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境探究式”复习课的教学尝试

2019-03-15王春

新课程·中旬 2019年1期
关键词:复习课

王春

摘 要:以“探究食品中干燥剂的成分”为例,阐述如何进行“情境探究式”复习,实现初三化学复习课的高效。

关键词:情境探究;复习课;干燥剂成分

初三化学在第二学期将进入较长时间的复习阶段,最传统的复习方式是知识点的重复再现以及大量习题训练,这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教师也疲惫不堪,教学效果也不理想。“情境探究式”复习将知识隐藏在教学情境中,采用任务驱动和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教学策略,通过组织学生自主活动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完成教学任务。本文以“探究食品中干燥剂的成分”的课堂教学为例进行“情境探究式”复习教学尝试。

一、教学基本思想

本节课以“久置在空气中的生石灰干燥剂中可能有哪些成分”引发学生思考,提出本课要探究的若干问题,构成本节课的问题链,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

二、课堂实录

实验引入:展示一包食品中常用的生石灰干燥剂,取少量样品加入试管中,向其中加水,让学生摸试管外壁。

问题思考1:为什么温度没有明显升高呢?生石灰在空气中会发生哪些变化呢?

设计意图:以实验引入本节课的课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究欲望,也能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知识回顾:CaO+H2O=Ca(OH)2反应放热

Ca(OH)2+CO2=CaCO3+H2O

问题思考2:你能推测长时间放置在空气中的这包干燥剂可能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吗?

设计意图:通过对氧化钙和氢氧化钙性质的回顾,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猜想,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合理的猜想是科学探究的

关键。

学生猜想:①只有氧化钙;②只有氢氧化钙;③氧化钙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

反思评价:这包干燥剂加水后温度变化不明显就一定没有氧化钙吗?

学生讨论后得出若氧化钙含量很少时,能量变化也不明显。

教师说明:如果有少量氧化钙存在,以我们目前知识水平无法检测,现姑且认为没有氧化钙。

设计意图:一方面为确保学生能以目前知识完成对物质的检验,为进一步检测氢氧化钙和碳酸钙的存在降低难度。另一方面也使本节课内容符合科学性和严密性。

问题思考3:怎样利用提供的药品和仪器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呢?

(仪器:烧杯、试管、药匙,药品:酚酞、稀盐酸)

活动探究1:(1)取少量干燥剂在烧杯中,向烧杯中加水,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观察现象;

(2)取下方沉淀物滴加稀盐酸,观察现象。

归纳小结:酚酞试剂变红说明有氢氧化钙,固体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有碳酸钙,所以猜想③正确。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运用物质的性质检验物质的存在,在检验物质的过程中巩固对物质性质的认识。学生在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本活动的设计、实验操作和获得结论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反思评价:固体加水后有不溶物即有碳酸钙,对吗?

学生评价:不合理,因为氢氧化钙微溶,在水量不足时也会沉淀。

问题思考4:你会测定这包干燥剂中各物质的含量吗?

设计意图:将定性实验探究过渡到定量实验探究,使探究过程层层深入。

资料卡片:测定混合物中某物质含量时通常用化学方法使该物质转化为气体或沉淀分离出,再测量气体的体积或沉淀的质量,或者称量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差,代入化学方程式计算。

设计意图:定量实验对学生的要求更高,通过资料提示,给学生提供一个设计定量实验的思路,也体现定量实验测定的一种

思想。

学生活动:分小组设计实验方案并组装实验装置。各小组派代表用展板展示实验装置。四个小组都完成后,每个小组派代表给大家介绍本组设计方案。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并练习仪器连接、组装等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同时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

演示实验:选择第2组最简单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测定。取5克生石灰样品和20克浓度为30%的浓盐酸。

步骤:1.称量反应前药品和实验装置的总质量;

2.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加入浓盐酸,观察现象;

3.称量剩余物质和实验装置的质量;

4.计算并得出结论。

问题思考5:若想准确测出碳酸钙的含量,必须让碳酸钙完全反应,那盐酸至少需要多少克?

分组计算,通过问题的提出和计算结果的分析,让学生在定量测定实验中学会考虑所用试剂的量以及如何计算所需反应物的量。

观察刚才的实验已没有气泡产生,再次称量剩余物质和仪器的质量。

学生活动:计算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数据分析和运用能力,练习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反思评价:在刚才的实验中可能有哪些误差?

学生小结:1.浓盐酸有挥发性,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使测量的二氧化碳质量偏大,导致碳酸钙含量测定结果偏大。

教师解释:使用浓盐酸是为了加快反应速度,缩短实验时间,但是会带来实验误差。

2.二氧化碳逸出时会带出部分水蒸气,也会导致碳酸钙含量测定结果偏大。

问题思考:其他小组设计的方案中又有什么问题呢?

学生小结:方案1中二氧化碳会有部分溶于水,导致测量的碳酸钙含量偏低,可在水面加一层植物油,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

演示实验:用如图5所示装置,向锥形瓶中加水,观察现象。

问题思考6:导管口为什么会有气泡产生?

学生:因为加入一定体积的水会排出锥形瓶中的空气。

问题思考7:方案1和方案4中加入盐酸的体积会对测量二氧化碳的体积有什么影响?

设计意图:加入的液体试剂的体积对测量产生气体的体积的影响对于学生有一定的难度,通过实验演示和问题的设计,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反思

本节复习课以探究久置空气中生石灰干燥剂的成分展开复习将真实的教学情境转化为学习任务,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通过合作探究解决实际问题,完成学习任务,整节课的设计实现基础知识和实验探究的融合,定性實验与定量实验相结合,体现让学生在复习中探究,在探究中拓展,提升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这样的复习课堂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积极性,也提高了复习课的效果。

猜你喜欢

复习课
如何上好九年级英语复习课
如何提高高中英语复习课效率
小学数学复习课的功能之浅见
谈谈如何上好小学英语复习课
在趣味情境中构建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