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谈冲脉

2019-03-19田恒佳

光明中医 2019年14期
关键词:冲脉降气少阴

田恒佳

1 冲脉的实质

先看冲脉的巡行路线,不同的文献记载多少有些不同,总结如下《灵枢·逆顺肥瘦》:“其上者,出于颃颡,渗诸阳,灌诸精;其下者,注少阴之大络,出于气街,循阴股内廉,入腘中,伏行骭骨内,下至内踝之后属而别。其下者,并于少阴之经,渗三阴;伏于出跗属,下循跗,入大指间。”冲脉的巡行有上行支,“出于颃颡”,颃颡相当于解剖的鼻咽后壁的位置,有下行支,出于“气街”,气街,也就是“气冲穴”,里层有精索、子宫圆韧带,且靠近动脉搏动。出气街后,入“腘中”,相当于委中穴,里层有腘动脉,其是股动脉下行而来,下至内踝后“太溪穴”,该处有胫动脉的搏动,最后经气渗三阴,“三阴”也就是人体下肢的相应经脉中,冲脉的运行路径过程中,与人体的动脉血管走行相同。如《针灸甲乙经》:“冲脉任脉者,皆起于胞中,上循脊里,为经络之海。其浮而外者,循腹上行,会于咽喉,别而络口唇。” 《素问·骨空论》曰:“冲脉者,起于气街;并少阴之经,挟脐上行至胸中而散”。冲脉在丹田处起始,在腹部浅层,“循腹”“挟脐”上行,沟通“胸中”“咽喉”“口唇”,在其运行的路线中,与人体的腹部前侧的动静脉的巡行相同。故从冲脉的相关循行的路线,联系到现在的相关解剖及人体的胚胎时期的发育过程,作者有理由认为,冲脉就是人体内的血管循环及生殖系统。人体作为一个有界限的生命个体,有其出生,其先天来自父母之精,两精相博,而孕育出一个新的生命,母体与新的个体之间有胎盘和脐带连接,十月怀胎后,新的生命体瓜熟蒂落,脐带剪掉,自立为一个全新的生命体,遗留下的胎儿时期的循环血管腔演变成筋膜结构——生殖系统的筋膜,同时形成自身侧枝循环——以肝为中心的沟通上下循环的交通动脉支及肝门静脉系,人体的大循环——体循环。这些解剖结构和冲脉的描述的“起于胞中、起于气街”的生殖系统,“循腹上行、挟脐上行”的侧支循环,肝门静脉系,“胸中而散,出于颃颡渗诸阳”的上焦循环,“上循脊里,为经络之海”的体腔循环,“于少阴之经,渗三阴”的下焦循环是非常相符合的。基于此,作者查阅了相关冲脉的文献,对于马宁[1]的《冲脉的胚胎发生学探讨》,以及对于牛文民等[2]的《经络冲脉奥秘之端倪》的相关论述,作者是同意他们的观点的。

除此之外,作者并不是机械的将冲脉应对于血管,而是认为其与“血管生物学”有关系,血管的运行除了其自身的有节律的舒张和收缩外,伴随着舒缩波中传递的有各种生物作用的物理因子,总的来说这些物理因子的作用,随着血液运行到不同脏腑,对相应的脏腑无非产生两种作用,一种是亢进的阳性作用,一种是降低的、不足的阴性的作用,也就有了“脏腑寒热”的不同。冲为“要冲”,为血海,为五脏六腑之海,以它为主线,相关的脏腑以冲脉为中心,有序的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做个比喻,若冲脉为藤,这个藤上有土性、水性、火性、金性、木性的五个果实,这些果实有其空间性,分布具有燥热在上、湿在中、风寒在下的特点,在上为阳,含阴以下降,在下为阴,含阳以上升,中间为升降枢纽,升降有序,五脏协调,从而人体功能协调[3]。

基于此认识,作者武断的讲,冲脉正常,则人体中以血管生物学为中心的各项脏腑功能活动正常,反之人体的五脏功能协调,其冲脉也就行使其正常的“沟渠满溢”的调节功能,人也就不会有疾病发生,故冲脉与五脏六腑是相应的,此损则彼病,彼损则此病。

2 冲脉生理病理

《素问·骨空论》:“冲脉为病,逆气里急”。冲脉若不病,则不会有逆气里急的表现,若不出现“逆气”,则需要肺肃降、治节功能正常,如华盖一样含盖五脏,肺属金,性凉,水津如雾露般自肺到心,穿过膈肌,下承木气,润泽子气,天水循环,则君火不炎,相火以位,各安其政。如唐容川所说:“其叶下垂,如雨露之降,五脏戴泽,莫不顺利”,五脏六腑皆受其肺的润泽[4]。肺的下行,离不开阳明胃,胃以和为顺,和就是降,降才是顺,顺才能纳,脾才能运,一纳一运,一降一升,一阴一阳,浊降清升,中气为轴,四维和调,脾胃的升降,离不开肝的舒泄,肝得精血涵养,肝气不上激,不横逆,则气和血濡,如黄元御所说“肝木发荣,木静风恬”,呈现一派敷和之象,肝属木,木又非水不养,肾又为肝之母,肾为先天真水,水火共处一室,水火既济,阴阳两平,如黄元御所说“火秘于内,水敛于外,是谓平人”。总的来说,冲不逆,则肺肃、胃降,肝平,肾藏,冲的生理性质可以理解为是向下的、向内的、含蓄的,反之则为逆气里急,或咳喘、呕吐、心悸、水逆、心下悸、腹痛、肝火、奔豚等表现。

