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不尽的于永正

2019-03-15陆志平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9年1期
关键词:于永正教材儿童

“儿童的语文”是于永正老师长期实践的结果,这五个字早就呼之欲出,“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是这个道理。“儿童的语文”的内涵,是形神兼备的,需要我们学习研究领悟,所谓“心领神会”,特别要注意的是神。

学习研究推广于永正,需要从于永正这样的一个人物、他的思想、他的教学思想出发,寻找合适的方式。

一、学习研究推广于永正,要把握于永正老师“儿童的语文”的精髓

其一,于永正的语文就是儿童的语文。儿童的语文,不是教师的语文,不是成人的语文,不是教材的语文,不是专家学者的语文,是活生生的儿童的语文,而不是简单地说只是这个年龄段的语文,不是中学的、不是大学的。他是为了儿童的、属于儿童的语文。从教师、教材走到儿童那里去,这就是于永正。所以他就要有童心,所以他把自己当成一个儿童,所以他能蹲下身子来,尊重儿童。他对于不同的儿童是一样的尊重,但他有不同的方法,多样的方法。同样的一篇课文,在不同的地方上得不同,因为孩子不同。因此,于永正“儿童的语文”,是尊重儿童、贴近儿童、蹲下身子看儿童,自己也渐渐地变成一个儿童,这是怎样的一种境界!

其二,于永正“儿童的语文”是课堂上的语文。他的生命是在课堂。有人把他和袁隆平相比,我觉得是非常合适,他的理论是写在课堂上的。他的每一个行为都体现了他的思想和理论。他不是在学院里面,也不是在书斋里面成长起来的。“儿童的语文”,也不是写在书上的,而是写在课堂上的,是用他的生命写成的。他的贡献主要不是在课程层面,也不是在教材层面,他就是在教学这个层面。徐州有一个非常好的语文团队。张庆老师非常全面,对小学语文的研究到了一个炉火纯青的地步。但是,他的主要成就在教材。高万同老师教学也很好,教材也做了贡献,但是他有特点的是一些理论研究。高林生老师是有名的万人迷,语文培训时往台上一站,台下就鼓掌。于永正和他们相比,于永正的生命是在课堂,他主要的贡献、主要的成果是在课堂。我们学习的于永正是课堂上的于永正,我们没有必要还要帮这个人发展什么,他就是这个,足矣。

其三,儿童的语文超越了一般的模式。你想去找一个什么模式、模型,不是太好弄的,为什么?他已经到了一个挥洒自如、出神入化、春风化雨的境界,他是非常巧妙地高超地不着痕迹地把儿童带进了美妙的语文世界,这就是于永正。如果我们想要搞出一些抽象的套路和条文,不是太科学。今天于老师也讲了儿童语文的形态,是“情”和“趣”两个字,并没有告诉我们一个套路,先干什么后干什么,没有的。我们也没有必要去提炼什么条文和套路加在于老师身上。他是从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学习目标出发的,于老师是充满创造力的,他的课堂是千变万化的。我们常说,大道无形,就是这个意思。

二、学习于永正,重在感悟、重在自身的修养

于老师具有极高的语文修养,他的一招一式都是他教育思想和语文修养的综合表现。我们要学习于永正,就要提高自身的修养,要从于永正的大量教学案例中去琢磨体会,用心感悟。我们自身的素养高了,就能在教学实践中与于老师心灵相通,就能理解领悟把握“儿童的语文”的精髓。如果你真是领悟了“儿童的语文”,于老师对儿童的一份情感、爱心和责任心,你也有了,你也就差不多到了于老师那个地步了。所以,要修炼,要靠自身的修炼。不是让于老师做出一套模型给我,下次碰到这个课文我就这么上,碰到这个写作我就这么教,不是那么简单。如果那么简单,只是在技艺的层面,那不是于永正。

三、关于推广于永正老师的经验

于永正研究所突出了案例和带徒,这特别重要。老中医写的书大都是医案,一个一个的医案,于永正出的书是教学案例。老中医怎样把他的学生培养出来?就是带徒弟,跟着坐堂,三年五年。于永正他也是带徒弟,他带大徒弟,大徒弟再带小徒弟。研究所计划先有50个小于永正,再有100个,再有1000个,就是这个道理,一个一个地带下去。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不要指望我们今天请专家来梳理一下,把于永正的经验搞成一页纸,大家回家一看,人人都是于永正了,哪有那么容易的事情?

于永正研究所“儿童的语文”推广中心今天成立。学习推广模型就是这样子的,基于案例的,基于学徒制的,然后还有高峰论坛、教育思想研究、教学方法研讨交流等,各种各样的活动来推进。我觉得如果是这样,大家对于老师的理解会越来越清晰,经验推广也会取得越来越大的成果。我们期待着有更多的像于永正这样的老师脱颖而出。

今天有人讲,于永正老师是一个丰富的宝库,确实是这样,不要说是今天半天,就是半年一年也说不完,是說不尽的于永正。

(本文系作者于2017年5月25日在“‘儿童的语文于永正教学思想高峰论坛”上的发言)

(陆志平,国家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江苏省教育学会副会长)

猜你喜欢

于永正教材儿童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于永正从教年记
不忘传承 砥砺创新
——于永正语文教学研究所研究掠影
于永正纪念专刊
于永正“言语交际”作文教学研究综述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