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直性脊柱炎早期骶髂关节炎的磁共振诊断价值

2019-03-20邱晓丽朱金威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7期
关键词:骶髂强直性脊柱炎

邱晓丽,朱金威

(新疆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影像中心 新疆 阿克苏 843000)

强直性脊柱炎(AS)是累及全身的、具有遗传性的长期慢性炎症疾病,其中骶髂关节炎是最早期、最常见的临床症状,病情进展缓慢,晚期的致残率高。针对早期治疗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1-2]。影像学检查结合实验室检查是诊断AS的主要手段,目前X线、CT、放射核素骨扫描、超声、磁共振等均可协助骶髂关节炎的诊断。本研究探究磁共振技术的诊断价值,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早期骶髂关节炎患者90例为对象,双侧或单侧骶髂关节炎分级≤2级。排除合并肿瘤、外伤、感染、风湿性疾病、椎间盘突出的患者。90例患者中:男62例,女28例,年龄21~47岁,平均(31.1±5.5)岁;双侧骶髂关节炎55例,单侧骶髂关节炎35例。以AS纽约诊断分级标准分级:Ⅰ级79侧,Ⅱ级66侧。

1.2 方法

(1)CT扫描:选用飞利浦公司的螺旋CT机对患者进行双侧骶髂关节横轴位扫描,层厚5mm,层距5mm,患者取仰卧位,自上而下进行全骶髂关节的扫描。(2)磁共振:选用西门子1.5T磁共振诊断仪扫描:对双侧骶髂关节进行冠状位、轴位扫描,常规进行T2WI冠状位序列、T1WI冠状位序列、T2压脂相横轴位序列、T1WI横轴位序列、T2压脂相冠状位序列的扫描,同时进行DWI弥散成像扫描,设计b值为600s/mm2。

1.3 影像学分级

(1)CT分级:Ⅰ级:有可以病变,且关节面模糊。Ⅱ级:轻度异常,关节面模糊及硬化。Ⅲ级:明显异常,关节面锯齿状,弥漫性硬化,关节面下囊变增加,关节的间隙变窄。Ⅳ级:严重异常,骶髂关节骨性强直,股指数日,韧带部侵蚀囊变明显。(2)MRI分级:Ⅰ级:关节炎性水肿,关节面下骨髓水肿。Ⅱ级:关节软骨中断,骶骨、髂骨内压脂高信号。Ⅲ级:关节面侵蚀、硬化,大面积骨髓水肿,关节间隙变窄。Ⅳ级:关节面硬化严重,关节强直。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软件检验数据,计数数据的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Ⅰ级、Ⅱ级骶髂关节炎的诊断符合率:磁共振均显著高于CT,P<0.05;总诊断符合率:磁共振高于CT,P<0.05,见表。

表 两种方法的诊断符合率[n(%)]

3 讨论

强直性脊柱炎是累及全身的慢性炎症疾病,患者多为15~45岁之间,主要临床表现为疼痛、腰酸、僵硬、行动不便,尤其是疼痛时难以准确定位,可表现为臀部、骶髂深部、大腿后侧的隐痛,在晨起时疼痛加剧,经适量活动后方可缓解,久坐后疼痛症状加重[3]。而患者往往会忽略这些症状。骶髂关节炎是其早期主要表现形式,随着病情的进展发展到晚期致残率高,而早期对骶髂关节炎病变敏感性高的辅助检查方法辅助临床诊断并干预治疗则能显著降低致残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合是当前临床上诊断AS的主要方法,其中影像学检查中最为常用的是X线和CT。磁共振检查正常骶髂关节表现为压脂相上中间关节间隙处软骨、骨膜的中等信号,髂骨和骶骨皮质的低信号,也即表现出低信号-中等信号-低信号的三层平行线。与CT相比,磁共振检查能清晰的显示出CT不敏感的软组织,对于关节组成骨的脂肪沉积、骨髓水肿等征象检出率高。早期骶髂关节炎改变主要为滑膜软骨及周围骨髓水肿,经DWI扫描能检出骶髂关节骨髓水肿的微小变化,并且通过测量ADC值进行定量诊断[4-5]。与CT相比,磁共振检查不仅能检出骶髂关节骨膜、结合部软骨形态上的细微变化,还能检出CT无法检出的水肿、渗出、脂肪沉积等,早期诊断骶髂关节的异常病变。因此MRI在强直性脊柱炎早期骶髂关节炎的关节软骨、炎性病变进展等方面有独特的优势,能敏感显示骨髓炎性水肿病灶,早期检出骶髂关节炎。本研究结果显示:对于Ⅰ、Ⅱ级骶髂关节炎的诊断符合率以及总诊断符合率:磁共振均显著高于CT,P<0.05,证实磁共振对早期骶髂关节炎的改变敏感性更高。

综上所述,磁共振检查在强直性脊柱炎早期骶髂关节炎诊断中价值确切,敏感性高,能早期检出微小的变化,提高早期诊断符合率,利于临床医师早期确诊和干预治疗,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骶髂强直性脊柱炎
推拿联合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42例经验体会
中药治强直性脊柱炎有优势
MRI和X线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研究
骶髂关节疼痛治疗进展
螺旋CT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炎的临床分析
当归拈痛汤加减治疗湿热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28例
中医外治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27例
壮督除痹汤内服联合活血化瘀膏外敷治疗强直性脊椎炎64例
腰椎/腰骶融合术后骶髂关节痛的诊断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