3 冲脉与脏腑关系

冲脉在循行中“并于足少阴,隶属于阳明,又通于厥阴,及于太阳”。

冲与少阴肾:唐容川在其《血证论》中指出“冲为气街,气根于肾,血海即丹田,肾气之所藏也”。明确指出冲脉根于肾,清代名医张锡纯认为“肾虚之人,冲气多不能收敛,而有上冲之弊”。肾虚一由真阴内虚,阳无所守,则骨蒸头晕,浮热昏烦,五心烦热,耳鸣面赤,渴喜冷饮,小便赤涩,脉象细数或有躁动之象。一由真阳亏虚,阴胜格阳,阳气飞跃,机体也可出现多种火证,张介宾分别称之为虚火牙痛、咳血喉痹“无根之火”,身热汗出的“格阳之火”,遗尿、滑精、女子带下“失位之火”。此类阳虚导致的火证,当以郑钦安的阳虚证法进行辨证:阳虚病,面色唇口青白无神,目瞑倦卧,声低息微,口吐清水,饮食无味,不思水饮,舌润泽,脉浮空,细微为辨证要点[5]。

冲与阳明胃:阳明多气多血,中焦病理多以燥湿的相互转化为特点,阳明因阳多化燥,导致阳明热证,出现腹满喘呕,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而短,恶热汗出,甚至出现谵妄,毁物骂人,躁动不安,舌黄燥,脉大或滑而有力等表现,阳明因阴多化湿,导致阳明寒证,出现呕吐痰涎,食后嗳气,痞满胃痛,喜按喜热,舌淡嫩,脉沉涩无力等表现。

冲与厥阴肝:肝需土以培育,血以和之,肾水以涵养之,若肝遇风寒之邪,遇拂抑之事,肝气郁而不舒,外闭内焚,非灼土之气,即耗心之血,导致机体精微物质亏虚,则肝阳、肝火、肝风等证候群,如头晕目眩,眼胀目赤,脑胀易怒,急躁冲动,胁肋不适,恶心呕吐,吞酸嗳气等表现。正如清代名医陈士铎曰:“木不郁则不损,肝木之郁,即逆之之谓也,人能解郁,则木得其平矣,何郁之有”。

冲与太阴肺及太阳皮毛:肺为五脏之天,为娇嫩之脏,五脏六腑之气皆能上以熏之,故寸口能候五脏六腑之气。《理虚元鉴》有云:“肺气一伤,百病蜂起,风则喘,痰则嗽,火则咳,血则咯”等肺气逆的表现[6]。

4 冲脉的用药及相关的处方

根据寒热虚实的不同,病变涉及到的脏腑的不同,需要进行有选择性的、针对性的用药,以求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针对上焦气逆者可选用降气之品,如:紫苏叶、紫苏子、杏仁、紫菀、款冬花、前胡、白果等,在选择这些降气药物的同时,结合清热化痰如人参泻肺汤、人参清肺汤,辛凉解表如桑菊饮、银翘散,辛温解表桂枝汤、麻黄汤等,润肺养阴如麦门冬汤。针对具体的寒热表里进行治疗的同时,同时调理了冲逆之气。

针对中焦气逆者可选用的降气之品,如半夏、赭石、竹茹、旋覆花、木香、槟榔、厚朴等。针对与胃气上逆,张锡纯及陈修园都认为“降阳明胃气之逆者,莫半夏若也”。作者优先选用半夏作为降逆之品,结合脾胃病变后,多有湿邪、食积、气滞、脾虚、燥热的病变机理,适当加入芳香化湿、消食和胃、理气和中、健脾益气、清热泻火的药物,可增加疗效,相应的处方可供选择,如旋覆代赭汤、二陈汤、保和丸、木香顺气丸、大承气汤等。

针对下焦气逆者,多认为是潜阳、镇肝、敛肝、引火归元,相关药物如龙骨、牡蛎、山萸肉、沉香、龟甲、白芍、肉桂、附子等。结合滋补肝肾、温补肾气、活血化瘀的处方,如左归丸、右归丸、肾气丸、六味地黄丸、一贯煎、少腹逐瘀汤、奔豚汤等处方。

临床中可见到很多气机上逆的表现,在针对性的降气或镇敛的时候,少佐入其他脏腑的降气之品,临床疗效较高,比如对于肺气上逆的情况,可适当加入降胃气、柔肝之品。

5 总结

以上是个人对冲脉的肤浅的认识,按照这个思路,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同时文章中有错误之处,还请同道指正,本文旨在提供交流学习及参考。

猜你喜欢

冲脉降气少阴
紫苏子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中医名言拾粹
论少阴“三急下”
中医名言拾粹
解读少阴病辨证论治体系※
由释名探析冲脉之循行
自拟疏降和胃方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79例临床观察
苏子降气汤在痰浊雍肺型肺胀中的应用分析
通腑降气汤治疗腑气郁滞型便秘60例
小议冲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