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堂·新流程·新探索

2019-03-15陈克军

新课程·中旬 2019年1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模式新课改初中语文

陈克军

摘 要:传统语文教学基本现状:“统”(内容统一,目标统一)、“偏”(偏重知识,忽视能力)、“死”(教师死教,学生死学)、“费”(费时费力,效率不高),传统语文教学对认知能力和“何以为生”是存在缺陷的,直接影响着一堂课是否有效高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把“积极探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课程改革的核心在于如何把握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新课程强调以“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既要重视学生的认知过程,又要重视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课堂教学作为教育者的主战场,教师如何排兵布阵,调兵遣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过程,影响着教学效果和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开发。面对新理念、新模式,语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应全面的定位思考。如何创设情景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上探究创新,不断探索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教学新思路、新

方法。

二、新模式理论支撑

1.“有效教学”理论

(美)布鲁姆认为教学的目的是发展和扩大概念图式和心理技能,从而引起行为的变化。只要提供相应的材料,给学生充分的协助和要求,即可使学生掌握学习的过程,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预定目标。这种教学关键核心在于教师是否对学生个体特点所需要的非智力因素给予帮助和调动,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智力因素不是学生学习完成的决定性因素。有效教学应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真正把课堂交给学生。

2.建构主义理论

皮亚杰提出的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掌握知识是在特定的学习环境下,通过教师引导和学习同伴的合作探究下形成学习成果。学习要通过个体,利用相关资源,建构自行学习模式。建构主义强调自主学习、自我发现、自觉探索,获得新知识、新方法,培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等。

三、语文新课堂教学模块

我们创新性做法和措施是“三环、六元、九式”大课堂,是以自主学习为前提,合作探究、交流展示为主线,教师导演为辅助的课堂,我校“三环六元九式”新型大课堂教学模式,由以下几个主要模块组成:

1.情景导入(3~5分钟)

教师或者学生通过语言、动作、设备、环境、活动和音乐绘画等手段,制造出一定的生活情景,创设一种特定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激起学生的兴趣。

2.预习讨论(10~15分钟)

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在导学案中的收获,还可以提出不同的见解,可同桌之间问答,也可组内交流,发表不同的看法,师生共同互动。

3.合作探究(15~20分钟)

没有合作就没有学习的原动力,新型课堂重视同伴互助学

习,充分利用团队合作、集体智慧、共同进步、分而合一的方式,学习小组就是解决同伴互学、群学的问题;合作学习就是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与人合作的技巧,与人合作、帮助他人也会提高自己,让语文课堂充满活跃气氛,真正能调动每位学生参与其中、乐在其中。

4.定向展示(10~15分钟)

老师只当导演,根据知识点的难易程度确定展示成员,展示时教师要适时点拨、启发、引导,对课堂进行有效调控。

通过这样的语文教学课堂模块,能够让学生体验到作为课堂主人翁的愉悦和激情,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和创造力,学生自主学习占70%~80%;学生合作探究占10%~20%;教师点拨难点占10%,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探索實践新流程

(一)一环:“学”——学生自主预习

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至关重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作用。为此,教师必须先教会学生如何预习,如何采用有效方法进行

预习。

1.课内预习指导

教师在初期把预习指导安排在课内,每节课后安排5~10分钟作为下节课预习时间。教师根据导学案进行当堂预习指导,根据导学案的学习目标,提示预习的注意事项和要求,引导学生自学、互学和群学,养成掌握课前预习的步骤和方法。

2.课例预习专门指导

选取典型课例导学案,结合课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预习方法指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结合自身的能力,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

3.常规预习和重点预习双管齐下

听说读写的常规预习必不可少,学生必须解决语文的基础知识。其预习的方法建议可采用以下几点:读、画、查、议、记、列、思。

读:指导学生预习时要求粗读“预习提示”或“阅读提示”,能读懂文章、读懂教材、读懂主题、读懂意境、读出心得体会。

画:用圈、点、勾、划、记的方法找出文中的生字新词,不理解的句子、段落并标疑以便在听课时引起重视。

查:查工具书,查阅相关资料,尝试解答重点难点,开拓学习资源的渠道。

议:组织6-8人学习小组,由学习组长负责组织交流,小组成员把预习中出现的问题通过互议,解决问题,可在互议时求教老师帮助解答。

记:让学生认真记录下预习过程中的点滴收获和问题。(可以是书上的内容摘录或自己的整理所得或提出的问题)

