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射药物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2019-03-22

实用医药杂志 2019年3期
关键词:听阈咽鼓管鼓室

马 科

[作者单位]261021山东潍坊,陆军第80集团军医院(马科)

分泌性中耳炎是由于中耳积液引起的炎症反应,一般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1,2],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若并未得到及时就诊或者初始治疗不彻底,也可转为慢性[3]。分泌性中耳炎对患者的听力带来不同程度影响,而且大部分伴有耳闷和耳鸣[4],给患者正常生活与工作带来不良影响,严重者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5]。笔者针对所在医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96例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进行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射药物治疗,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96例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n=48)。研究组男 26 例,女 22 例;年龄 26~68 岁,平均(43.9±8.2)岁;病程 10 d至 2个月,平均(37.2±0.29)d。 对照组男 27 例,女 21 例;年龄 25~66 岁,平均(43.2±7.8)岁;病程 12 d至 2个月,平均(37.4±0.28)d。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情上没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

1.2方法对照组采用鼓膜穿刺术治疗,研究组采用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射药物治疗,采用内窥镜技术对患者进行鼓膜穿刺,地塞米松注射液5 mg鼓室注药,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吞咽指导,帮助患者缓解口腔和咽喉的不适应症状。该次治疗时间为7 d,结束治疗后要告知患者注意事项。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并采用升5降10法进行骨导听阈测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0.250 kHz、0.500 kHz、1.000 kHz、2.000 kHz、4.000 kHz的骨听阈。

1.4 统计学处理 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与处理,其中,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内治疗前后比较行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均行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 χ2(Fisher法)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显效28例,有效1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92%(47/48);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2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3.33%(40/48)。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听阈检测结果的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 0.250 kHz、0.500 kHz、1.000 kHz、2.000 kHz、4.000 kHz的骨听阈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 两组在 0.250 kHz、0.500 kHz、1.000 kHz、2.000 kHz、4.000 kHz 的骨听阈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听阈检测结果的比较(dBHL,±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听阈检测结果的比较(dBHL,±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n对照组研究组48 48 0.250 kHz 0.500 kHz 1.000 kHz 2.000 kHz治疗前 治疗前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后24.35±12.19 27.12±11.36 32.59±13.07 22.18±10.45 38.79±12.27 26.93±11.32* 26.78±12.03*24.32±12.15 27.05±11.48 32.64±12.28 21.78±10.55 39.05±12.26 24.31±10.08* 25.34±11.27*治疗后19.04±9.46*18.92±9.34*治疗后20.78±10.21*20.65±10.47*4.000 kHz治疗前43.54±15.36 43.88±15.42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术后感染3例,鼓膜穿孔不愈2例,鼓室硬化0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0.42%;对照组术后感染7例,鼓膜穿孔不愈1例,鼓室硬化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鼓室黏膜变厚充血产生黏液或脓液状分泌物[6],由于耳咽管功能不良,治疗后仍存在黏膜增厚及黏液,黏膜增厚完全阻塞耳隐窝及乳突腔,使其充满黏液,久之胆脂醇颗粒逐渐沉淀在此黏液囊中,形成胆脂肉芽。在愈合过程中黏膜会出现鼓室硬化现象。初期黏膜形成较厚的橡皮状,随后钙盐沉积形成骨样的硬块。此过程好发于鼓膜环,特别是前上区,容易包围听小骨,使听小骨完全固定,导致听力严重丧失。黏膜也会形成肉芽组织或息肉,由小穿孔突出堵住分泌物引流,使疾病持续。

典型的患者最初会有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最常发于儿童并且会持续到成人。鼓膜逐渐内陷,导致鼓膜松弛部挂在砧骨和蹬骨上,随时间流逝鼓膜持续内缩,造成继发性胆脂瘤。临床上诊断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并不困难,经由详询病史、病理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即可完成。初期先以内科疗法控制感染,如果病情无法得到控制或胆脂瘤危害到重要组织,那么就必须寻求手术治疗。

单纯利用鼓膜穿刺术无法彻底把鼓室内的积液抽取干净,造成少部分残留黏稠积液堵塞穿刺耳孔,阻碍外部气体进入鼓室。因为患者咽鼓管功能不佳,抽取积液后加重了耳腔内的负压,造成咽鼓管塌陷更加严重。此次研究过程中,观察组患者在鼓膜穿刺的基础上结合鼓室内药物注射的方法治疗,药物是地塞米松。地塞米松具备抑制免疫、抗炎等功效,早期对白细胞浸润与血管渗出有良好的抑制效果,可防止出现粘连与瘢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利用地塞米松灌注,清除鼓室内残留的分泌液,灌注液在鼓室内向咽鼓管咽口方向产生压力,促使外部气体进入到咽鼓管,有助于修复咽鼓管的功能,从而预防鼓室水肿、黏膜渗以及鼓膜穿孔、化脓性中耳炎等的发生。

猜你喜欢

听阈咽鼓管鼓室
咽鼓管-鼓室气流动态图法与音响法检测咽鼓管开放功能比较*
改良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炎的手术护理配合
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胆脂瘤的效果及鼓膜愈合率观察
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
保持“耳朵呼吸顺畅”
咽鼓管功能研究进展
中耳胆脂瘤术中开放管上隐窝通道的方法及术后疗效分析*
ABR、40Hz-AERP和ASSR与主观纯音听阈测定的相关性研究
短声听性脑干反应结合单频刺激听性稳态反应在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听力评估中的应用*
鼻内镜下咽鼓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