性又有装饰性。滑音的的功能性之间是密切关系不可分割的,不能单纯的说哪一种滑音具备哪种功能,这不绝对。在理论研究过程中,为了便于理解和表达,更直观的了解滑音及其功能在乐曲中的具体应用,因此把它们分开论述。
通过对《姑苏春晓》中各种典型的功能性滑音的使用进行分析,可以使我们更加直观的理解不同的滑音在作品中的具体使用情况。同时也能起到借鉴作用,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在以后的学习和演奏类似《姑苏春晓》这样的江南作品时,在滑音的选择和使用上都可以借鉴《姑苏春晓》中滑音的选择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