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子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2022-11-23曾方兴于同月郑仲华
曾方兴,韦 宇,于同月,郑仲华
(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1600;2.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3.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4.郑州市中医院,郑州 450007)
紫苏子为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frutescens(L.)Britt.]的成熟果实。紫苏子味辛,性温。入肺经。具有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等功效。本文通过回顾古、现代医家的临证经验,对紫苏子的临床用量范围、常见配伍、主治病证作一个系统的梳理和总结,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和借鉴。
1 经典名方用量与配伍
古医籍记载紫苏子可通过配伍中药治疗喘证、咳嗽、喉痈等疾病,以宋、明、清代记载紫苏子相关的方剂较多。如苏子降气汤(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紫苏子(1.6 g)降气祛痰、止咳平喘为君,姜半夏燥湿化痰降逆为臣,君臣相配以治上实,主治上实下虚、痰涎壅盛之喘咳证。如三子养亲汤(明《韩氏医通》卷下),紫苏子(3.7 g)辛温芳香,善降气消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白芥子(3.7 g)辛温燥烈,善温化寒痰,利气散结;莱菔子(3.7 g)消食导滞,降气祛痰。三味相合,既祛痰降浊,又利气宽胸,使痰消食化,痰降气顺,主治高年咳嗽,气逆痰痞。
2 名老中医用量与配伍经验
2.1 周仲瑛
周仲瑛指出,间质性肺疾病以扶正祛邪为治疗原则,培补肺肾气阴扶正治本,调畅气机治标,常用沉降之药紫苏子、沉香畅通气机,苏子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沉香纳气平喘,配伍纳气平喘止咳,苏子用10 g[1]。
2.2 路志正
路志正认为,长期慢性咳嗽,以咳为主者,要从内伤着手,非器质性病变者,以调整脏腑功能为先,治从气、血、痰立法,善用炒苏子与桃仁、杏仁、百部配伍,炒苏子降气化痰;桃、杏仁同用,既肃降肺气止咳,又辛润通络和血以利气机,百部润肺止咳,数味配伍熔降气、化痰、和血为一炉,炒苏子9 g[2]。
2.3 李宗智
李宗智认为,感染后咳嗽病位为表里同病,病因为内伤兼外感,病机为郁邪伤津,津气同病,治则清宣润燥,祛风养阴,方以调阴宣肺为主,常用炒苏子润肺止咳,利郁痰;杏仁开达气机,可散肺经风邪,与苏子、桔梗配伍,使宣降相宜,气机畅通;炒苏子12 g[3]。
2.4 姜良铎
姜良铎认为,慢性胃炎病位在胃,病机肝胃不和,治法调肝和胃,常用药物组合为苏梗、苏子、枳壳。苏子降气消痰,润肠通便助胃通降,苏梗宽中理气止痛,枳壳理气宽中、行滞消胀,三者合用降气和胃,消胀止痛,苏子15 g[4]。
3 方药量效研究委员会专家用量与配伍
3.1 仝小林
仝小林院士提出“症-证-病-现代药理研究”的辨治策略。因咳嗽变异性哮喘是气与痰、标与本、宿根与外因等因素混杂的一种复杂情况,提出治疗时,当运用辛味药以行气散邪,予温药以祛宿痰;肺主气之宣发肃降,故治疗以恢复肺之宣降,为治疗本“病”的大法。又以痰饮郁结,内饮外寒证为辨治基础,故治疗当宣肺祛痰、下气止咳,驱寒散邪以针对“证”,遵循“发时治上,平时治下”的治疗原则。患者多以“咳嗽、胸闷”等为主“症”,此为治疗的靶,故诸药以止咳为目的。方选射干麻黄汤加减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痰饮郁结、内饮外寒证,加紫苏子降气止咳平喘,前胡苦辛,性微寒,其功长于下气,为痰气要药,葶苈子味辛性寒,主降肺气,三药配伍共达降气止咳平喘之功;又紫苏子善下气清痰,配伍清半夏、葶苈子达化痰逐饮之效,紫苏子多用9 g[5-6]。
3.2 王有鹏
王有鹏认为,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病机为风邪犯肺,肺气失宣、内有伏痰,提出用治哮的方法治咳,习用射干麻黄汤加平喘止哮药物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达到用“治哮”来“治咳”的目的,方中常加炒紫苏子降气化痰,配伍旋覆花、浙贝母、葶苈子共奏泻肺平喘,降气化痰之功,炒紫苏子10 g[7]。
4 现代医家用量与配伍
4.1 配伍姜半夏
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苏子降气化痰,止咳平喘,质润通便为君,姜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为臣,配伍降气化痰,止咳平喘,苏子9~15 g,半夏9~12 g[8]。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紫苏子降气消痰、平喘止咳,姜半夏祛痰利气,配伍降气化痰、止咳平喘、利水消肿,苏子30 g,姜半夏10 g[9]。治疗鼻出血、三叉神经痛、遗精,苏子降气化痰、通便,姜半夏降逆止呕,合用降气化痰治上实,苏子9~10 g,姜半夏9~10 g[10]。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之痰湿中阻证,苏子下气消痰,姜半夏理气降逆、消痞散结,合用理气降逆、消痞止痛,苏子9 g,姜半夏9 g[11]。
