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探析*
2019-11-22刘亚军
刘亚军
(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甘肃兰州730070)
近代以来,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大众化,中国人民的命运就不会发生翻天覆地的根本变化。在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关头,我们的党担负着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使命,迫切需要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实现我们党的初心与使命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因此,新时代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个重大的现实课题。
一、坚定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立身之本。毛泽东曾经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强调:“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决不是因为马克思这个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为他的理论,在我们的实践中,在我们的斗争中,证明了是对的。我们的斗争需要马克思主义。”①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取得伟大成就,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人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并把这一理论作为指引中国共产党为广大中国人民谋解放、谋幸福的先进理论。近代,中华民族陷入深重灾难,甚至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无数先贤志士无不在苦苦探寻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出路。“十月革命”为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为苦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奋斗的道路和前进的方向,中国人民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有了坚定的精神信仰,迎来了救亡图存的历史转折点。新中国成立以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回顾和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实践者,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放在第一位,因此,能够有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使人民群众也成为马克思主义的拥护者和信仰者。
今天,在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征程中,依然需要广大党员干部是信仰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楷模与表率,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放在第一位,只有这样,才能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为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奠定社会基础。
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能够始终以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标准严格要求和管理党员,坚持廉洁自律,因而得到广大中国人民的拥护。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指出:“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②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后,各级党员和领导干部代表的就是党和政府形象的代表,只要党员和领导干部品德高尚、以身作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能真正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自然为人民群众信仰马克思主义带来示范效应。因此,如何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决惩治和防止治党内腐败,始终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重大命题。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出台和实施了一系列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大举措,通过严惩腐败分子,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到了实处,初步实现了不敢腐的目标,反腐工作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有力支持,为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净化了政治生态。但是反腐工作依然重道远。新时代进一步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我们的党必须始终把赢得民心、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作为衡量执政业绩的一个根本指标,也只有始终坚持不懈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才能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有力保证。
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注重实效
只有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知识水平,适应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特点和习惯,才能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效。
(一)建设一支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宣传工作队伍
重视理论宣传工作队伍的作用,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理论宣传工作队伍建设。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中,在建立新中国的伟大斗争中,中国共产党都善于吸收理论工作者,对千百万工农群众进行理想信念宣传和教育,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今天,同样需要培养一支政治觉悟高、理论水平过硬的高水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工作队伍,为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二)使人民群众产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亲近感
让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亲近感,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这就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方式与语言褪掉深奥艰涩的理论外衣,变为具体生动、能够为人民群众亲近并喜爱的理论,只有这样,广大人民群众才会更主动地去学习和了解马克思主义,并逐渐内化为他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为此,要在尊重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原理、基本观点的前提下,综合运用各种大众传媒手段,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内容和形式的创造性发挥,打造群众喜闻乐见的马克思主大众化的文化精品。
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③马克思主义是在探讨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和不断发展的理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更是实实在在地解决了中国人民不同历史时期的民生问题。新时代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依然必须坚持从现实的人的现实问题出发,使中国共产党真正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更好地满足和实现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不仅要继续解决好与人民生产生活联系最密切、最直接、最现实的医疗、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各种问题,还要结合我国社会基本矛盾的新变化,不断满足和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只有这样,马克思主义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新需要,得到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认同、拥护和信仰,从而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注 释]
①《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111 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1438~1439 页。
③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