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曲菌发酵特性研究

2019-03-18张江宁杨春张玲丁卫英

中国调味品 2019年2期
关键词:红曲氮源青霉素

张江宁,杨春,张玲,丁卫英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太原 030031)

红曲是红曲霉发酵制成的产品的总称,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由于红曲含有洛伐他汀成分,因此具有明显的降胆固醇和降血脂的功效[1],但是红曲霉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桔青霉素是对人体有害的真菌毒素,靶器官为人体肾脏,具有致癌致畸作用。因此,如何通过提高洛伐他汀、降低桔青霉素含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实验研究红曲米发酵制备过程中碳源、氮源、碳氮比例、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初始含水量、接种量、pH值对发酵过程中洛伐他汀、桔青霉素积累规律的影响,建立了提高洛伐他汀、降低桔青霉素含量的关键控制点。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甲醇、磷酸、95%乙醇、洛伐他汀标准品、桔青霉素标准品。

DIONEX UltiMate 3000 UHPLC+focused高效液相色谱仪;JY92-ⅡN超声波细胞粉碎机 宁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2 试验方法

1.2.1 培养基及试验方法

PDA琼脂斜面培养基:马铃薯切成小块,加水煮烂,纱布过滤,灭菌,备用。

固态发酵培养基:原料20 g装入250 mL三角瓶中,蒸至物料颗粒分散、灭菌。

红曲米制作:挑取1环保藏菌种接种于斜面培养基中,于31 ℃恒温箱中扩大培养1周,接种于固态发酵培养基,培养期间通过补加水使物料的含水量保持在40%~50%,于40 ℃烘干备用。

1.2.2 洛伐他汀UHPLC测定方法[2]

发酵样品处理[3-5]:将发酵样品碾磨,水浴萃取,取5 mL萃取液微滤。

UHPLC条件:色谱柱名称:Thermo Scientific Hypersil GOLD(100 mm×2.1 mm,1.9 μm)。

1.2.3 桔青霉素含量测定方法[6,7]

发酵样品处理:固态红曲样品,40 mL TEF溶液,超声提取,40 ℃真空浓缩至干后加入60 mL甲醇溶解,进行HPLC分析。

UHPLC检测条件:色谱柱名称:Thermo Scientific Hypersil GOLD (100 mm×2.1 mm, 1.9 μm),流动相A为纯水,流动相B为乙腈。

2 结果与讨论

2.1 不同碳源对红曲产洛伐他汀及桔青霉素含量的影响

碳源是红曲霉生长代谢重要的物质之一,分别加入固态发酵培养基中并制成红曲米进行比较,不同的附加碳源对固态发酵产洛伐他汀的影响见图1。

图1 不同碳源对红曲产洛伐他汀及 桔青霉素含量的影响

由图1可知,添加20%葡萄糖、蔗糖、麦芽糖、可溶性淀粉、甘油、玉米粉作为附加碳源时都能不同程度地增加桔青霉素的含量,其中果糖作为附加碳源时洛伐他汀的产量最高,达到14.3 mg/g,此时,桔青霉素含量较低,与其余几种碳源有显著差异,蔗糖、麦芽糖、可溶性淀粉、甘油、玉米粉作为添加碳源时,桔青霉素含量较高,因此果糖可以作为最适碳源。

2.2 果糖浓度对红曲产洛伐他汀及桔青霉素含量的影响

图2 果糖浓度对红曲产洛伐他汀及 桔青霉素含量的影响

由图2可知培养基中不同浓度的果糖。分别选取果糖添加量为20%,30%,40%,50% 4个水平。果糖添加量小于30%时,洛伐他汀的产量不断增加。果糖量增加,洛伐他汀含量逐渐降低,桔青霉素的含量变化不大,综合考虑洛伐他汀的产量和原料利用率,最终选用浓度为30%的果糖作为培养基碳源添加量。

2.3 不同氮源对红曲产洛伐他汀及桔青霉素含量的影响

本实验选用6种氮源大豆粉、蛋白胨、酵母膏、NaNO3、NH4NO3与NH4Cl分别按10%添加入固态发酵培养基中并制成红曲米进行比较,检测洛伐他汀及桔青霉素的含量,实验结果见图3。

