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年磨一剑

2019-03-15代云霞

新课程·中旬 2019年1期
关键词:主动性人文教学

代云霞

摘 要:为师已然十三载,常战战兢兢,诚惶诚恐,生怕自己真的变成一“毁人不倦”之庸师。于是乎,备课时叹息,讲课时战栗,课后又复汗颜,嗟惋不已——总叹自己生性驽钝,无过目不忘之本领,无洋洋洒洒滔滔如江河流水之口才;而育人方面更无先贤者之气度魅力,三言两语即能使学生心悦诚服,使他们“亲其师而信其道”,是故时常小心“结网”,努力继续学习“充电”,但求无愧我心!感慨之余,欣然下笔,以录近年所得,谨期大方之家不吝指正。

关键词:教学;人文;主动性

经过多年磨砺,现终于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和风格。然每每备课,翻看教师用书、优秀教案、文章内容相关资料,亦喜亦忧。喜者,大开眼界,总有许多我从未见之观点、材料让我大快朵颐;忧者,我已届而立,竟有如此多知识未曾听闻,何时方能立于巨人肩膀,有所大为?再者,新课程教学理念讲求“以人為本”,“以生为本”,然据我来看,这一理念我在教学中仍贯彻未透——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并未最大化调动,学生潜力尚未尽力挖掘。故定下目标:让学生既能得智慧之开光,又能尽力发挥自己的快乐于课堂之上;而我亦能每于课下之余,欣然忘食,沉醉于我所创造的课堂“艺术品”中,并乐于潜心反思。

目标易定,躬行实难。故每于课前,必如履薄冰,心惴惴焉。办公室同侪常谓吾何恐之有——为师几近五年,早必轻车熟路矣!余亦哑口难辩,作木鸡状。然吾师父语重心长:“此乃汝晋阶之良机,可见你已入‘见山非山,见水非水之佳境,如能潜心用思,且手不释卷,牢记为师之终极关怀,必有大进!”听罢,余切切急功之心方歇,只常感黑暗中东突西撞,难觅出境之门,惟多揽卷,诸多名师讲课法宝,如魏书生“读书六步法”,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革命》《听王荣生教授评课》、苏静老师《凭什么让学生爱上你》等教学之书多有寓目。至于唐诗、宋词、史家文章,亦有涉猎。偶有课上,忽若福至心灵,妙语如珠,开阖有致,学生目光炯炯,闪烁智慧顿悟之畅悦;而在己,更觉似春风拂面之馨暖,秋风怀袖之飒爽,真个是三万六千个毛孔都舒畅无比!故顿悟:为师之终极关怀非学生复何?若学生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教师教之目的不是最好的实现吗?自后心中亦增为师需勤之感,故益发勤恪于备课,讲课,课后反思,虚心求教,览当时贤者之文,视频教学,甚而理论著作,他人网络点评等,真日有进益,颇多有悟。

新大纲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则进一步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提高语文教学的“人文”含量,是每个语文老师努力的方向。为此,我想必须改变旧的教学理念,加强自身文化建设。

第一,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活动的主人,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突破“唯我独尊”“唯我独能”的观念,努力营造一种宽松自由的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性、自觉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第三,充分利用教师的知识、经验和课堂组织者的优势,创新教法,精心施教,引导学生完成创造性的自我塑造。

同时,我深知理念的改变如果没有行动的执行,那再好的理念也是空想,于是,我想我将新课程的理念在以下五个方面的实践中来具体实现:

第一,知识的传授和掌握方面,追求结果和抓学习过程并举。结果固然重要,但是获取结果的过程也同样重要,因为这才是“授人以渔”的不法二门。

第二,教和学的方式方面,因材施教与因材择学并举。对于因材施教,已是老生常谈,我暂且不多置喙;然而因材择学,确是非常重要,这个“材”,我理解为“教材”,一个优秀的教师必然对所授教材进行充分的二次消化,并对有了总体学习目标和方向,甚至可以细化到每学期、每单元,甚至每课,那么,对教材,完全就可以有“烹小鲜”的得心应手之感——因为对教材的熟悉,教师可以很容易“抓重点”“化难点”,轻松完成教育教学目标,甚至可以留出大量的时间带领学生看课外书,或者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演讲、辩论会等活动。因为语文学科,真的要“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才能真正学好,课堂里的“真空的”“半瓶水”,远远不如生活实践这浩瀚的海洋广阔有生命力,我觉得我必须有这种“大语文观”。

第三,学习主动性的调动方面,认知和情感相统一。我深深觉得认知如果没有情感的导向,那么这种认知只是孩子内心中永远沉睡的黑暗一角。但是,有了情感导向,那么,我们的教育教学会事半功倍,会唤醒孩子的自我意识,这样才能让孩子有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苹果之父乔布斯说“生命短暂,所以不要浪费于重复别人的生活”“要有勇气追随心声,听从直觉——它们在某种程度上知道你想成为的样子。”所以,我的至高目标乃是听从自己心灵的声音,创出一己独特之教学之路——让学生和我都快乐徜徉于知识的圣殿,在智慧上碰撞,在灵魂上相偎依,在人格上互相取长补短不断地完善,做到真正的教学相长,和谐共进!

十有三载已逝,我渐感教育教学非仅一技而已,乃是学识、爱心、专业技能等均得厚积若百川东注,方能有火山喷涌不可遏止之薄发,挥洒从容似庖丁解牛,始能对学生润物细无声!于是余有叹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生命不止,追求不怠!

参考文献:

[1]王珏.初中语文教育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2]钟珊瑜.初中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及其实现探讨[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3(7):160.

猜你喜欢

主动性人文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人文绍兴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初探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预学的实效性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