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源CT Flash扫描技术在心脏三维成像中降低辐射剂量的临床价值研究

2019-03-20马云通李冲冲赵中庆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7期
关键词:双源伪影心脏

马云通,李冲冲,赵中庆,岳 芳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 山东 济宁 272000)

近年来,随着医学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CT机的性能也随之提高。双源CT是当前应用价值较高的诊断技术,具有操作便捷、无创性、安全、经济、可靠等优点,已逐渐普及化和常规化,是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一种高效检查方法,对心血管疾病的确诊率较高,已获得医学界的广泛认可[1]。目前,如何降低辐射剂量,保证图像质量是诊断专家们重点研究的话题。本研究,以550例CT心脏扫描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扫描过程中采用Flash扫描技术和常规扫描技术,旨在探究Flash扫描技术的实际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我院介入室接收的550例需要行CT心脏扫描的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270例)包括150例男性(55.56%)、120例女性(44.44%);年龄为45~70岁,平均(56.48±3.45)岁;平均心率为(81.45±14.32)次/min。对照组(280例)包括155例男性(55.36%)、125例女性(44.64%);年龄为40~70岁,平均(56.48±3.45)岁;平均心率为(81.46±14.36)次/min。组间一般资料对比(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先指导550例患者均进行屏气练习,将扫描范围控制为气管隆突下1cm到心脏膈面,准备双筒高压注射器、碘海醇和西门子双源CT(SOMATOM Defini-tion Flash)。观察组采取Flash扫描技术,将扫描参数设置:重建层厚0.75mm、准直128×0.6mm、扫描时间0.282s/r,其单扇区的时间分辨率设置为75ms、管电压为100kV、管电流为370mAs,应用管电流调制方案,依据实时动态灵活调整曝光剂量,范围控制在230~370mAs。将Flash扫描的前门控心电触发选择60%R-R间期,应用Flash扫描螺旋心脏扫描模式采集心脏图像,将采集期相设置为60%R-R心率间期,其扫描时间为230~300ms。对照组采取常规扫描技术,扫描参数设置:重建层厚0.75mm、准直128×0.6mm、扫描时间0.282s/r,管电压为100kV、管电流为370mAs,应用管电流调制方案,依据实时动态灵活调整曝光剂量,范围控制在230~370mAs,采集时相为60%R-R间期,螺距设置为0.38mm。将采集的两组原始数据上传至随机工作站的Viewing软件中进行有效处理,重建层厚、层间距均为3mm,算法为B31f medium。最后由2名资历深的诊断医师主观评估图像。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图像质量评分与辐射剂量。图像质量评定:图像清晰,血管连续、充盈、无伪影为Ⅰ级;图像质量良好,存在一段血管边缘呈轻度模糊状态,无伪影为Ⅱ级;图像质量比较满意,存在两段血管边缘出现模糊,无伪影为Ⅲ级;图像质量较差,存在多段血管边缘模糊,少部分血管出现伪影为Ⅳ级;图像质量很差,多段血管边缘模糊,伪影严重,无法分析冠脉,为Ⅴ级。辐射剂量从容积CT剂量指数(CTDI Vol)、平均有效剂量(ED)及平均剂量长度乘积(DLP)三个指标进行评定。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所得所有项目数据资料均纳入SPSS21.0软件分析,t检验与χ2检验,P<0.05可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图像质量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图像质量评分对比[n(%)]

2.2 辐射剂量对比

观察组的辐射剂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辐射剂量对比(±s)

表2 辐射剂量对比(±s)

观察组 270 34.65±5.68 256.13±11.62 8.42±2.18对照组 280 68.75±9.25 655.42±8.07 14.35±8.76 χ2 - 51.873 469.45 10.804 P -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近年来,MSCT诊断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疾病诊断中,CT诊断能力、扫描速度均有明显提升,扩展了CT的应用范围。CT逐渐取代了常规X线、血管造影,在大多数患者和临床医师的心中占有重要地位[2]。美国的CT检查数量在整个放射学检查数量中占比11%~13%,但CT检查的辐射剂量在整个放射学检查中的占比达三分之二。因此,CT检查的辐射剂量远比普通检查要高,会明显增加致癌风险[3]。目前,临床上已将如何降低CT辐射剂量作为重点研究话题。

CT辐射剂量与机器的特性、参数、检查方法、扫描参数的设定密切相关。就目前而言,医院无法通过机械系统特性的改变来降低CT辐射剂量,只能通过个性化选择、检查方法的改进、扫描参数的调整来达到降低CT辐射剂量的目的。本研究中,主要通过选择不同的扫描方法,降低辐射剂量[4]。常规扫描技术的采集时间比较长,约3~8s,数据包括舒张期与收缩期的数据;而双源CT Flash扫描技术采集数据的时间明显短于常规扫描技术,约0.28s,通过对前置心电门控技术的合理应用,有效控制数据采集时间,有助于心脏全容积扫描快速完成,约260ms左右,全部数据均可在短时间内完成,可显著降低辐射剂量[5]。本研究中,两组患者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辐射剂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说明不同的扫描技术不会影响图像质量,但会影响辐射剂量,Flash扫描技术可显著降低辐射剂量,降低致癌风险,整体提升双源CT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双源CT Flash扫描技术应用于心脏三维成像中,可显著降低辐射剂量,获取高质量的诊断图像,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猜你喜欢

双源伪影心脏
心脏
核磁共振临床应用中常见伪影分析及应对措施
基于MR衰减校正出现的PET/MR常见伪影类型
双源采购跳跃-扩散库存控制模型
减少头部运动伪影及磁敏感伪影的propller技术应用价值评价
一种无伪影小动物头部成像固定装置的设计
有八颗心脏的巴洛龙
双源信号深组合导航在新一代运载火箭制导系统中应用初探
冠状动脉闭塞支的双源CT评价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评价冠状动脉支架通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