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I治疗诱发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重度黄疸3例报告▲
2019-03-19郑琴芳李金英陈兴洲何志钧
郑琴芳 李金英 农 伟 陈兴洲 何志钧 张 国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南宁市 530021,电子邮箱:zqf63@sohu.com)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一种可累及全身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一般认为甲亢患者如出现转氨酶升高、黄疸及肝大等任何一种情况,并排除其他导致肝功能异常的原因后即可诊断甲亢性肝损害。研究表明,约37%的甲亢患者至少存在1项肝功能指标异常[1]。对于甲亢性肝损害者,131I治疗是最为主要的方法[2]。虽然应用131I治疗甲亢性肝损害相对安全有效,但有学者发现,131I治疗甲亢后可引起重度黄疸[3],危及生命。有关此类重度黄疸患者的临床特征与治疗鲜见研究报道。现就我院收治的3例131I治疗诱发甲亢重度黄疸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8年9月在我院经131I治疗后出现重度黄疸的甲亢患者的临床资料。3例患者均无嗜肝病毒感染史及基础肝病史,确诊甲亢病史有3~11年,无甲亢性心脏病、浸润性突眼,均经抗甲亢药物(anti-thyroid drug,ATD)治疗后病情可以控制至停药,停药一段时间后因甲亢复发行131I治疗。见表1。
表1 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1.2 诊断标准 (1)甲亢诊断:① 高代谢症状和体征;② 甲状腺肿大;③ 血清总甲状腺素(total thyroxine,TT4)及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增高,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减低。(2)Graves病的诊断:在确诊甲亢的基础上伴甲状腺弥漫性肿大。(3)131I治疗诱发重度黄疸的诊断[4]: ① 使用131I治疗前肝功能正常;② 使用131I治疗后发生重度黄疸,重度黄疸指血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浓度高于342 μmol/L(正常参考值:3.4~17.1 μmol/L[5]);③ 除外导致急性肝损害的其他因素,如休克、中毒、感染、心功能不全等;④ 未同时使用其他已知肝毒性的药物;⑤ 肝脏影像学检查未见肝内外胆管扩张。
1.3 观察指标 总结3例甲亢重度黄疸患者经131I治疗后出现黄疸的时间、辅助检查结果、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
2 结 果
2.1 临床表现 3例患者在行131I治疗前肝功能均正常,且131I治疗前停用ATD 2周以上,行131I治疗后4~15 d开始出现黄疸,伴恶心、纳差、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见表2。
表2 3例患者的临床表现
2.2 辅助检查结果 住院期间给予常规实验室检查以及肝炎病毒(甲肝及戊肝IgM、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核心抗原及丙肝抗体)、乙肝病毒DNA载量、自身免疫性肝炎、自身抗体谱、腹部CT等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3例患者入院时胆红素及转氨酶明显升高,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γ-谷氨酰基转肽酶(γ-glutamyl transpeptidase,GGT)轻度升高,凝血酶原时间轻度延长。见表3。
表3 3例患者入院时的肝功能
注:DBIL为直接胆红素,IBIL为间接胆红素。
2.3 治疗与预后 3例患者均视病情选择还原型谷胱甘肽、甘草酸类制剂、熊去氧胆酸等药物进行护肝治疗,辅以对症、营养支持治疗。动态监测肝功能,3例患者转氨酶有所下降,但部分患者的胆红素仍持续增高(见表4),且患者甲状腺激素呈高水平状态(见表5),考虑患者临床症状未见明显好转,遂于入院第8~12天给予口服丙硫氧嘧啶(德国露玛药厂,批号:H20130868;50 mg/次,2次/d)。治疗后患者症状好转,胆红素及甲状腺激素水平呈下降趋势,4~8周后总胆红素下降至峰值的一半(见表4),考虑病情好转给予带药出院。出院前3例患者复查ALP及GGT,与入院时比较变化不大(见表4)。随访6~24个月,3例患者肝功能各指标基本恢复正常,无特殊不适主诉,1例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1例的总三碘甲腺原氨酸(total triiodothyronine,TT3)、TT4仍轻度升高,另1例不同意复查甲状腺功能,情况不详。见表5。