列:小组必须指定一名组员专门负责汇总小组讨论中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便于提交大组探讨。

思:读课文时要思考,查资料时要思考,对遇到的疑惑要思考。预习课文时一定要善于思考,只有会思考的预习,才是真正深入的预习。

另外,预习形式多样化,更加符合不同层次学生不同学习内容的要求,教师可以根据学习的不同内容作适当调整和变动,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预习的需求和兴趣。

4.思考质疑,拟讨论题

(1)提出值得揣摩和需要讨论的问题,记录在课本或预习笔记本上。

(2)编拟出预习检测的题目。

(3)复习课还可编拟出复习检测题。

5.通过设计导学案的预习作业,让学生了解课文基础知识和疑难问题,掌握相应的知识点,有利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提高学习方法的能力。

(二)二环:“议”——小组探究合作展示

1.检查学生自学情况,建议可采用以下方式:

(1)课前检查。小组长在课前对学生的导学案和预习情况进行检查,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预习后存在的疑难问题,对疑难问题进行汇总。

(2)语文基础知识部分由中等生负责在小组内当堂掌握。

(3)对汇总的疑难问题,小组内由小组长主持进行合作谈论解决,对小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再次汇总提交班级大组。

(4)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了解情况。

(5)当堂检测。针对导学案中重点、难点进行测试,然后针对测试中出现的问题展开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点面结合,重在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促进学生必须去认真预习和参与小组讨论。

总之,课前预习是新课程教学的关键所在,搞好了课前预习,才能有效推进其他环节的学习,解决好课前预习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才能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指导学生进行不同方式的预习,在教学中充分重视课前预习,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小组的定向展示

完成小组组内互学讨论后进行定向大组展示,语文科任教师分配学习任务给指定的展示小组。定向展示的小组由大组长把展示的任务分配给一名中等层次组员展示,目的是展示小组个体无法解决的问题或疑难生成的问题,便于教师把握学情,进行组间展示。

没有展示任务的小组则根据课堂情况自主学习,必须专注倾听、勤做笔记、准备点评,及时提出疑难解惑。课堂展示不是“预演”,展示是一个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展示是把本小组在合作学习后,把重点难点和存在的问题分享和提出来,展示环节是真正能让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疑难点、主体性都得到体现的环节,能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三环:“导”——教师引领指导

在教师语文新课程引导过程中,建议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愿意学习。

2.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3.让学生体验式学习,促学生主动获得满足感。

4.创设参与与交流的空间,促学生互动交流合作生成。

5.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进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教师在学生“自主预习”中“导学法”;“合作学习”中“导思路”;“课堂展示”中“导要领”。教师作为总导演应该始终站在高处,俯视着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他们自然而然地走上认识的“高台阶”,思维的“快车道”。

五、反思、导向

且听且看,细细思量,语文教学在新理念、新模式、新探索的驱动下,从传统到现代,有了很大的转变,呈现出了许多新气象。但教育教学的观念变革与手段现代化不是对传统的颠覆和否定,长期以来凝聚着我们智慧的传统的精华需要继续传承和光大。

新型语文课窥一斑而见全豹,没有读就没有语文,没有读就形不成语感,没有读就达不到个性理解和情感升华,没有足够的阅读基础,其他的语文活动就是空中楼阁;语文教学不能抛弃板书设计,直观的汉字书写对课堂教学帮助很大,好的板书设计有着无与伦比的美感,给人无尽的遐想和享受;语文教学灵性的文本解读不可少,文本解读势必增强问题的生成和探讨的深度。听、说、讀、写是语文的基本功,这些传统不能丢,新模式语文课堂教学不应该缺少应有的传统品质和味道。

参考文献:

[1]尹承浩.初中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08.

[2]宗桂红.自主、合作、探究:语文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研究,2007.

[3]周骁胡.奉化高级中学构建有效教学课堂之实践案例[J].新课程教学,2012.

[4]张金明.语文课堂教学的现实追问[J].新课程学习,2010.

注:本文是福建省建瓯市教育科研2017年度立项课题“课改模式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流程设计的探索与研究”(课题批准号:B17029)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模式新课改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构建中学政治生活化课堂的实践与研究
“五步探引”课堂教学模式下对《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运用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高中化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