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植入式输液港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临床应用效果比较

2019-03-19

广西医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置管生理盐水输液

李 菲 张 玲 杨 雪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湖北省武汉市 430060,电子邮箱:1973903739@qq.com)

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化疗是常规的治疗手段,化疗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组织也有损害作用,静脉输入化疗药物时如化疗药物外渗会严重损伤外周组织,甚至引起组织坏死,而致一系列并发症,最常见的局部并发症是静脉炎[1-2]。恶性肿瘤患者接受长期化疗时,为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血管及局部组织的损伤,通常需进行中心静脉置管。目前临床常用的中心静脉置管方法有植入式输液港(venous port access,VPA)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3-4]。PICC在临床上的应用时间较长,医护人员对其置管方式、导管选择、导管维护及其并发症处理等均积累了较多经验。VPA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一种新的静脉输液技术。本研究对比VPA与PICC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3年6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肿瘤科住院治疗的220例恶性肿瘤患者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经病理组织学诊断为恶性肿瘤,需要长期接受化疗,年龄大于40周岁,患者体力状况评分≤2分;无严重心、脑、肝、肾、呼吸系统疾病,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未见异常。排除标准:体力状况评分>2分;伴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化疗后肝肾功能严重损害,入院后病情进展较快者。根据患者采用的置管方式,分为VPA组100例,PICC组120例。VPA组男47例,女53例,年龄40~78(58.36±6.24)岁,消化道肿瘤42例,肺部肿瘤58例;PICC组男56例,女64例,年龄41~78(59.21±7.34)岁,消化道肿瘤65例,肺部肿瘤5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研究内容均上报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VPA组:VPA置管方法:选用直径8 Fr植入式输液港(Bard公司生产),由主治医师在手术室完成置管。患者取仰卧位,头偏向对侧,垫高肩部,充分暴露穿刺部位,用静脉显像仪(美敦力)选择拟穿刺血管及穿刺位置。用碘附消毒双侧耳郭以下、胸壁以上、双侧上臂皮肤,铺巾。用利多卡因局部麻醉,选择胸锁乳突肌三角顶部作为穿刺部位,穿刺锁骨下静脉,穿刺成功后,在导丝引导下留置静脉导管头端于上腔静脉。于锁骨下方1.5 cm处切开皮肤,分离锁骨下方的皮下组织制作囊袋,植入输液港底座,在隧道针的引导下,建立隧道并引出导管,将导管与输液港底座连接,固定输液港底座,缝合切口。消毒切口周围皮肤,用无损伤针穿刺底座,连接输液接头,回抽血液后用20 ml生理盐水冲管,再用3 ml肝素盐水封管。再次消毒后,无菌敷贴覆盖。患者术后行胸部X片检查,输液港导管头端位置应在第6、7胸椎之间。治疗间歇期至少每4周冲管、封管1次。

1.2.2 PICC组:PICC置管方法:选用直径4 Fr三向瓣膜PICC导管(Bard公司),由经过培训且操作技术熟练的高年资护师完成置管。患者取仰卧位,头偏向对侧,充分暴露穿刺部位,用血管超声仪选择拟穿刺血管及穿刺位置,首选贵要静脉进行穿刺,如果贵要静脉不适宜穿刺,可选择肘正中静脉或者头静脉。用碘附消毒,铺巾,用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穿刺成功后,在导丝引导下留置静脉导管头端于上腔静脉。将PICC导管连接输液接头,回抽血液后用20 ml生理盐水冲管,再用3 ml肝素盐水封管。再次消毒后,无菌敷贴覆盖,并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穿刺部位2 h。患者术后行胸部X片检查,PICC导管头端位置应在第6、7胸椎之间。每次输液前后用20 m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及相关并发症(导管堵塞、导管脱出、导管移位、导管相关性感染、药物外渗、血栓形成、静脉炎)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比较 VPA组患者一次穿刺置管成功82例(82.0%),PICC组患者一次穿刺置管成功111例(92.5%),VPA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低于PICC组(χ2=5.585,P=0.018),VPA组导管留置时间为(412.10±75.80)d,长于PICC组的(238.61±41.76)d(t=1.696,P<0.001)。

2.2 两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VPA组患者出现相关并发症11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1.0%(11/100);PICC组患者出现相关并发症68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6.7%(68/120),PICC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高于VPA组(χ2=59.883,P<0.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 论

化疗是恶性肿瘤常规的治疗方法。由于化疗药物对血管、组织都有强烈的刺激性,将化疗药物直接经过外周静脉输注,很容易引起浅表静脉炎,如药物外渗可导致局部组织坏死等并发症。因此,长期化疗的患者均需要行VPA置管或者PICC,以减轻化疗药物对血管及周围组织的损伤,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本文比较VPA置管和PICC的效果,结果发现,PICC组患者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更高,但VPA组的导管留置时间更长,并且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PICC组(P<0.05)。

PICC穿刺主要选择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或头静脉,肘部表浅静脉易于扪及,并且有血管超声仪引导,且PICC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比VPA早,技术更成熟,其操作简单,创伤小,所以一次穿刺成功率高[3,5]。VPA一般选择在锁骨下静脉进行穿刺,由医师在手术室完成操作,置管过程较复杂,置管时切口较大,且切口临近胸膜腔、锁骨等解剖位置,有可能出现气胸、血肿等并发症[6-7]。但是VAP是完全植入皮下,在体外无任何装置,而PICC在体外留有导管,且在静脉中的导管较长,因外周静脉的管径相对较细,因此可导致置管侧上肢静脉回流部分受阻,加上患者上肢活动,增加导管与静脉壁之间的摩擦,导致静脉炎、患肢肿胀、导管脱出、导管移位、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率高于VPA[8-11]。

在VPA置管治疗间歇期,每4周用生理盐水冲管一次,肝素生理盐水封管一次。PICC需要每周护理一次,消毒导管周围皮肤,更换输液接头,观察局部有无红肿、导管脱出或移位,置管后如果换药不及时,容易引起置管部位局部感染,这也是造成PICC置管后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高的原因。

综上所述,恶性肿瘤患者接受长时间化疗时,可以选择VPA或 PICC建立静脉通道。采用VPA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ICC,并且置管后护理较为简单,患者舒适度更高,但一次穿刺成功率低于PICC。

猜你喜欢

置管生理盐水输液
Physiological Saline
生理盐水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自制生理盐水
急性胰腺假性囊肿的外科治疗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高压氧治疗过程中深静脉置管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颈枕输液袋
积极有效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