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角下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2019-03-15李国平

新课程·中旬 2019年1期
关键词:教学有效性初中历史核心素养

李国平

摘 要: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下,科技发展已经呈现出一种高速性、全面性的特点,尤其是网络的普及使得中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之间的文化的激烈碰撞,对广大青少年的思想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那么在初中历史学科教育教学事业中,如何才能保证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得以传承并发扬光大,如何才能保证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的充分激发,如何才能保证学生对中国发展历史的深入了解,如何才能以更加客观、正确的态度对待生活、对待社会,都成为广大初中历史教师的重要研究课题。在此对核心素养视角下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进行简要探究。

关键词:初中历史;核心素养;教学有效性;策略

历史学科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人物、事件、学说、艺术、文化等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学习历史,可以让学生获得历史人物在为人处世的过程中所积累的宝贵经验、方法和教训,让学生的智慧得以不断地积累与丰富;学习历史,可以让学生获得对社会发展进程的整体认识与客观分析,可以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生活;学习历史,可以让学生对世界发展过程中的血与火、刀与剑、战争与和平进行更加深入的剖析,让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永恒真理,进而促使学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进而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所以说学习历史对于学生的核心素養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故此,以初中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目标,不断强化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教学,成为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环节。

一、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素养

初中历史核心素养当中的唯物史观素养,是学生需要掌握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进行客观分析的能力,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通过唯物史观来对历史进行全面的解读与客观的剖析,学生可以对历史的发展趋势进行更加准确的把握,从而形成正确的科学发展观,进而提高在生活中认识社会、解决现实当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教师如果还采用传统的方法开展教学活动,要求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具体发展情况以及发展意义进行死记硬背的机械记忆,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受到沉重的打击,也就不可能更加积极地对历史事件进行耐心细致的观察,不会进行深入客观的理解,也就无法保证教学的有效性,更加不会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所以教师可以采用组织学生进行赏析、对比、辨别的方式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唯物史观素养的高度提升。

例如,在讲解《拿破仑的文韬武略》一部分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就组织学生针对拿破仑的功与过进行了激烈的辩论。认为拿破仑的功大于过的学生认为拿破仑制定并颁布了《拿破仑法典》,对现代法律体系建设都具有鲜明而深远的意义;把革命的思想传播到了更为广远的地区,对君主立宪制度形成极大的打击;他是一名军事天才,他的很多战例都广为传颂等。认为拿破仑过大于功的学生认为拿破仑一再发动非正义战争,掠夺和奴役欧洲各国人民,给其他国家带来了无尽的灾难,同时连年征战也把法国人民带入了水深火热的生活之中,所以他的过大于功。这样的辩论活动让学生对拿破仑的一生有了更加正确的认识,辩证唯物主义的理念得到了形成,教学效果自然得到了保障。

二、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

时空观念素养是指学生把历史事件与发生的特定的时间与空间进行联系、分析、探究的观念与素养,学生能够按照正确的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把历史事件进行还原,把人物与现象进行有机整合,进而对不同历史状态之下发生的特定的历史事件进行正确的认识。

例如,《全球战火再起》一部分教学中,涉及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知识点太过于繁杂,学生不容易掌握,理解难度较大,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采用了数轴的教学方法,首先画出了一条数轴,数轴是以历史事件发生的特定时间作为单位的,数轴上方记录着特定时间发生的特定事件,数轴下方记录着特定事件的特定意义。譬如时间点为1939年9月,上方标注出“闪击波兰”这一历史事件,下方标注出“二战爆发”的事件发生的意义;时间点为1941年6月,上方标注出“苏德战争爆发”,下方标注出“战争范围扩大”;时间点为1944年,上方标注出事件为“诺曼底登陆”,下方标注出“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时间为1945年9月,标注事件为“日本投降”,其意义为“二战结束”。这种以画数轴为形式的教学模式把二战的事件、意义统一规划出来,一目了然,同时还让学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整体走向有了一个明确的认知,提升了初中历史学科教学的有效性,更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时空观念,实现了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

