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美术语言意识及运用能力培养
2019-03-15陈英萍
陈英萍
摘 要:“美术味”,指的是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能突出表现美术学科特点的独特的风味。“美术味”将美术与语文、音乐等学科区分开来,让美术课堂多点“美术味”,是培养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也是优化教学质量的要求。
关键词:小学美术;美术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策略
美术语言,指造型艺术的基本构成因素,如点、线、形状、色彩、结构、明暗、空间、材质、肌理等,以及将造型元素组合成一件完整的作品的基本原理,包括多样统一、比例、对称、平衡、节奏、对比、和谐等。
一、依托课程内容,学习美术语言
美术语言的认识和学习,需要经过漫长的过程,在每个环节的小学美术教学时,教师要运用一些专业性的美术语言,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让学生在耳濡目染、循序渐进的欣赏、观察、体验和感知的过程中,逐步认识美术语言的各种元素,形成初步的认知,建构美术语言体系。
造型与表现领域教学时,教师应关注对学生的情感激励、思维点拨,鼓励大胆创造、动手实践,促进学生运用艺术表现的方法,将内在的情感和对美术的认识外在呈现出来。“造型与表现”融合了观察与表现的内容,鼓励学生将视觉感受、情感体验,通过美术创作的形式,上升到艺术境界。“造型与表现”知识的学习、技巧的掌握,其目的是提升学生欣赏水平,引导学生认识美术语言的基本要素,并鼓励学生在欣赏某件美术作品时,运用美术语言评述和分享,循序渐进发展学生的美术语言意识和美术语言运用能力。
二、组织造型训练,理解美术语言
造型艺术是美术语言的基础,为发展学生美术素养,培养学生的美术语言意识与美术语言运用能力,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美术语言,有必要重视对学生造型能力的培养。在联想与想象中,创造真实而具有魅力的物体和图画,即为创造力与造型能力的培养过程。小学美术教学,依托造型方法、策略的教学,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贴近生活联想与想象,再展开互动交流、创造实践,有助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美术语言。让学生在造型过程中学会参与欣赏和创造,能逐步培养学生感知美的能力。可以组织学生参与造型训练,展开对美术语言的深入理解学习过程,强化学生的美术语言意识与运用能力,建构美术语言体系。
以“吹塑纸版画”的动手造型训练为例,教师为学生预留动手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有耐心地参与造型训练。在起稿、刻画、固定画纸、印制等过程中,教师恰当指导与激励,科学引导学生在吹塑纸上进行造型。其中有色彩强烈的油画点彩效果、生动活泼的色彩渐变的水彩画效果、木刻版画效果、岩画效果、色彩斑斓的彩色水彩效果。
三、掌握创作方法,表现美术语言
美术语言中包括造型的基本元素与基本原理。为发展学生的美术语言运用能力,有必要引導学生掌握一些创作方法,为学生预留创作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参与动手创作,在创作中表现这些美术语言。学生动手创作,教师可以运用美术语言提示的方法,引导学生“一景多画”,运用不同的美术表现方式,呈现相同的景观,再引导学生运用美术语言,分析不同表现方式呈现出来的效果有什么区别,学生运用美术语言分析不同美术表现方法下,呈现出来的不同感受、特点、意境。在学生听要求做任务,完成“一景多画”,并对比欣赏与感受,运用美术语言评价与分析的过程中,能有效发展学生的表现能力与美术语言运用能力。
以“工笔画”的学习为例。工笔山水画有非常严格的创作技法。首先是线条创作,线条是造型的基础,也是作品的骨干。在实施工笔山水画创作时,其原则是要求线条细腻、严谨、工整。一般情况下,中锋用笔会较多一些。在色彩方面,重点是固有色,选用高雅、艳丽、沉着而统一的色调。学生基于对美术语言的理解,在教师的任务导向下,参与工笔画的创作,结合学生的思考,来表现形状、结构、色彩、空间、肌理等美术语言,在动手操作与表现的过程中,有效发展学生的美术语言意识。
四、组织评析活动,运用美术语言
小学美术教学,为让课堂多一些“美术味”,除了要多组织学生进行美术创作外,还要依托学生的美术创作,或搜集、整理的美术作品,及信息技术辅助下的美术作品,设计一些欣赏、评析性质的美术学习活动。美术学科,也可以说是一门审美学科,学生不仅需要在美术课堂上欣赏美好的东西,还需要引导学生掌握欣赏美和评析美的方法。这是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图像识读、审美判断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都需要教师多组织一些活动,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观察、欣赏、剖析,并进行综合的研究和判断。而评析的过程,即为学生综合运用美术语言进行分析的过程。教师可以借助课堂上学生完成作品后,组织学生进行作品互动欣赏和评价的环节,引导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进行作品评析。依托美术语言,学生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分析画面的优缺点,并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从画作中收获经验和教训,储备到自己的创作思路中,既能提升小学美术教学质量,也能发展学生的美术语言运用能力。
总之,让美术课堂多点“美术味”,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在课堂上多运用一些美术语言进行教学、提示、点拨、点评与指导,让学生学习美术语言,提升学生的美术语言意识与运用能力,有效发展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柏玉英.小学美术语言浅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5(10).
[2]李赛男.论小学美术语言的重要性[J].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