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成艺术在新媒体舞台设计应用研究

2019-03-22柳林杨秋璐

今传媒 2019年2期
关键词:新媒体

柳林 杨秋璐

摘要:构成艺术是源于俄国构成主义,构成艺术在舞台设计应用体现在立体声光空间效果,而新媒体艺术实现了舞台设计的灯光与空间、装置与演员动作的虚拟艺术效果。本文主要论述构成艺术的形成及在舞台应用设计背景,以构成艺术融入舞台设计案例,探讨构成艺术在新媒体舞台设计形式和方法,以推进构成艺术在新媒体舞台设计应用。

关键词:构成艺术;新媒体;舞台设计;声光空间

中图分类号:J5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9)02-0094-03

构成艺术早期在舞台应用设计主题表现在灯光与空间衬托场景,依靠灯光变化,来达到舞台空间的视觉立体效果。随着新媒体技术在舞台设计中的融入,如在剧院舞台设计、游览环境搭建舞台设计、特制场景舞台设计中加强了构成艺术的立体声光空间在舞台设计应用,实现了舞台设计的灯光与空间、装置与演员动作的虚拟艺术效果。构成艺术由于强调技术和艺术结合,灯光、影像、声音、运动、虚拟空间的舞台效果,使观众的舞台视觉体验进入到一个崭新空间。新媒体技术构筑的虚拟世界,为构成艺术在舞台设计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真实与非真实的,难辨真假的场景模拟画面。人们不仅与声光互动,还可以和演员表现的过程对接,使观众通过看戏与互动产生共鸣。

一、构成艺术形成及在舞台设计应用

20世纪初(1913~1917年)在立体主义和抽象主义的影响之下,诞生了构成主义,又称结构主义,或者构成艺术,主要从立体主义中发展而来,最早出现在雕塑艺术之中,随后应用到绘画,以及产品设计和舞台设计领域,是西方现代艺术流派之一。以俄国为代表的构成主义(The Russian Constructivism),是指由一块块金属、玻璃、木块、纸板或塑料组构结合成的雕塑,强调空间体积量感。采用立体派的拼裱和浮雕技法,同时也吸收了绝对主义的几何抽象理念,甚至运用到悬挂物和浮雕构成物,对现代雕塑有决定性影响[1]。构成主义认为“结构”是设计的起点,强调技术和艺术不可分,因此,构成艺术在舞台设计应用偏向技术、材料与立体、色彩表现效果。

1922年俄国著名设计师波波娃设计的《慷慨的乌龟》,是构成艺术早期在舞台设计应用代表性作品,舞台设计没有多余的装饰,没有大幕和侧幕仅用一堵砖墙作背景,舞台环境没有显示某个特定地点,只为演员表演动作提供可以随意穿梭舞动的支架,舞台上大量运用几何造型元素,各部分通过线条的连接,并采用线穿插组合成立体几何形式,制造舞台的空间感。这个经典案例说明,构成艺术融入舞台设计,能够帮助演员脱离二维式的表演空间,而形成一种浮雕式的立体感。另外一个案例,由爱克斯特与泰洛夫合1916年共同设计的《竖琴师法米拉》舞台作品,通过色彩、线条和抽象造型物体,加强舞台设计空间的三维视觉空间效果。舞台背景棕色的圆柱体代表柏树,蓝色的台阶代表河流,色彩艳丽纹样抽象的服装,增强演员人物舞台穿插活跃节奏感,利用电子技术使台阶上升或者下降变换产生一定的运动效果。整体舞台场景大型几何造型衬托出演员像一个活动的雕塑,使观众能够集中于演员的表演。构成艺术应用于舞台设计,形成舞台演员表演在立体空间背景衬托下的光线色彩组合,这是构成艺术在舞台表演中的一些尝试,并促进构成艺术在以后舞台设计应用全面展开。时至今日,构成艺术在新媒体舞台设计应用无疑具有了更加宽广表现空间。

二、构成艺术在舞台设计应用优势

构成艺术的立体几何舞台造型和机械设置,配合新媒体技术的灯光、影像、声音,形成更具视觉冲击性的舞台效果,改善了观众的舞台视觉体验。如2014年索契冬奥会开幕式描写十月革命内容,导演利用构成艺术和新媒体技术结合表现了一个未来主义的工业模式场景。空中布满钢梁,各种机械组件,使整个场景表现了工业化大生产的来临,以简单而抽象的几何形体以黑白或鲜亮色彩,展现了强烈的视觉效果。构成艺术区别于传统绘画的画布颜料作画,而是采用不同材料进行创作,制作成立体感和空间感作品。新媒体舞台设计跳出二维的画布式布景,以立体灯光装置空间形式。如《Vanishing Point》作品,利用光线作为透视效果,光束从一个任意的消失点发射出来,将一整个空间分割创造出不同的体积。人置身于这个空间中,有一种时空穿越的感觉,增强了作品空间造型的表现力。再如《Parallels》创作从二维到三维的视觉幻象,运用构成艺术的几何形式,用非具象矩形和直线构成,将灯光表现成几何形式,投射光影随着几何形变幻构成虚拟幻想空间。