三、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史料实证素养,是指学生需要具备的获取历史史料、分析历史史料,运用切实可信的历史史料来重现历史进程的态度与方法。对历史史料进行研究是对历史进行研究的唯一途径,通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分析,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证精神,提升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研究、重构的科学素养。

例如,在《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一部分教学中,教师就组织学生开展了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让学生使用查阅图书、上网搜索等方法开展广泛的资料搜集活动,让学生对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和战关系,张骞出使西域的时间、路线、意义,西域都护的设置,“丝绸之路”的建立过程及意义,班超经营西域,甘英出使大秦,汉秦使臣往来等历史史实的相关资料进行了广泛的搜集和整理。在搜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的史料实证搜集和探究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发展,并从中学习了张骞克服重重困难,最终不辱使命的高贵品质,培养了学生不畏险阻、勇于进取的精神;在对丝绸之路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方面的重要作用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真正认识到了中国在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之后教师又结合“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与建设和学生进行了更加深入的交流,促使学生对中华民族在世界经济中的引领作用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更加强化了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提高了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四、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历史解释素养,就是以相关的历史史料为探究的依据,以对史料进行理解为探究的基础,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的分析与客观的评价,进而从中获得正确的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对历史史实进行多种形式的解读,从多种角度入手,从多个侧面进行剖析,进而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进行客观的评价和深入的分析,并从中获得全面发展、客观辨证的分析眼光与态度。

例如在《探究〈清明上河图〉展现的社会风貌——学习与探究之二》教学中,教师就组织学生对《清明上河图》进行了细致的解读与剖析,要求学生使用更具生活特色的语言来介绍《清明上河图》中更具生活气息的场景,从而体验宋代那种繁荣、昌盛的社会生活,对宋代的人民在日常的娱乐活动以及传统节日等方面形成更进一步的认识与理解。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通过相关史料获得了对宋代社会风貌的正确认知,同时还在此过程中获得了更多的探究乐趣,形成了愉悦而独特的情感体验,并能够在《清明上河图》构成的情境中获得特定的感知与认识,提高了使用自己的语言来对历史事件进行解释的能力,提升了教学的效果,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五、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

家国情怀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需要形成的一种社会责任以及产生的一种人文追求。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历史事件进行正确的判断,对事件的历史价值进行精确的感知,用辨证的观点去从历史事件当中提取正确的价值倾向。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形成对于自己的国家、民族、人民的热爱情感,形成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需要认识到中华民族历史的悠久与璀璨,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形成高度的自豪感;需要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认识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要树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意识,能够用正确的理念去对待自己的学习、生活。

例如,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一部分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学习了从“九一八”事变开始,日本帝国主义开始对中华民族进行侵略,到卢沟桥事变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到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中暴露出的日本帝国主义的残暴本质,到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而促使国共两党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到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的阶段性胜利,最后到中共七大的胜利召开为抗战胜利指明道路、奠定基础,让学生对抗日战争的整个发展脉络有了一个更加整体的感知,对抗日战争在中國近代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充分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的残暴本质,感受到中国抗日军民不怕牺牲、顽强斗争,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奉献出自己的青春与热血的高贵品质,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强化了美好生活来之不易,一定要努力守护的意识,从而实现了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

总而言之,初中历史教学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历史学科知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加正确的世界发展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进行学生的人格品质塑造,并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与评价的能力,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为学生的全面均衡发展奠定更加牢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田春苗,范英军.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中学历史教学三着力点:以“评价秦始皇”一课为例[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7,18(1):42-46.

[2]夏宏业.谈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8(2):110-111.

[3]张冬萍.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中学),2018(1).

[4]王燕飞.基于初中历史教学需求下的核心素养培养分析[J].内蒙古教育,2017(8):124-125.

[5]蔡丹,王军,付琰,等.中学历史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A].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性研究科研成果集[C],2016.

[6]卢慧敏.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中学历史教学探微:以“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7(4):108-109.

猜你喜欢

教学有效性初中历史核心素养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