4.2 配伍红参
治疗肺纤维化,红参益气,苏子化痰平喘,配伍益肺化痰,止咳平喘,红参10 g,紫苏子10 g[12]。
4.3 配伍黄芪
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黄芪益气固肺,苏子降气化痰平喘,配伍益气固肺,平喘降逆,苏子9 g,黄芪9 g[13]。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黄芪补气升阳,利水消肿,苏子泻肺平喘,配伍益气升阳,利水消肿,泻肺平喘,苏子10 g,黄芪30 g[14]。
4.4 配伍王不留行
治疗妇科良性肿瘤,炒苏子行气化痰,芳香入奇经,王不留行化瘀止血、活血通经、入奇经,配伍辛通宣散、化瘀软坚,炒苏子30 g,王不留行30 g[15]。治疗输卵管囊肿、卵巢囊肿、声带息肉,苏子调气,王不留行活血化瘀,配伍行气活血,化瘀软坚,苏子30 g,王不留行50~100 g,水煎服,日1剂,连服30余剂,未见不良反应[16]。
4.5 配伍紫河车
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紫苏子降气化痰,止咳平喘,紫河车益气养血,配伍益气养血、化痰平喘,苏子15 g,紫河车6 g[17]。
4.6 配伍浙贝母
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浙贝母润肺化痰、散结消痈;瓜蒌涤痰、宽胸、润肠,二者相须为用,紫苏子辛温降气,能降能散,专化痰郁,以定喘豁痰,三者配伍,寒温并用、润燥同方、宣降开气,达降气化痰之功,炒苏子10 g,浙贝母10 g,瓜蒌10 g[18]。
4.7 配伍白术
治疗慢性胃炎之痰湿阻滞证,白术健脾理气、化痰祛湿,紫苏子宣降肺气,润肠通便,配伍健脾理气、化痰通腑,紫苏子9 g,白术15 g[19]。
4.8 配伍麻黄
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炙麻黄开腠理,解表宣肺,通调水道,苏子降气化痰,止咳平喘,合用一宣一降,疏风宣肺,降气平喘,止咳祛痰,苏子6~10 g,炙麻黄6~10 g[20]。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炙麻黄宣肺平喘,利水消肿,苏子温肺化痰,降气消食,配伍宣肺平喘、降气化痰、利水消肿,苏子15 g,炙麻黄6 g[21]。
4.9 配伍白芥子、莱菔子
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之痰湿蕴肺证、肺癌咳喘,炒苏子降气化痰、止咳平喘为君,炒白芥子温肺化痰、利气散结,炒莱菔子消食导滞、下气祛痰,共为臣,配伍降气化痰,止咳平喘,炒苏子10~20 g,炒白芥子10~20 g,炒莱菔子10~20 g[22-23]。治疗糖尿病胃轻瘫之痰湿内阻证、高脂血症、脂肪肝,炒苏子降气行痰,润肠通便,炒白芥子利气豁痰,温中开胃,炒莱菔子消食除胀、降气化痰,配伍降气快膈,化痰消食,炒苏子10~15 g,炒白芥子10~12 g,炒莱菔子10~20 g[24-26]。
4.10 配伍葶苈子
治疗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症、哮喘之痰涎壅肺证,紫苏子降气消痰,止咳平喘,葶苈子泻肺平喘、行水消肿,配伍泻肺利水,降气平喘,寒温互制,紫苏子10~20 g,葶苈子3~20 g[27-28]。
4.11 配伍枇杷叶
治疗功能性便秘之肠道气滞证,紫苏子降气消痰,润肠通便,枇杷叶清热润肺、降气和胃止呕,配伍肃降肺气,顺气利肠,紫苏子、枇杷叶各10 g[29]。
4.12 单味药
治疗肠蛔虫病,生紫苏子捣烂或咬碎嚼吃。4~10岁,每次20~50 g;成人每次为50~70 g,每日2~3次,空腹服下,连服3天,亦可多服几日,紫苏子驱虫滑肠、通便下气、宽肠除胀,用量40~200 g,未见毒副作用[30]。
5 小结
通过总结经典名方、名老中医、“方药量效研究委员会”专家以及现代医家临床应用紫苏子及其用量经验,得出汤剂中紫苏子临床用量范围为1.6~200 g,常用量为9~20 g,根据疾病、证型、症状,寻求紫苏子最佳用量与配伍。如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时,常配伍浙贝母、白术、葶苈子等,治疗肺系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变异性哮喘、肺部感染、肺纤维化、肺癌、小儿支气管哮喘),慢性胃炎,慢性咽炎等,为1.6~30 g;行气化痰时,常配伍王不留行、白芥子、莱菔子等,治疗妇科良性肿瘤,声带息肉,高脂血症,扁平疣,糖尿病胃轻瘫等,为10~30 g;降气通便时,常配伍枇杷叶、半夏等,治疗鼻衄、噫气、肠梗阻、功能性便秘、浅表性胃炎等,为9~50 g,润肠通便时,单味内服,空腹生食,分2~3次服用,治疗肠蛔虫病,未见毒副作用,为 40~200 g。
紫苏子有抗氧化、抗过敏、抗炎、抗衰老、增强免疫、增强记忆力、益智、提高抗不良应激能力、降脂、降压、镇静、保肝等药理作用[31-34];对其安全性而言,紫苏子安全范围较广,如《药性论》记载:无毒。但也要注意,脾虚便溏者慎用。本文先后从经典名方、名老中医、方药量效研究委员会专家、现代医家的用量与配伍等不同角度,总结了紫苏子的临床适应病症、常见配伍及用量范围,以期为临床同道提供用药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