构成艺术在舞台设计应用,形成了舞台与演员的互动,舞台设计配合演员的动作而变化,形成新的空间形态。美国视觉艺术家班杰明·米尔派德为巴黎歌剧院设计的《Clear, Loud, Bright, Forward》舞台,创建了一个能够编排光线构成的几何空间舞台,舞台灯光装置通过编程控制,灯光随着舞者的表演路径变换透射,造成观众欣赏表演时所产生的心理预期,即对表演后续发展的猜测。舞蹈《连接2011》,舞台中央悬挂着一个几何形式的巨型雕塑,由几百个木块组成,这些木块由多个轮轴和轮子连接,每个零件之间经过精细的设计,完成互相之间的耦合运动,它能够自由升降,每一个框架结构形状的改变都能影响主体的平面结构。这个舞台装置体现了构成艺术特点,追求自由的单纯结构与功能,实现了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实现舞台装置与演员的互动,也增强了观众参与舞台的体验感。

三、构成艺术在新媒体舞台空间设计应用形式

今天新媒体舞台设计融合多种计算机技术,为舞台表演环境营造出视觉氛围。对比于现代电子技术的光电舞台设计,新媒体交互技术和3D投影实现的舞台空间更具有渲染力,拓展了演员在舞台表演的动态、虚拟效果。人机交互技术作为数字媒体艺术的一个重要技术基础,已经快速运用在艺术设计领域,也为舞台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理念[2]。

新媒体舞台设计则包括演员、表演内容、形体、舞台造型、灯光、声音诸多元素,因此,构成艺术在新媒体舞台设计应用,追求空间的多变性与自由性,充分利用圆形、矩形、线条等几何造型,来塑造独具意义的舞台造型。灯光与声音是新媒体舞台空间造型元素,灯光可以形成视觉假象,形成不一样的空间感。明亮的灯光给人以温暖感觉,黑暗则给人阴暗和狭小的感觉,声音元素能够扩大有限的舞台空间。奥运会开幕式是一个国家文化艺术的最好展示,索契冬奥会开幕式,通过舞蹈、音乐、影像等形式,结合现代技术光、形、色的整体组合,带给观众更强的视觉冲击力。平面的色彩方块交错搭叠,形成交错的视觉感,其中红色占据了舞台色彩的主要位置,使舞台呈现出以红色统领全局的秩序感[3]。新媒体舞台设计虚拟空间效果,可以实现演员舞台表演肢体活动的自由,通过虚幻产生真实肢体运动连续变换效果。在动作空間中舞台被划分成功能不同的部分,使这些区域形成不同功能的是舞台的装置。构成艺术装置对于区域的划分以及动作空间的扩展可以形成不同的效果,可以将舞台区分成两个以上区域,采用不同几何背景装饰,或者灯光照射,表达不同的情绪体验。舞台装置可以突出表演空间的区域化,每一个区域或者区域组合,不仅可以表现同一种行为动作,还可以表现若干种表演行为。在每一个区域里,空间与动作是紧密结合的,在光的节奏中,可以将空间极力缩小,营造出狭窄拥挤的空间效果,演员在狭窄的空间可以表现出紧绷挣扎的肢体语言。

新媒体舞台设计体现在虚拟演播室技术通过摄像机、空间场景、灯光阴影等效果处理,创造出了真实的、难辨真假的舞台场景画面,能够使演员感觉自己处在一个多维图像的虚幻空间中,但却获得一种可能存在的真实的虚幻世界。自2013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春晚舞台上不断涌现多个立体旋转的虚拟大红灯笼、福字体,以及与节目内容相关的几何形体的光、色彩、图形,以虚拟效果贯穿整个舞台晚会。新媒体虚拟图像取代机械时代的感光制作,这是技术与艺术结合创造出的多维的、虚幻的舞台设计,也给舞台设计创想提出新的挑战。

四、结语

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构成艺术在新媒体舞台设计应用,仍然焕发其勃勃生机,能够增加新媒体舞台表演的艺术表现力。构成艺术和新媒体相互融合,可以使舞台设计表现效果更加灵活多变。从新媒体舞台设计看,动态虚拟舞台设计打破了只是利用光效技术,包括舞台背景投影、贴图、灯光照明、渲染手段,新媒体舞台空间造型和舞台虚拟空间表现,可以说,构成艺术在新媒体应用光线的几何图视、环境空间几何塑造,以及几何色调、图形的连续性融合,使舞台设计在表现形式上具有了时间和空间概念。

参考文献:

[1]王彦发.美术鉴赏[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9.

[2]王薇.关于数字媒体艺术表现特性的研究[J].芒种,2017(24):105-106.

[3]徐巍.至上主义的独舞[J].青年文学家,2010(18):148-149.

[4]刘宏芹.构成主义实践对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J].艺术与设计,2011(20).

[5]张钦楠.构成主义、结构主义与解构主义[J].世界建筑,1989(3).

[6]胡妙胜.舞台设计美学[J].艺术与设计,2002(2).

[7]丘星星.三维动画广告[M].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2003.

[8]万延.多媒体网络艺术[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9]徐琦.CG电视包装制作揭秘[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10]郝冰.影视特技制作[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李婷]

猜你喜欢

新媒体
融媒体时代提升电视新闻传播的舆论影响力
新形势下精品图书的内容策划与艺术设计创新
报纸副刊的传播意义与运营策略研究
真我与偶像:新媒体语境下的明星与粉丝
新媒体语境下新华网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分析
政府危机公关中的新媒体传播机制透析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