表4 3例患者肝功能变化
注:DBIL为直接胆红素,IBIL为间接胆红素;dx代表入院后第x日达到峰值。
表5 3例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变化
注:FT3为游离三碘甲状原氨酸。“—”代表未检测。正常参考范围:TT3为1.01~2.48 nmol/L,FT3为3.28~6.47 pmol/L,TT4为69.91~152.52 nmol/L,FT4为7.64~16.03 pmol/L,TSH为0.49~4.91 μIU/m。
3 讨 论
甲亢以Graves 病为最常见的原因,Graves病是一种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为甲状腺毒症如高代谢症状及累及消化、心血管、神经、造血系统表现,37%~58%的甲亢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肝损伤[1,5],这可能与甲状腺激素的直接肝毒性、甲亢引起机体代谢增高、自身免疫损伤、甲亢相关并发症(心脏病变、感染等)、使用ATD等因素有关[6]。但是对于无基础肝病的甲亢患者,经131I治疗后出现重度黄疸的情况少见,黄疸可发生在131I治疗后5~14 d,并可伴低热、腹泻、心悸等高代谢表现[3-4],具体机制不清,这可能与131I治疗导致大量甲状腺滤泡细胞破坏,一过性释放大量甲状腺激素,继而引起或加重肝功能损伤有关,而一般在治疗后2~4周131I对甲状腺滤泡细胞破坏最显著[4]。本研究中,3例患者DBIL水平均超过TBIL水平的60%,但ALP及GGT升高不明显,且治疗前后ALP及GGT变化并不大,均未达到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断标准[7],即胆汁其他成分如ALP、GGT分泌及排泄相对正常,因此我们推测本组病例在131I治疗后发生黄疸可能与胆红素代谢异常有关。但由于目前报道的病例数过少,仍有待更多的临床研究和循证医学进一步证实。
曾有文献报告0.32%的甲亢患者使用甲巯咪唑后出现明显肝功能损伤[8],但本研究中3例患者曾长期服用ATD,且131I治疗前停用ATD 2周以上,在131I治疗前肝功能正常,因此不考虑口服ATD引起的肝损害。131I进入甲状腺后其能量几乎全部被甲状腺组织吸收,对肝脏细胞产生的辐射剂量小,在一般的情况下不足以损伤肝细胞[9];但是131I是否会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目前仍不清楚。131I治疗后数日部分患者可出现乏力、恶心、腹胀、纳差等表现[10],本研究中3例患者在治疗4~15 d后出现黄疸,并伴有高代谢、肝功能不全症状,与文献报道相似。对于甲亢病程长、甲状腺体积大、营养不良的女性患者,可能更容易出现肝功能损伤[3]。因此,对于此类患者需要密切评估肝功能、甲状腺功能、甲状腺影像学等以制定治疗方案,降低肝损伤发生率。
甲亢主要通过口服抗甲亢药物、131I、外科手术等治疗。当患者经131I治疗后,一次治疗剂量的131I可存留体内30~60 d,故对于治疗无效者,一般是3~6个月后再次行131I治疗;对于重症或伴并发症的甲亢者,在131I治疗后3 d可考虑加用ATD治疗[9]。对于本文的3例重度黄疸患者,显然不能进行外科手术或短期再行131I治疗,而重度黄疸患者使用ATD的安全性、有效性尚未完全明确。本文3例患者经常规治疗8 d以上肝功能无明显改善,且考虑到甲巯咪唑有引起胆汁淤积性黄疸或肝衰竭的风险,在知情同意下给予使用小剂量丙硫氧嘧啶治疗,从而协助患者度过甲状腺激素高水平状态高峰期,经检测其肝功能未见明显恶化,提示此类患者使用丙硫氧嘧啶治疗可能是有效和相对安全的,当患者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丙硫氧嘧啶即可逐渐减量至停药。本文3例患者在随访中并未出现肝功能异常及症状的反复,肝功能和甲状腺功能得到改善,但远期效果仍需更长期的随访、观察以进一步证实。此外,有学者认为甲亢性肝损伤与免疫相关,对于重症Graves病或甲亢并胆汁淤积性黄疸的患者,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是有效的[10],但也有其他学者持相反观点[4],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目前仍缺乏有效临床证据支持。此外,在高代谢和纳差的情况下,营养支持十分重要,应在多学科协助下,加强患者的相关支持治疗和处理其他并发症。
综上所述,当患者经131I治疗后出现消化道症状、肝功能不全表现时需要警惕重度黄疸的出现,在护肝基础上联用小剂量丙硫氧嘧啶可能是安全有效的,但仍需要更多的研究进一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