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尝试

2019-03-15杨荣华

新课程·中旬 2019年1期
关键词:学科素养初中地理自主学习

杨荣华

摘 要:随着“互联网+”行动计划的不断推进,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平台,正确处理好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关系,让互联网与传统地理教学进行深度交汇融合,改革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地理课堂教学

效果。

关键词:互联网;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学习兴趣;学科素养

地理是一門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互联网+”背景下对新的教育技术的应用更为广泛。我们教育的对象主要是“05后”的青少年,他们是互联网的“土著居民”,是智能时代的主人。将“互联网+”技术运用到中学地理课堂,发挥学生的网络技术优势,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一、“互联网+”背景

2015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马化腾提交了《关于以“互联网+”为驱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建议》的议案,表达了对经济社会的创新提出了建议和看法。2015年3月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2018年6月4日,李克强总理在宁夏考察时说,运用“互联网+”促进重点民生领域改善潜力巨大,深入推动“互联网+”行动,让那些目前难以直接配置更多优质资源的基层和贫困地区的群众,也能更方便获得好的公共服务。李克强总理6月4日考察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中学“互联网+教育”发展状况。7月20日,教育部科技司司长雷朝滋一行到宁夏调研教育信息化工作并召开“互联网+教育”示范省(区)座谈会,听取了宁夏“互联网+教育”工作汇报。

二、“互联网+地理”教学模式架构

1.互联网+地理的优势

初中地理学科的许多知识,诸如地形部位的辨识、山脉河流的走向、地球自转公转等,都需要学生通过形象化的感知来理解,深化记忆。传统地理课堂教学,由于教学时间与教学设备的限制,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更多的是依靠书上的图画与自己的联想来理解。“互联网+教育”的产生,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打破了时间与空间限制,还能够为学生提供音频、视频与图片等各样的素材,实现了学生地理学习时间与空间的延伸。

2.地理视频运用

通过教师自身录制和在网上搜索相关地理教学视频,经过加工整理辅助地理课堂教学,学生可以利用视频预习自学,也可以在课后对没掌握的知识点重学。教师还可以发动在线直播,让学生参与互动,对有疑问的地方当场解答,从多种渠道达到学生掌握本节内容的目的。

3.地理微课系统

“互联网+地理微课”具备以下三个特点:(1)“互联网+地理微课”针对某个或某几个地理知识点进行集中讲解。(2)地理微课视频兼容性极强,可以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上播放。微课视频时间较短,没有有线网络或无线局域网的情况下,用户通过移动数据流量也可以进行观看学习。(3)地理微课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可以进行观看学习。

三、“互联网+初中地理课堂”的应用

教师备课时从地理资源网上多搜集地理教学素材,把所有的视频、微课、反馈练习全部整理好,并在每一章都配套好检测试卷。这些网络素材和配套练习很好地补充了传统地理备课。

在课前安排学生进行微课学习,并将自己观看微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发布到微课评论区域或记录下来。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课堂教学。以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3节《世界的地形》中“如何绘制等高线地形图”为例利用微课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知识点。采用“地图+动画”的形式,将立体地形转化为平面的等高线地形图。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能更直观地学会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初步了解等高线地形图。接下来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拓展与本节内容相关的知识。

上课时,如果课堂上需要学生回答问题,可以启用“抽奖”模式,教师做一个小程序,被抽中的学生来回答问题,课堂气氛很活跃,孩子们的关注点都在课堂中,学习的效果也非常好。老师给出一个讨论题,学生可以利用手中搜索到的资料和互联网资源进行讨论。

课后,学生可以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发送到答疑解惑页面,老师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解答和互动,如利用课余时间在手机APP页面上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四、“互联网+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

1.在进行网上学习的过程中,网上学习、探讨的时间不宜过长。要注意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活动交流。

2.在利用互联网教学时,要注意网页安全,做好对学生的监管。不能让学生受到不健康的网页和网络游戏的毒害。

3.利用“互联网+”上课,不能忽视教材资源和课堂交流。上课时,不能单纯地依赖网络或电子白板,要正确处理教材和网络资源的关系,要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传统教学的各个环节不能因为网络教学而忽视。我们要做的就是将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在的技术手段取长补短、完美结合。

4.老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学会鉴别课程资源的有效性。现在网上的课程资源五花八门,教师在设计内容的时候要精挑细选,选择的视频和微课尽可能是最好的,选择的试题应该是广覆盖、少重复。

总之,“互联网+”丰富了地理课程资源的内涵,扩大了地理课程资源的外延。我校地处西北三线城市,目前对它的利用还只是初级阶段,如何更好地认识、挖掘、建设和利用“互联网+”,推动地理课程改革,还需不断努力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刘景奎.“互联网+地理课堂教学”的尝试与思考[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23).

[2]张京京.互联网背景下的地理教育新主体[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24).

猜你喜欢

学科素养初中地理自主学习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