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按摩治疗胃癌伴胸腹水患者化疗期间呃逆的效果观察
2019-03-18王芮
王芮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 300060)
有研究[1]显示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出现顽固性呃逆的发生率为2%;恶性肿瘤继发中等量以上胸腹水时,胸腹水刺激膈肌的末梢神经而导致膈肌痉挛加重,严重的呃逆会影响患者休息、睡眠、饮食,加重心理及精神负担,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穴位按摩方法操作简便,运用中医的原理,迅速调理气机,取宽胸利膈、和胃降逆之效[2],通过对特定穴位施以一定强度的刺激,可以调节体内的脏腑气血,疏通经络,从而降低患者呃逆的发生。本研究中患者在进行胸腹水引流期间,胸腹水得到控制后出现呃逆,采用按揉内关穴及足三里穴,对40例胃癌伴胸腹水化疗的患者进行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入院确诊胃癌伴胸腹水的化疗患,纳入标准:①患者出现呃逆超过30 min以上;②经过简单的屏气等方法无法缓解;③能正确理解本研究的目的;④准确给予疗效反馈者;⑤配合操作者。排除局部皮肤出现破溃者。共纳入40例患者,年龄35~79岁,平均年龄(54.5±10.6)岁。男27例,女13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指导患者清淡饮食,少量多餐,以减轻胃内压力;呃逆间歇期适当进食,可以适量进食酸性食物,或口含鲜生姜片;屏气,并遵医嘱给予盐酸甲氧氯普胺20 mg肌肉注射;主动与患者交流,采用支持、暗示的方法纠正患者异常心理状态,避免因心理原因造成的呃逆。
1.2.2 观察组除不给予盐酸甲氧氯普胺肌肉注射外,常规治疗方法同对照组,同时遵医嘱按摩内关穴(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及足三里穴(屈膝,髌骨下缘,髌韧带外侧凹陷处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操作者固定一人,经过专业培训的护理人员,对准各穴进行按揉,指腹用力,顺时针、逆时针交替进行,切忌按压力度过轻,而搓擦皮肤导致局部皮肤破损,以酸胀为度,力度达到患者感觉疼痛,尚能忍受,持续时间10 min,每日3~5次。
1.3 疗效评价 按照《国家标准应用中医内科疾病诊疗常规》标准[3],治愈:呃逆症状消失不复发;有效:呃逆持续时间及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或偶有复发,症状减轻;无效:呃逆持续时间及发作次数无明显减少,症状不能缓解,持续呃逆不止。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包统计分析软件,两组患者呃逆疗效评价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患者疗效评价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3 讨论
顽固性呃逆为胃癌患者常见伴随症状,可见于胃癌初期到胃癌术后的多个阶段[4],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及生理健康,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肿瘤患者由于疾病病情变化或病情进展,加重呃逆的发生,伴随胸腹水的患者,由于对膈肌的挤压,进一步加重呃逆的发生,胸腹水引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呃逆。本研究结果显示:穴位按摩优于盐酸甲氧氯路普安肌肉注射法。两组未治愈的3例患者均因胸腹水持续增多,每日引流量大于3 000 mL,两种方法均不能缓解呃逆。
肌肉注射盐酸甲氧氯普胺,虽然也能够达到止呃逆效果,但治疗效果不甚理想,中医认为,呃逆的病位在膈,病变关键脏腑为胃,胃居隔下,与经脉与膈相连,胃气主降,若胃之气逆,可使膈间气机不畅,逆气上出于喉间,而生呃逆[4]。因此胃癌合并胸腹水的患者对膈肌造成一定的挤压,使呃逆症状加重。内关穴为心包经络穴、八脉交会穴,可调气和胃、降逆止呃;足三里穴为胃经合穴、胃腑下合穴,按摩此穴可调理脾胃、和胃降逆止呃[5],合穴可用于治疗六腑病症,选择刺激两穴,可兴奋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通过神经反射抑制迷走神经的异常兴奋,从而缓解膈肌痉挛[5],治愈患者呃逆症状。因此,穴位按摩可快速减轻呃逆,并且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场所进行,对患者的一般条件没有过多要求,不仅是医护人员,患者家属或者患者本人通过学习后也能做到,而且可以反复进行,其方法简单,效果快,患者无痛苦且无任何副作用,能够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4 结论
化疗是当今治疗胃癌的重要手段之一,合并胸腹水的患者在胸腹水引流期间呃逆的发生率较高,穴位按摩可以有效缓解患者呃逆,且治疗效果优于肌肉注射,易于操作,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