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因材施教”

2019-03-20肖向军

关键词:因材施教分层初中数学

肖向军

【摘要】  在如今的教育领域,“因材施教”已经成为基本教学原则和重要教学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同样需要对这一教学思想进行贯彻,做到分层施教、以学定教。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分层 施教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02-127-01

作为如今大力推崇的一种教育思想,因材施教必然有其不可忽视的运用价值。在分层式教学模式下,每一位学生的个性潜能、个性特点都能够得到尊重,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也能够得到重视,有助于学生的健康、全面、可持续发展。

一、分层施教,分层学习

由于班上学生的基础、素质存在差异,因此,他们可以被划分为多个层次,从而开展分层性的培养。而对学生进行层次划分、小组划分,就是开展分层教学的首要环节。首先,老师可以对班上学生的身心特点、智能水平、基础素质等进行了解,并对了解到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综合探究。其次,老师可以根据分析结果对学生进行分层,将他们进行分类、归档,并进行合理、科学的小组划分。小组划分结束后,老师就可以安排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数学知识探究。

例如,在讲授《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这节内容时,老师就可以根据各小组的实际情况,分别安排给各个小组学习任务。对于整体素质高的小组,老师可以安排比较灵活、复杂的学习任务,对于整体素质较低的小组,老师就可以安排比较基础、简单的学习任务。这样一来,各个小组的小组成员都能够感受到问题解决的成就感,他们的价值感也就会油然而生。

除此以外,虽然分层学习、分组学习能够达到“因材施教”的理想效果,但是,老师在进行组内成员搭配时,还是需要以“互补”为原则,让学生能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与此同时,老师需要对各个层次的学生一视同仁,不能有差别对待,更不能歧视、忽视低层次的学生,导致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伤害。

二、分层施教,分层设计

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对教学内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钻研,对数学问题的本质进行良好把握,从而使自身教学设计呈现出“阶梯性”的特点。比如,老师可以将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为三个板块,分别是基础记忆类、抽象思维类、延伸拓展类。这样一来,班上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既能够保证层次低的学生听得懂,又能够保证层次高的学生听得“饱”。

就拿《因式分解》这节内容来说,老师就可以设计出三个板块的教学内容:①给出具体实例,让学生了解因式分解的基础知识②让学生探究出因式分解的方法,并对其进行灵活运用③在运用过程中,探究出一般规律。这种分层性的课堂教学模式,能够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能够让任何一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情绪。

三、分层施教,个别辅导

作为因材施教的关键元素,对学生展开个别辅导是非常重要且关键的。首先,对学困生而言,由于他们的学习基础比较薄弱,老师在对他们展开个别辅导时,就需要从最简单、最基本的内容入手,然后再层层递进、层层深入。除此以外,老师还可以铺垫一些旧知识,让学生有一个缓冲和适应阶段。如此一来,学困生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自主的思考和探索问题。对于班上的中等生,老师则不需要过度的干预,需要给他们一些独立学习和独立思考的空间,让他们通过合作交流、相互讨论,对自身还未完全掌握的知识展开探究。在学生们讨论遇到阻碍和分歧时,老师再适时的给予一些指点。而对于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老师在对他们展开辅导时,则需要以延伸内容、拓展内容为主。

就拿试卷讲评来说,老师就可以让优等生自主订正试卷,对错题进行反思、订正,并对有关知识点进行探究,思考出易错点。对于中等生,老师则可以让他们通过合作讨论,交流自己的错题,并加以订正、反思。订正结束后,老师还需要对学生的订正情况进行检查。对于学困生,老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思考错题,思考无果后,老师再带着学生订正错题,并重新讲解错题蕴含的知识点,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样一来,学生的数学基础能力、数学思维能力便能够得到充分锻炼,其数学成绩也能够得到提高。

四、分层施教,分层练习

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环节,课后练习、课后作业是非常必要的。它能够对学生本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检验,也能够使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又能够对本堂课的整体情况进行反馈。因此,课后练习、课后作业的质量至关重要,它能够直接影响学生的知识巩固效果。老师在布置作业、安排作业时,同样需要考虑分层性,按照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进行作业设计。除了作业设计和作业安排需要体现层次性以外,作业的评价同样需要充分体现分层性原则。对于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老师需要放宽评价标准,只要学生有进步、有成长,老师就可以给予其积极的反馈,在作业后面写上一些鼓励性的评语,让学生获得激励和鼓励。而对于中层次、高层次的学生,老师就可以运用抽改、互改的方式,让学生自身的能力得到锻炼和增强。

总结

总而言之,老师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时,需要充分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也需要对分层教学模式进行高度重视。无论是在小组划分、课前备课上,还是在课堂授课、课后练习上,老师都需要充分贯彻分层原则。这样一来,班上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有效培养,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接受到适当的教育。

[ 参  考  文  献 ]

[1]戴尔申克着,韦小满等译.学习理论:教育的视角[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2]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数学问题解决认知模式及教学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5).

[4]朱德全.基于问题解决的处方教学设计[J].高等教育研究,2006(5).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分层初中数学
基于分层教学下的高中数学“让学”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基于“学为中心”的分层作业的设计与思考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