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实践三谈
2019-03-15杜文芳
杜文芳
一、寻找合适的识字方法
统编小语教材中,低年级汉字的教学是识写分开的。会识的字和会写的字要求不同,要求会识的字只需做到“见其形读其音”;要求会写的字则不仅要会写,还要懂其意思,并学习在表达中运用。所以,在识字教学中,并不要求把要认的字逐个进行字形分析,甚至要求学生抄写;也并不一定要求学生用结构法、偏旁部首替换法等进行字形的分析与记忆。
教学时,应遵循儿童认知的规律,把识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整体把握。正确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寻找最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调动学生主动识字的积极性。例如:用游戏和猜谜法识字,学生是非常感兴趣的,而且学得快,记得牢。我在教学生字“弟”时,编了一条字谜:“头戴兔耳帽,身穿弓字衣,一只脚站立,一只脚翘起。”学生一边念谜语,一边表演动作,乐不可支,一下子就记住了“弟”字。又如识“碧”字,让学生来编一条谜语记住它,有的学生能在教师引导下说出:“王先生和白先生坐在石头上讲故事。”并能按上下结构“王、白、石”的顺序正确写出来。学习“攀”字时,我请学生认真观察字形,并记住“一树林,两把叉,你说它很大,我敢用手拿”。引得学生哈哈大笑,很快就记住了这个难写的字。
教学中,我们还要把识字放在课外实践中,只有让学生感受到识字的好处,学生才会重视识字。因此,要让学生通过认识身边的商品名、路边的广告招牌、读有趣的书、看报等来加强识字练习,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识字,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用字。
二、講求教学形式的实效性
教材提供了不少生动活泼的训练形式,启发教师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学生创造更多更好的实践机会。但是,过于追求花样形式而忽视课堂教学的实际和效率,就会华而不实,走向另一个极端。
例如,一位教师在上口语交际课《猜谜语》时,她在课前花了很多心思,制作课件,搜集了上百条谜语并制成猜谜灯,花花绿绿地挂满了讲台。课堂中形式多样,一会儿映示多媒体课件,一会儿变换学生的座位,组成新的学习小组,一会儿让学生摘猜谜灯,教学花样多而新。但学生自始至终并没有多少说话的机会,跟着“形式”转来转去,茫然无措,没有交际互动起来,更不能大胆说话,表达自己的欲望或感兴趣的话题。
如果把口语交际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效果则完全不一样。我在教学口语交际《买文具》时,课前先布置学生到商店的文具柜台前买一买文具,了解一下文具的范围、价格、质量好坏,甚至和售货员的语言交谈应注意什么,然后在课堂设立了几个文具柜台,让学生进行象征性的现场购买活动,并注意使用专用的礼貌语言。上课时,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采买”,并能把这次活动完整有序地说出来,而且语言优美、通顺。《买文具》的教学我并没有制作课件,也没有多少形式上的花样,但我觉得这节课上得很精彩。
可见,口语交际能力是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口头表达培养出来的,在进行“口语交际”时,教师应精心创设与实际生活相类似的交际情境,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从而激起学生想说话的欲望、热情,积极主动地进入情境,提升思维想象和口头表达能力。
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并不一定靠自始至终的花样形式。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过多的游戏活动,结果是学生读书时间、说话时间被占用了,教师板书被代替了,空间思维也被剥夺了,教师的引导也被省略了。这样看似丰富多彩、实际课堂效率很低的教学方式实在不可取。
三、追求个性发展与学习习惯相结合
在语文课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似乎成了一种时尚,有些课堂自由到学生连看书、写字、执笔的基本姿势都不正确,课堂气氛过于活跃,发言大喊大叫、活蹦乱跳。这样既影响了教学质量,又影响了身心健康,还直接影响了他人的思维与学习。
其实,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给学生一个自由空间并不等于放任自流,不等于不要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必须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总结传统学习方法的同时,我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制定了如下习惯培养:(1) 每篇课文在课前至少读两遍,做到眼到、口到、心到。(2) 课前预习三步走:一要按规定书写生字词,查字典解决难懂词;二要摘录文中好词佳句,说明喜欢的理由;三要有质疑,鼓励提出问题的学生。(3) 培养学生进行单元复习和总结的习惯,总结的过程是再消化和吸收的过程,总结得好能培养学生的能力,而单元复习则是引导学生把功夫用在平时。(4) 培养学生读书看报的习惯。(5) 培养学生“随时记录的习惯”,记录生活中的见闻趣事,妙语佳言。(6) 培养学生诵读记忆的习惯。传统语文教学所谓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强调了读的重要性。(7)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争取每天有半小时的阅读时间。以上做法不仅是对《语文课程标准》的落实,而且使学生养成了终身受益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
(作者单位:湖北省仙桃市汉江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