图3 不同氮源对红曲产洛伐他汀及 桔青霉素含量的影响

由图3可知,以大豆粉为附加氮源时,洛伐他汀的产量最高,桔青霉素含量较低,与其他几种氮源相比差异比较明显;蛋白胨作为添加氮源时,洛伐他汀的产量较高,但是对桔青霉素合成刺激作用最明显,含量最高;酵母膏作为添加氮源时,虽然含量不高,但是洛伐他汀的产量处于低位;NaNO3、NH4NO3与NH4Cl对洛伐他汀及桔青霉素含量的影响不显著。

2.4 氮源浓度对红曲产洛伐他汀及桔青霉素含量的影响

培养基中不同浓度的大豆粉对洛伐他汀及桔青霉素的影响情况见图4。

图4 氮源浓度对红曲产洛伐他汀及 桔青霉素含量的影响

由图4可知,分别选取大豆粉添加量为5%,10%,15%,20% 4个水平。大豆粉的添加量为10%时,对洛伐他汀的产生积累有较大影响,达到15.3 mg/g,对桔青霉素的产生能力影响不大,因此确定大豆粉的添加量为10%。

2.5 初始pH值对红曲产洛伐他汀及桔青霉素含量的影响

图5 初始pH值对红曲产洛伐他汀及桔青霉素含量的影响

由图5可知,分别用pH为3,4,5,6,7,水呈酸性时,有利于抑制杂菌的生长,但同时酸性过高,导致合成洛伐他汀相对减弱。随着pH 值增加,洛伐他汀的含量增大,当pH值为4.0时,洛伐他汀的产量达到最大值,桔青霉素含量较低。

2.6 发酵温度对红曲产洛伐他汀及桔青霉素含量的影响

分别选用发酵温度为 25,30,35,40,45 ℃发酵12天,对红曲产洛伐他汀及桔青霉素含量的影响见图6。

图6 发酵温度对红曲产洛伐他汀及桔青霉素含量的影响

由图6可知,当温度为25 ℃时,直接影响了菌丝生长及洛伐他汀的生成量。当温度高于35 ℃后,洛伐他汀及桔青霉素产量下降,说明温度对洛伐他汀及桔青霉素的合成途径有重要影响,而不仅仅是对红曲霉细胞的生长影响,因此最适合温度为30 ℃。

2.7 发酵时间对红曲产洛伐他汀及桔青霉素含量的影响

分别研究发酵时间为3,6,9,12,15天时红曲产洛伐他汀及桔青霉素含量的影响见图7。

图7 发酵时间对红曲产洛伐他汀及桔青霉素含量的影响

由图7可知,当培养9天时,洛伐他汀的积累量基本达到最大值,之后下降。桔青霉素发酵至第6天时迅速上升,因后期桔青霉素累积过快,前期洛伐他汀含量较低,因此综合考虑,选择培养时间为9天。

3 结论

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碳源种类及浓度、氮源种类及浓度、发酵时间、发酵温度、pH值对红曲产洛伐他汀及桔青霉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果糖作为附加碳源时洛伐他汀的产量最高,桔青霉素的含量较低;有机氮源洛伐他汀产量大于无机氮源,蛋白胨洛伐他汀的产量较高,对桔青霉素合成刺激作用也明显;随着发酵初始pH值增加,洛伐他汀的含量增大,当pH值为4.0时,洛伐他汀较高,桔青霉素含量较低,当pH值继续升高时,洛伐他汀产量下降;当发酵温度高于35 ℃后,洛伐他汀及桔青霉素产量下降;当培养时间达到9天时,洛伐他汀的积累量基本达到最大值,之后下降,桔青霉素发酵至第6天时迅速上升。

猜你喜欢

红曲氮源青霉素
红曲黄色素的研究进展
“青霉素皮试”5误区,你中招了么
药食两用话红曲
健脾消食说红曲
猪青霉素过敏怎么办
健脾消食说红曲
细菌为何能“吃”青霉素
青霉素的发明者—莱明
去除脐橙白皮层的产酶培养基优化
拉曼光谱分析有机氮源促进乙醇发酵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