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适合的教育”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的途径
2019-03-23孙志彬
孙志彬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小学数学教育理念越来越多,“适合的教育”理念倡导在基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的前提下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尊重学生思维特点和发展特点,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本文主要探究了“适合的教育”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的途径。
关键词:适合教育视角 小学数学 教学措施
“适合的教育”视角主要是指教师在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综合素质和社会角色等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方面与他人的不同之处,发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在发挥特长和兴趣爱好的基础上,获得更好的发展,引导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自主地学习、分析及理解,让学生发现自己所长和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合适的学习方式,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
一、综合分析学生思维起点,给予有针对性的教学
为了实现“适合的教育”,教师应综合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学习能力、数学学习需求、认知水平及兴趣爱好等,然后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分成偏向形象思维和偏向抽象思维两种,继而针对两种不同思维起点的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促使学生在思维起点上开展相应的自主学习探究,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如在教学“转化”版块时,教师可以引导偏向形象思维的学生通过画图的形式解答问题,引导偏向抽象思维的学生通过分析数量关系、列方程的方式解答问题。如有这样一道题目:“A书架上有8份书,B书架上有9份书,拿出187本书后,已知A书架中有5份书,问B书架有多少本书?”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题思路解答该题,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二、创设互动式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
在小学数学“合适的教育”教学背景下,教师应从不同的思维起点出发,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开展互动引导式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部分学生存在不会画图、不会解方程、不会寻找题目关键信息等问题。此时,教师应积极展开相应的调整,以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
在分析上述例题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互动教学情境。教师问:“这里一共存在几个分率呢?”学生说:“总共2个分率。”教师问:“那两个分率单位1是否是一致?”学生回答:“不一样。”教师又问:“这种线段图画得是否正确呢?为什么?”学生回答:“错误,因为它是将两个单位看作相同的画的。”教师又问:“对,那么在拿出187本书前后哪里没有发生变化呢?”学生纷纷摇头表示不解,教师继续问:“我们以前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过A或B不变,两数之和不发生变化还会有什么是不变的呢?”学生说:“差也不变,说明A书架和B书架的差也是不变的。”教师总结道:“是的,那是不是说明拿走的书的数量一致,不管是拿走前还是拿走后,A、B两书架的差是不变的……”通过师生之间互动,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全面、整体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
三、积极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基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特点和学习需求等因素,开展“适合的教育”教学活动。如在开展数形结合的实践教学活动中,在学生拿到抽象的图形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画图的形式找到解题思路和方法,从而降低解题难度,提高解题效率。
在教学前,教师可以先准备几个大小不一的纸盒子,然后将盒子带到教室,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计算底面正方形的面积,以及底面正方形的高、边长,让学习小组通过合作观察、测量、计算等途径计算出最终结果,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学习积极性。教师通过呈现实际图形,引导学生展现数学思维的过程,并在数学思维过程中,寻找相应的解题方式和技巧,然后在学生学习需求的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四、结语
在小學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基于“适合的教育”,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学习需求、自身发展特点、思维意识、兴趣、爱好等,通过实施综合性分析,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创设互动式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促进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韩玉福.对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点滴思考[J].东西南北:教育,2016,(19).
[2]陈碧云.强化学生发展重视能力提高——以学生为本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的思考[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2016,(6).
(作者单位:江西省万年县苏桥乡南溪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