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患者的影响114例分析
2019-03-21王丽娜
王丽娜
(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23)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在老年群体中发病率较高。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表现为胸骨后的剧烈疼痛、呼吸急促、心功能衰竭,白细胞增高以及明显的心电图改变。目前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最有效的方式是进行PCI,它是使用导管技术疏通狭窄或堵塞的血管,来快速改善心肌的血流灌注[1-2]。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疗对护理的要求较高,护理水平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介入治疗的效果。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114例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患者,应用整体护理进行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基本资料:选取2017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心率失常的患者11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均有胸骨后的剧烈疼痛、呼吸急促、心功能衰竭,白细胞增高等临床症状,排除患者有免疫疾病、肿瘤及其他严重性疾病。对照组中男性30例,女性27例,年龄51~82岁,平均年龄(71.23±1.34)岁,缓慢心率失常25例,快速心率失常20例,早搏12例;观察组中男性29例,女性28例,年龄51~83岁,平均年龄(70.53±1.64)岁。对比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术前护理:协助医师参与抢救工作,评估患者的病情,是否需要进行介入手术,护理人员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将介入治疗的方法和花费向患者家属做简单的介绍,消除他们的顾虑,从而能够配合治疗。护士时刻关注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命体征,并做好记录工作,协助医师完成术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手术所需的药物及器械。
1.2.2 术中护理:对手术期间患者的血压、心率进行密切观察,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向医师报道,进行相关的处理。如患者出现心室颤动,需要采取持续性的心脏按压,并进行直流电除颤;如患者出现心率过快,给予胺碘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心率过慢给予阿托品,并严密观察给药后患者的情况。
1.2.3 术后护理:患者手术后进行持续5 d的心电图监视,并对患者的肾功能每天进行检测,观察组尿量有无异常,并根据术后患者的实际情况紧要药物治疗。术后对穿刺部位进行每天3次查看,观察有无红肿、渗血等情况。术后加强和患者的沟通,消除他们的紧张感,减少不良情绪的发生,并根据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指导患者进行湿度的锻炼。
1.2.4 生活护理:时刻保持病房内的整洁卫生,营造一个舒适、安静的病房。指导患者多吃水果,控制盐和脂肪的摄入,禁止使用辛辣食物,少餐多食。
1.3 评价标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QTc、QTd、HR。
1.4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用SPSS20.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s),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 果
出现心率失常的患者均抢救成功。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心率指标均有所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率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心率指标对比(±s)
注:与对照组比较发现,aP<0.05,差异显著;注:与对照组对比,bP>0.05,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QTc(ms) QTd(ms) HR(次/分)对照组 治疗前 430.18±22.25 70.56±8.52 94.17±2.61治疗后 485.37±17.34 41.23±4.32 83.26±2.98观察组 治疗前 432.18±20.90b69.56±7.91b96.17±1.32b治疗后 519.21±20.21a 31.76±3.89a64.25±1.32a
3 讨 论
AMI是一种常见病,发病时间较短,病情发展较快,发病后常常伴随心率失常、心源性休克对患者的生命产生严重的威胁[3]。PCI是目前治疗AMI较好的方法,在临床中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对改善患者的症状和治疗患者的生活状态均有较大的作用。
整体护理是在现代护理的指导下,以护理工作方式及基本的框架,把护理程序化运用到临床护理工作中去,能够对手术期间的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护理,实现手术和手术后的快速的恢复。目前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患者心理方面的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AMI 患者由于症状的剧烈导致患者较为痛苦,容易导致不良情绪的出现,通过整体护理的实施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心里不良情绪的出现[4]。
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出现心率失常均抢救成功,治疗前后心率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率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整体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合并心率失常中应用效果显著,提高了治疗疗效,值得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